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29篇
  免费   1481篇
  国内免费   650篇
电工技术   3206篇
综合类   1403篇
化学工业   1560篇
金属工艺   338篇
机械仪表   939篇
建筑科学   1044篇
矿业工程   4370篇
能源动力   975篇
轻工业   1552篇
水利工程   699篇
石油天然气   795篇
武器工业   487篇
无线电   1060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25篇
冶金工业   677篇
原子能技术   38篇
自动化技术   3449篇
  2024年   229篇
  2023年   780篇
  2022年   709篇
  2021年   932篇
  2020年   938篇
  2019年   976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699篇
  2016年   844篇
  2015年   1078篇
  2014年   2188篇
  2013年   1690篇
  2012年   2071篇
  2011年   2018篇
  2010年   1874篇
  2009年   2140篇
  2008年   2138篇
  2007年   1786篇
  2006年   1692篇
  2005年   1746篇
  2004年   1551篇
  2003年   1451篇
  2002年   1059篇
  2001年   875篇
  2000年   669篇
  1999年   434篇
  1998年   358篇
  1997年   293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对比分析了缝板窄槽流动、室内建立井筒环空和搅拌器搅拌3种动态漏失模拟方法,发现这3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堵漏剂室内效果评价。鉴于此,结合井筒工作液实际流动状态,将井壁剪切速率作为流动相似准则,建立了环空水力学模型并优化计算,设计出剪切速率达到100~1 000 s~(-1)且能够真实模拟环空流动状态的堵漏试验装置。采用分体式人造岩心漏失模块,解决了漏失模块与地层物性相差大的问题。在裂缝性漏失试验中,API堵漏试验仪为静态评价方法,不能准确反映井筒工作液的真实状况,而堵漏试验装置可以模拟地层压力、温度和钻井液在井筒中的螺旋运动状态等条件,因此能够准确评价堵漏材料的适用性和封堵效果,优选出适合现场的堵漏剂和防漏堵漏钻井液。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准确评价堵漏剂的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22.
针对MG170/410-WD滚筒式采煤机在大倾角、仰角、“三软”煤层使用中遗漏在机道中的浮煤多、装煤效率低等问题,通过添加螺旋板数量对采煤机滚筒进行改造。改造后,在滚筒转速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抛煤效率,缩短了工作面割煤和工作面空顶时间,提高了装煤效率,从源头上降低了顶板管理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3.
24.
周金城 《冶金动力》2015,(4):24-26,66
介绍了空压机防喘振阀与入口导叶、氧气输送阀与放空阀、分子筛吸附器切换阀存在问题及改造措施,阐述了空分设备低温与常温气动阀门、氮压机入口导叶存在问题及维护检修措施。  相似文献   
25.
26.
27.
郜天柱  胡志强  杨翊  林扬 《机器人》2019,41(2):222-231
由水空两栖机器人的应用需求出发,从理论计算、仿真以及实验三方面设计了一种涵道风扇推进器.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风扇和电机在2种介质中的工作曲线,提出了风扇推力系数和转矩系数的预估模型.通过选取适当的预估参数,得到了风扇和电机的设计参数.根据理论计算结果,选取了一种较为合适的风扇和电机的组合方式.为了验证理论计算的可靠性,对仅考虑扇叶的理想情况进行了CFD(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分析.为了研究实际的涵道风扇推进器的工作情况,还对考虑涵道整体表面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了CFD仿真分析.最后,对该组合方式的涵道风扇推进器进行了实验,得到了涵道风扇在水下和空气中的实测推力系数分别为1.47×10-4和2.48×10-4,实际情况下仿真结果与其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9%和3.6%,接近于实验本身的不确定度;得到的空气中的推力可达55 N以上,水下推力可达245 N以上,均可以满足2种介质中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8.
合理沿空掘巷时机可有效缓解采掘接续压力、减小巷道变形。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建立考虑矸石压缩效应的沿空掘巷覆岩结构力学模型,分析"煤壁(柱)-矸石"承载体系对覆岩稳定的协同控制效应。关键块触矸后下位岩层反向力矩无法协调其稳定时,关键块持续回转下沉产生对矸石的压缩,矸石承载力、下位岩层支撑力和岩块间水平推力随矸石压缩量增加近似呈负指数关系递增,共同协调关键块稳定,据此提出掘巷时机计算方法。在基本顶断裂线内掘巷会对覆岩结构稳定产生扰动,掘巷产生的关键块附加力矩将由矸石持续压缩恢复的应力协调承担,掘巷扰动时间、顶板下沉量与煤柱宽度负相关,适当增加煤柱宽度有利于缩短掘巷扰动时间,减小顶板下沉。研究成果对确定沿空掘巷时机和设计煤柱宽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9.
30.
依据沿空掘巷巷道的受力特点,设计并优化了0908工作面的支护参数,巷道形状采用矩形断面,支护选用锚索+网联合支护。支护完成后对支护效果进行观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0809回风顺槽在支护完成后无明显位移和形变,围岩稳定性得到提高,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