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1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电工技术   86篇
综合类   133篇
化学工业   786篇
金属工艺   97篇
机械仪表   112篇
建筑科学   91篇
矿业工程   125篇
能源动力   348篇
轻工业   90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41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5篇
冶金工业   304篇
原子能技术   313篇
自动化技术   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针对常规除湿溶液Li Br水溶液,在常压条件下,展开沸腾再生过程实验研究。根据实验需求确定了正交实验方案,实验因素包括溶液初始浓度、初始温度、热流密度、冷却水流量,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于常压下沸腾再生速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热流密度、初始温度、初始浓度、冷却水流量。其中热流密度和初始温度对再生速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2.
《广西轻工业》2016,(11):5-6
减压内部沸腾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提取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综述减压内部沸腾提取技术在多糖、生物碱、黄酮等有效成分提取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3.
为了更好地掌握自然循环条件下欠热沸腾起始点(ONB)的特性,笔者根据自然循环实验装置的结构布置和参数范围分析了自然循环ONB点的非线性特性,得到了基于混沌理论的自然循环ONB点发生机理,并对实验获得该点发生前后的流量信号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循环流量时间序列的功率谱在半对数坐标中指数、自相关系数逐渐下降,三维相图表现出了奇怪吸引子的特点.自然循环系统具有非线性混沌特性,即ONB点发生之前的自然对流和单相自然循环现象周期性显著,并伴随强烈随机运动,为一非平衡过程.  相似文献   
94.
以43%质量浓度的乙二醇水溶液为工质,针对5 mm×32 mm的加热面,采用孔径1 mm,孔间距和孔径比值为4(孔数为7),射距和孔径比值为5的一维阵列射流结构,对受限式射流过冷沸腾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由于加热面朝下,沸腾气泡由于浮力紧贴壁面,而阵列射流引起的横流冲刷作用也不足以吹跑气泡,因此,在一定的热流密度下,当靠近加热表面的气液界面上的蒸发和受过冷液体冲击的气液界面上的凝结取得动态平衡时,将形成一定大小和分布规律的稳定气泡。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气泡长大、合并,并最终形成覆盖整个壁面的"气垫",导致临界热流密度的发生。射流速度较小时,射流无法对加热面形成有效的直接冲击,气泡首先在整个加热面的中间形成;而在射流速度较大时,由于壁面射流的"对冲效应",气泡在两股射流的中间形成,因为那里的冷却最弱。  相似文献   
95.
R134a水平微细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R134a在水平微细管内的流动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测试段选用了内径为1 mm、2 mm、3 mm共3种不同的水平光滑不锈钢管,实验的饱和温度为5~30℃,热流密度为2~70 k W/m2,流量范围为200~1500 kg/(m2·s)。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干涸前2 mm管较3 mm管换热系数平均增幅为11.6%,1 mm管较2 mm管换热增幅为26.3%,1 mm管径换热系数比3 mm管径平均增大40.8%。随着管径的减小,换热系数在更低的干度开始减小,质量流速和强制对流蒸发作用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变小,热流密度的影响依然显著;塞状流和弹状流区域减小,泡状流和环状流区域增大。  相似文献   
96.
对自然工质CO2在不同沸腾压力下的光管、机械加工表面强化管(Turbo-EHP)水平单管管外电加热池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从核态沸腾的角度分析了光管、强化管管外沸腾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沸腾压力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热流密度在10~50k W/m2、蒸发压力在2~4 MPa范围内的换热数据分析拟合得出光管时CO2在该范围下的换热关联式,拟合关联式的计算值和实验值的误差在±8.73%以内。新的拟合关联式的计算值与已有关联式的预测值的偏差在±15%之内。在热流密度范围内强化管的强化倍率在1.50~1.72之间。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深入研究CO2池沸腾换热及蒸发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热流密度对二相流动沸腾摩擦压降的影响,并结合可视化探究改变热流密度时产生压降不稳定现象的机理,文章以R22制冷剂为实验工质,在截面尺寸高×宽分别为2.0 mm×2.0 mm,2.0 mm×1.0 mm和2.0 mm×0.6 mm 3种不同矩形微通道中,进行二相沸腾传热实验。实验表明:此实验条件下,R22制冷剂在微通道内进行二相沸腾传热时,二相摩擦压降是产生压降的主要因素;二相摩擦压降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且低热流密度下增幅较快,当热流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二相摩擦压降增加趋势变缓;在质量通量为253.2 kg/(m2·s)的条件下,热流密度从4.5 k W/m2增加到18.1 k W/m2时,流体流型经历了局部干涸再润湿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过程中压降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98.
研究攀枝花钛精矿盐酸法加压浸出产品粉化率的规律。根据研究和分析结果,总结出低粉化、高浸出率的优化工艺路线:先将原矿在还原气氛中充分还原,尽可能地把其中的Fe^3 还原成Fe^2 ,然后再进行弱氧化预处理和浸出。浸出金红石品位达95%以上,且基本保持矿粒的原有粒度,各项技术指标都能满足沸腾氯化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
100.
研究了选择氯化钛铁矿制取人造金红石反应的Fe-Ti-C-O2-Cl2系平衡图,计算了氧与某些氯化物相互作用的自由能变化,采用“通氧一步选择氯化法”,在钛铁矿原料中配加适量的碳,并往炉内通入相应量的氧气或空气,可以解决选择氯化“自热”反应持续进行的技术关键.对反应参数,如温度、配碳量、物料粒度、氯化时间和通氧量等均进行了实验室、半工业和工业化生产试验研究.研究证明,选择氯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是“固体颗粒粒度保持不变的缩核反应模型”,动力学区的活化能为34.33kJ/mol;扩散区的活化能为0.80kJ/mol.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选择氯化新工艺具有流程短、产能大、产品质量好、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研究开发的无筛板沸腾氯化炉可以长期稳定地连续运转,生产出的人造金红石品位为92.10%.经摇床和磁选,品位达到95%,钛的回收率和氯的利用率都大于95%,床层单位炉产能达12.4t/m2d.该工艺和设备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