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8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148篇
电工技术   28篇
综合类   268篇
化学工业   188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577篇
矿业工程   87篇
能源动力   52篇
轻工业   33篇
水利工程   800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18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2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遥感手段和数字流域模型,研究了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近10来年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减水减沙效益。研究表明,多沙粗沙区90年代末期与80年代末期相比,植被覆盖度增加区域大约占50%,植被覆盖度没变化区域约占48%。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导致了流域水沙条件的变化,90年代末期植被覆盖条件下,植被措施的减水减沙百分比不高;不同的降雨过程,植被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有一定的差别;从不同降雨过程多年平均看,近10来年植被措施年均减水2.63亿m3,减沙1.13亿t,减水减沙比为2.75,即减1亿t沙的同时减水2.75亿m3,减水百分比为7.61,减沙百分比为10.56,减沙效益大于减水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以鸭绿江西水道建设工程为例,通过计算工程前后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状况,分析了项目建设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水道建设工程所在区域景观的生态完整性未因本工程建设受到较大影响,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自然体系可以承受的。  相似文献   
13.
Storm water management issues facing the Texa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late 1980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coordinated research program with the Texas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Researchers developed methodologies for evaluating the field performance of various erosion control technologies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products within the Department's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perations. From these methodologies, the Hydraulics and Erosion Control Laboratory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Currently, participants include private industry (manufacturers of erosion control product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ers (TTI), and the public sector (TxDOT).The result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reflect 2 years of erosion-control blanket research. The study objectives wer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erosion-control blankets on the growth of warm-season perennial grasses and their ability to prevent sediment loss in a sloped condition.The laboratory simulates the highway environment with the sloped plots (6 m in width) located on an earthen embankment that is 300 m in length and 6.75 m in height (94 ft. by 22 ft., vertically). A randomized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replicated on two soil types (sand and clay) for each slope condition (3:1 or 2:1) with a control.In general, the results indicate better combined results relating to sediment retention and vegetation establishment performance for erosion-control blankets on sandy soils (noncohesive) regardless of slope condition (3:1 or 2:1) or material type. A minimum of 50% more sediment was retained on the sandy treatment plots and a 45% more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achie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lots. When analyzed by material type related to performance, excelsior, synthetic blends, and straw/coconut blends performed the best. For clay soils (cohesive), regardless of slope condition (3:1 or 2:1), the combined results indicate a minimum of 75% more sediment was retained and a minimum of 5% more vegetation establishment was achie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lots. When analyzed by material type related to performance, excelsior, straw, and straw/coconut blends performed the best.  相似文献   
14.
