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9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313篇
电工技术   461篇
综合类   583篇
化学工业   713篇
金属工艺   368篇
机械仪表   89篇
建筑科学   548篇
矿业工程   620篇
能源动力   70篇
轻工业   62篇
水利工程   238篇
石油天然气   1873篇
武器工业   14篇
无线电   4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96篇
冶金工业   184篇
原子能技术   31篇
自动化技术   7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浓缩因子区划矿井富水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阻率浓缩因子是相邻多个极距视电阻率之和与其中最小值之比,是在电阻率差异较小,无法解释时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突出有用异常、压制干扰性能较强。论文以郭二庄煤矿下架煤层涌水为例,研究了浓缩因子的求取方法和分区原则,利用浓缩因子将其底部奥陶系地下水富水性划分为三个区,并论证其划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2.
提出了一种太阳能利用新方案,即应用温差发电模块,利用光伏板原本散失掉的热能,实现温差发电模块和光伏模块的组合运行。应用数学模型,采用C语言编程,对温差发电模块的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讨论分析了各种温差情况下的运行参数,以及最优负载。  相似文献   
993.
对城市垃圾场有害液体通过渗漏污染地下水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而目前对垃圾场有害液体渗漏监测的方法存在各种问题,传统的环境地球物理的方法是垃圾场有害液体渗漏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该方法存在监测范围少,时间间隔长的缺点。介绍了垃圾渗漏污染的基本机理和使用环境地球物理电阻率法监测渗漏的原理,通过引用了一个数据模拟的例子对比全通道方法与其他传统方法,表明了全通道方法明显的优势。同时讨论了使用永久埋地电极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优点,并且提出该监测方法分阶段的数据处理和解释的主要思路和原理。针对垃圾场的极大市场规模,采用全通道电阻率法作为数据采集方案,可有效对垃圾场进行实时、高效、全方位的监测,可在全行业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某些垃圾填埋场由于相关资料严重缺失,给污染物的治理工作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老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物治理问题,将高密度电法和探地雷达法相结合,对某村老垃圾填埋场进行了全方位探查,取得了以下成果:1)成功识别出垃圾与原位土层的界线,得到了垃圾层的范围和厚度,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回填方量为132 454 m3,为污染物的清除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2)依据电阻率的分布,划分出填埋物的种类主要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或者粪便;3)识别出垃圾渗液的污染范围,圈定需要隔绝污染和回收清洁土壤的位置。本次研究结果为今后的垃圾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激电测深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经济无损探查地下采空区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要通过人工地下直流电场激发,以电测深装置形式,接收、研究地下横、纵向激发极化效应变化的来划分地层和圈定地下采空区位置范围。本文根据工程实例对该方法的技术原理及后期的数据处理推断解释进行研究,分析激电测深在马鞍山市和睦山充填站区探查地下采空区范围的应用,为地下采空区处理和周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6.
采空区容易发生地面沉降或开裂等问题,为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提出了大面积密集煤矿采空区地质工程勘察技术。在某煤矿区布设测网,利用瞬变电磁技术采集测线上的视电阻率并绘制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结合多条测线的视电阻率分析结果将采空区位置标注在平面图上,结合采空区位置的横纵坐标计算采空区面积和体积,完成采空区地质工程勘察。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存在3个采空区,2个采空区在1号矿区且为无水采空区,1个采空区在2号矿区且为充水采空区。这是由于该区域地势较为低洼,再加上煤矿开采后,岩层破碎,产生大量裂隙,使得地表水逐渐渗入采空区。研究可为煤矿采空区地质工程勘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7.
安守学  高超  秦胜君 《山西煤炭》2023,(3):88-99+128
矿区采前隐蔽致灾因素(单斜构造、断层、岩溶裂隙、富水层等)精准探查对于科学指导矿井规划及工作面安全回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龙凤井田为背景,提出用视电阻率解释方法,结合人工解释和计算机解释、垂直断面和水平/顺层切片解释、电性解释及综合地质分析,对瞬变电磁法敏感性参数确定及视电阻率解析方法进行了改进,视电阻率断面图与钻孔揭露基本一致,验证了改进型瞬变电磁法的有效性;在视电阻率断面图中单斜构造、断层区域视电阻率等值线梯度变化较大,岩溶裂隙富水区处在电阻率低阻条带,实现了对单斜构造、F10、F15、F16断层、裂隙带充水(充泥)隐蔽致灾因素精准定位;明确了A类富水区、B类富水区和C类富水区分布规律,阐明了垂向水力联系,最终综合研判出11个强富水隐患区。研究成果可为龙凤井田及相邻矿区隐蔽致灾因素识别及预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8.
我国冻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存在大量冻融土与雷暴共存区域,直接影响电力系统接地性能。首先,分析了冻融土的导电机理,构建了冻融土的导电模型;其次,设计并搭建了冻融土电阻率与电击穿特性试验平台;最后,对我国4种冻土区典型土壤和细砂进行试验,测量土壤电阻率、临界击穿场强随水热条件变化数据,并分析变化产生的本质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水热条件对冻融土电阻率和临界击穿场强的影响可分为冻土段、冻融土混合段和融土段;电阻率ρ和临界击穿场强Ec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只在冻融土混合段发生跳变。  相似文献   
999.
滕久康  吴宁宁  王畅  陈晓涛 《电池》2024,(2):209-212
硬碳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成本低、容量高和循环性能好等优势,黏结剂种类的选取对硬碳材料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选用油系聚偏氟乙烯(PVDF)黏结剂,以及水系海藻酸钠(SA)、聚丙烯酸钠(PAANa)和羧甲基纤维素(CMC)黏结剂,研究黏结剂种类对硬碳材料性能的影响。相比于油系黏结剂,水系黏结剂更适用于硬碳材料。SEM和极片电阻率结果显示,水系黏结剂的分散效果更好,制备的极片电阻率更低。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水系黏结剂制备的电池电化学性能更优,首次库仑效率(ICE)均高于87%,而油性黏结剂PVDF制备的电池ICE仅有70.5%。SA和PAANa两种水系黏结剂制备的电池以1.0 C在0.01~2.50 V循环100次,可逆容量稳定在320 mAh/g左右,而CMC和PVDF制备的电池分别仅为270 mAh/g、260 mAh/g,且SA和PAANa制备的电池电化学阻抗最低。  相似文献   
1000.
以金桥煤矿4303工作面为例,采用网络并行电法对工作面煤层顶、底板含水层(体)富水性进行探测,获得该工作面的视电阻率剖面图,圈定其低阻异常区,并对圈定的异常区位置进行钻探验证,验证低阻异常区的富水情况,查明探测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情况,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