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2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59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179篇
化学工业   1127篇
金属工艺   40篇
机械仪表   20篇
建筑科学   74篇
矿业工程   20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62篇
石油天然气   107篇
武器工业   11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4篇
冶金工业   39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制备了以聚甲基丙烯酸为骨架、聚乙二醇(PEG)为工作物质的新型高分子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对PEG和几种不同的相变材料分别进行DSC测试,对PEG分子量为4000的相变材料进行非等温DSC测试。结果表明,与纯PEG相比,相变材料的相转变温度降低12.3℃,相变焓降低45 J/g。随着聚乙二醇分子量由2000依次增加为4000,6000,10000,相变材料的相转变温度分别为44.8,52.9,63.8和74.3℃,相变焓分别为142.9,203.2,190.1,231.4 J/g,均有增加的趋势。随着升温速率增加,PEG分子量为4000的PCM的相变温度依次升高,分别为47.4,50.0和53.1℃。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异氰酸酯(MDI)和聚乙二醇(PEG)协同增韧酚醛树脂发泡材料,通过对酚醛泡沫塑料进行红外分析(IR spectra),拉伸强度测试和冲击强度测试,研究了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的结构和用量等因素对增韧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增韧酚醛泡沫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结果表明,酚醛树脂100份,改性剂的总量15份,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3时,冲击强度最大,达到6.224 kJ/m2,拉伸强度为1.26 MPa,泡沫粉化率降低了5.11%。热稳定性和阻燃性有都所下降,平均燃烧时间增加了4 s。  相似文献   
993.
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为单体,两性偶氮类化合物V50为引发剂,运用功能单体多段加料的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亲和高分子乳液基球PSG,并选择双氨基封端的聚乙二醇作为空间臂分子,进行表面修饰反应,考察了高分子乳液微球对牛血蛋白BSA的吸附性能,并着重研究了吸附时间和温度、BSA初始浓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空间臂表面修饰的高分子微球作为载体材料,固定药物分子等生物活性物质,可通过控制吸附条件,如pH,温度,反应时间等,减少蛋白质分子的非特异性吸附,且保持生化分子的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溪黄草黄酮在聚乙二醇/磷酸钠双水相体系的分配行为,探讨了质量配比(mPEG/mNa3PO4)、温度和溪黄草黄酮浓度对双水相及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和浓度下,随着mPEG/mNa3PO4的增大,萃取率上升;在一定的质量配比和浓度下,当mPEG/mNa3PO4≤1.50时,萃取率随温度的升高显著降低;当mPEG/mNa3PO4≥2.50时,萃取率基本保持不变;在一定的质量配比和温度下,溪黄草黄酮浓度对分配系数K(cU/cL)和萃取率基本没有影响。在mPEG/mNa3PO4=3.00、T=60℃时,平均萃取率可达76.69%。  相似文献   
995.
聚乙二醇–二氧化硅十八烷酸相变壳核结构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十八烷酸在固–液相变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问题,针对十八烷酸的结构特点,以十八烷酸、水玻璃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为原料制备了PEG–SiO2复合壳和SiO2单层壳2种十八烷酸微胶囊,采用参比温度、差热分析、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分别对2种微胶囊的热性能、形貌和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热循环50次后,PEG–SiO2复合壳结构的相变热稳定性比SiO2单层壳结构微胶囊的更好;PEG–SiO2复合壳和SiO2单层壳十八烷酸微胶囊的相变焓分别为78.40J/g和88.61J/g,PEG–SiO2复合壳微胶囊中PEG与十八烷酸接枝导致十八烷酸的相变焓降低,并出现结晶缺陷;PEG–SiO2复合壳为PEG与SiO2相互交错结构。  相似文献   
996.
聚乙二醇双水相体系具有易分相、价格低廉、萃取高效温和、无毒、对萃取物活性损失小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聚乙二醇双水相体系及其在蛋白质、生物酶、生物活性物质、抗生素、金属离子等萃取分离方面的应用进展,展望了聚乙二醇双水相在分离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7.
聚乙二醇(PEG)为相变物质,可生物降解脂肪族聚酯——聚丁二酸丁二酯(PBS)为骨架支撑材料,通过接枝共聚法和偶联共混法制备了PEG/PBS高分子固-固相变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相变材料的结构和相变行为;利用偏光显微镜(PLM)观察了相变材料的结晶形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法和偶联共混法制备的相变储能材料均具有可逆的相转变特性.两种相变材料中,相变物质PEG的结晶相转变焓分别为83.9,103.2 kJ/g,结晶峰值温度分别为21.4,23.9℃;此外,在等温结晶过程中,可观察到采用两种方法制备的PEG/PBS相变材料中存在尺寸大小不均匀的混合球晶形态;同均聚物相比,球晶尺寸均变小,PBS的环带球晶形貌消失.  相似文献   
998.
反应型乳化剂(RE)既具有优良的乳化功能,又可与反应体系内的单体共聚.以聚乙二醇、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丙烯酰胺,合成了RE,并用FT-IR、特性黏度测试等手段,表征了这种反应型乳化剂的化学结构,并对其浊点、乳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9.
以聚醚共聚酰胺(Pebax1074)嵌段共聚物和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PEG400)为膜材料,采用聚合物共混和流延成膜的方法,制备出不同质量比的均一透明Pebax1074/PEG400共混均质膜.PEG400作为塑化剂与Pebax1074共混之后,改变了聚合物链段的活动性,增加了醚氧键的含量,使N2、H2、CH4和CO2渗透系数以及CO2对其它气体的选择性都得到了增加.操作条件对气体在共混膜中的渗透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塑化效应的作用,膜两侧的压差对CO2和非极性气体的渗透系数影响不同,并且随共混膜中PEG400含量的变化而变化.气体在共混膜中的渗透系数随操作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Arrhenius方程可把渗透通量与温度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00.
赵勋国 《化工文摘》2006,(1):46-48,52
加入一种以熟知化合物中选择的不熟悉的成分,为一些新配方带来了可能性。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二甲基硅氧烷、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硅氧烷蜡这3类硅氧烷化合物,为个人护理品提供了远比配方师平常知道的多得多的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