针对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后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及植被的恢复状况等热点问题,基于遥感时空变化分析方法从土地利用、地表水体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方面分析了近20年来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显著,自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干流耕地面积增加显著,净增2 229 km~2,草地面积整体下降,萎缩3 157 km~2;(2)综合治理以来,下游河段2009—2018时段水体出现频率明显高于2000—2008时段,水体出现频率提高约15%;(3)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的植被覆盖度持续增加,特别是下游河段植被覆盖度增加明显,覆盖度增加18%。但中、上游流域的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趋势主要贡献来源于耕地,中上游地区耕地的增加仍会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MODIS数据的浙江省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基于2009—2018年MODIS_NDVI数据,采用MVC最大值合成法获取逐月NDVI值,利用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估算2009—2018年植被覆盖度,结合DEM数据及《浙江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中的林地分区,分析浙江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2009—2018年浙江省植被覆盖度总体处于高盖度级别,存在缓慢降低的趋势。②2009年和2018年的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即浙南山地区、浙西山地丘陵区>浙中丘陵盆地区、浙东沿海丘陵海岛区>浙北平原区;植被覆盖度变化以稳定为主,占总面积的62.79%,退化区域面积大于改善区域面积,退化趋势以浙北平原区最为严重,占总面积的6.73%,改善趋势以浙南山地区最为明显,占总面积的4.87%。③各地形因子范围内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均相对稳定;不同高程范围内,明显退化区域在高程100 m以下,明显改善区域在高程200 m以上;不同坡度范围内,退化最明显区域为坡度[0°,5°)范围,明显改善区域为坡度15°以上;不同坡向间,植被变化的差异并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植被类型对堆积体坡面径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植被防护堆积体侵蚀动力机制的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分析直根系和须根系植被对堆积体径流流速、水力和水动力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削减堆积体平均侵蚀速率达88.34%~92.88%,直根系消减平均流速效益为50.51%,须根系为21.32%~35.61%;裸坡和植被堆积体径流流型均属于层流(雷诺数<40),裸坡径流在降雨强度≤1.2 mm/min时处于急流态,直根系堆积体均处于缓流态,须根系堆积体在急流态和缓流态间变化。直根系对坡面径流的阻滞作用大于须根系;植被防护下堆积体侵蚀速率、水力和水动力参数与裸坡呈显著性差异(P<0.05),径流剪切力和径流功率可用于较好地刻画坡面侵蚀动态过程,呈显著线性关系(R2为0.63~0.96)。研究成果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量预测模型的植被因子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干旱呈广发、频发态势,使植被生长受到限制,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威胁区域生态安全。以滦河上游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并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滦河上游气象干旱和植被生长状况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植被变化对多时间尺度SPEI指数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近20年滦河上游SPEI呈波动式增大趋势,年尺度SPEI增大速率为0.040 1/a;干旱面积总体减少,减少速率为-1.430 4%/a;NDVIEVI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植被覆盖度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NDVIEVI增大速率分别达0.027/a和0.026/a;大部分区域SPEI与植被指数呈正相关,其中NDVISPEI-3的响应最强,EVI对SPEI-6的响应最强,总体上EVISPEI的相关性强于NDVI;草地对气象干旱最敏感,农田次之,林地最弱。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不同填料去污性能比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选取页岩、粗砾石、铁矿石、麦饭石及其组合作为人工湿地填料,进行不同基质室内小试污水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进水水质和水力负荷运行条件下,单一填料页岩COD、TN、TP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40%、88,9%、87.5%;组合填料COD去除率差别不大,页岩与粗砾石组合TN、TP去除率较高,分别可达到81.7%、71.9%。考虑到填料物理特性及长期稳定运行的需要,可选择页岩与粗砾石组合作为人工湿地去污填料。  相似文献   
19.
基于MODIS - NDVI 数据,辅以线性回归法与分段线性回归法,并借助ArcGIS 软件,对辽宁 省2000—2014 年植被覆盖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 1) 时间上,辽宁省植被NDVI 在年 际尺度上呈现出明显的增大趋势,2005 年出现突变,多年平均NDVI 值为0. 496; 春季、夏季、秋季 以及植被生长季NDVI 突变年份分别为2006 年、2005 年、2009 年和2004 年,秋季波动变化的突变点 明显滞后; 植被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为夏季,且集中于8 月。( 2) 空间上,辽宁省植被覆盖具有明显的 地域性差异,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分布特征; 辽宁省植被覆盖优良区与辽东山地的界限基本吻 合,植被覆盖贫乏区主要集中在朝阳市和阜新市的东北部地区。( 3) 辽宁省植被覆盖程度呈山地阴坡 高于阳坡的形态,并且植被覆盖程度最好的坡向为北偏西方向。( 4) 2000—2014 年辽宁省植被覆盖度 整体以维持现状和轻微改善为主,保持不变的区域集中于中东部地区,辽阳市与沈阳市一带有轻微退 化现象,辽西北地区改善情况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陕北无定河流域土壤侵蚀与植被覆盖和降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2014年陕北无定河流域日降水、DEM、土壤类型、MODIS NDVI等数据,利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了流域土壤侵蚀情况,定量分析了植被覆盖和降雨在土壤侵蚀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无定河流域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平均占流域面积的88.35%,各土壤侵蚀等级面积比例随等级的升高而降低。2000—2014年微度侵蚀面积比例为下降趋势,轻度及以上等级面积比例均为上升趋势。(2)不考虑降雨因子影响时,无定河流域仍以微度侵蚀为主,且为增加趋势,而其他土壤侵蚀等级均为下降趋势。不考虑植被覆盖因子时,流域土壤侵蚀与模型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面积比例和变化速率的贡献率分别为13.67%和24.55%,而降雨作用达到86.33%和75.44%,表明降雨是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和控制因子,降雨变化主导着流域土壤侵蚀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