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32篇
综合类   90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54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自动化技术   1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介绍DAB发射机系统的基带部分即COFDM信道编码和COFDM调制的设计方法,对相关过程做了阐述。设计指标符合ETS 300 401及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52.
信道信息隐藏中秘密信息的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研究了基于信道编码的信息隐藏技术,提出了新的秘密信息预处理方法—采用RS码M公钥密码体制对秘密信息进行编码。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表明,该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秘密信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3.
本文论述了在远程水声通信系统中提高系统可靠性的Turbo编码方案,对Turbo编码方案在给定的水声信道以及联合调制模式下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对影响纠错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水声信道条件下的误比特率上限进行了推导,说明Turbo编码方案对远程水声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54.
一问:是谁蹉跎了数字电视标准的青春? 2006年8月3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刊登了“2006年第8号(总第95号)中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标准号为GB20600—2006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就藏身于这批标准之中。公告显示,标准的批准时间为8月18日。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给了一年的产业准备期,2007年8月1日将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55.
在给出满速率空时编码CDMA系统模型基础上,针对现有空时编码CDMA系统过高的译码复杂度,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多用户接收方案.方案中,每个用户使用多用户检测方法获得各自的单用户接收信号形式,非常有利于空时编码的复正交性应用,最大比合并后译码计算仅为简单的线性合并,有效降低了原方案的指数性译码复杂度.在相同系统吞吐量下,所给系统可采用低价调制方案,并利用其相对多的空间冗余信息,级联信道编码后明显增强了系统在衰落信道中传输可靠性.仿真结果也表明所给系统比相应的满分集空时编码CDMA系统有着低的误比特率.  相似文献   
56.
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通信系统模型的发射端设计,设计了通信系统发射机的基本模型框架,模型选择卷积码编码方案进行信道编码,选择Gold码作为实现扩频的伪随机码,模型载波调制选择二进制差分相位键控调制(2DPSK)解调方案型。  相似文献   
57.
描述了一种先进信道编码技术—Turbo Codes,并介绍了其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8.
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的进程中,数字化相关技术至关重要.介绍了数字电视所必须使用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9.
介绍了方兴未艾的数字电视的发展,特点、信道编码方面的世界标准以及我国的研究成果。比较了世界三大标准在信道编码方面的特点。优势,介绍了广泛使用的R—S码,提出了我国制定标准的考虑以及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0.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广泛采用扰码来增强码流的随机性,从而实现符号定时的恢复与信息保密传输的功能。除此之外,多个用户使用相同的信道编码器实施低码率信道编码之后,采用不同的扰码序列进行加扰,能够达到多用户同时同频通信传输的目的。对于这种码分多址传输方法,分别从硬比特编码空间与软比特解码空间对相关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重复码加扰模型重新解释了传统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的码分多址特性,从而构建了一个码分多址通信传输的统一框架模型。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从而为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理论建模与特性分析提供了新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