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5篇
电工技术   26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66篇
化学工业   729篇
金属工艺   218篇
机械仪表   400篇
建筑科学   1455篇
矿业工程   98篇
能源动力   69篇
轻工业   883篇
水利工程   57篇
石油天然气   149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3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46篇
冶金工业   361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750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525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545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冯洁  李博  周秉锋 《图学学报》2021,42(1):94-100
针对空间变化表面材质的反射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的轻量化建模方法。仅需利用消费级手 机,在环境光和点光源下分别对平面材质样本拍摄一幅图像,即可计算重建其表面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svBRDFs)参数图、法向量图、切向量图等材质属性。其中对 BRDF 参数的拟合采用了一种基于像素聚类的策 略,即假定具有相似外观和结构特征的像素属于同种材质、共用一组参数,从而大幅降低参数拟合的难度。 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种新的迭代多步优化方案对全局和空间变化的参数进行拟合,产生高分辨率的 BRDF 参 数纹理图。该方法不依赖特殊设备,也无需采集海量数据,就能够为包括金属材质、各向异性材质等在内的 多种类表面材质产生高质量的 BRDF 参数图,以及高真实感的基于物理的绘制结果,因此更易于实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在 MATLAB 中搭建汽车造型轮廓与意象语义之间的关系模型,快 速判断汽车侧面造型风格。随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搭建的表情识别模型建立汽车造型评价系统,分析并 识别用户对于新设计的喜好程度,以得到符合用户情感需求的汽车侧面造型方案。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方法的可 行性,并推断出流线型汽车的最佳曲率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汽车造型量化评价方法可以较准 确地对产品造型设计进行评价并以数据形式得到具体意象的侧面造型。  相似文献   
103.
王鹏  朱韦龙 《图学学报》2021,42(6):1051-1060
为提升产品造型意象成族的准确性,增强感性工学研究中意象词汇提取的规范性和知识重用性。 首先从同族、泛族、异族的概念切入,对目标产品族的造型意象本体进行了定义;再借助 word2vec 工具和主 成分分析法(PCA)分别完成了对产品族意象词汇的关联性联想和降维提取,从而构建了意象词汇挖掘机制,通 过此机制可以辅助设计师利用网络大数据资源更高效、准确地进行目标产品意象的挖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 统感性工学在意象挖掘方法中模糊性。最后结合意象词汇与造型特征的映射关系,利用 Protege 工具构建了产 品族造型意象的本体模型,对目标产品的造型意象知识进行了逻辑化表征,为下一代产品继承并发展原产品族 造型意象提供参考。以马自达 MX-5 车系的造型意象为例构建了本体模型,并进行了子代产品前脸的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104.
意象是苏童小说叙事的特色之一。苏童创造性地把意象的审美机制引入叙事文学领域,以意象叙事代替传统的情节叙事,改变了传统小说较为单调的叙事方式,使文本具备了现代小说独有的弹性与张力。意象叙事的创作策略在苏童小说《米》中运用得最为突出,作家营构了大量繁复隽永、独具特色的意象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意象成为叙事活动的一部分,为作品增添了更加复杂的内涵和更为深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5.
“水”是宋词中的常见意象之一,“水”不仅与“烟”“雁”“舟”等意象组合,营造或苍茫或清远的意境,而且蕴涵着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临水送别,客子行舟,宋词中的“水”浸满了离别相思人的眼泪;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兴衰荣枯;水空明清澈,洗濯被尘俗所污的心灵,表达了士人对摆脱世事、归隐田园的向往。宋词中的“水”意象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水的清明灵动与词体“要眇宜修”的特点相通。  相似文献   
106.
作为20世纪俄国意象派的代表人物,叶赛宁运用大量清新、自然的意象为人们所熟知,特别是诗歌中的“白桦树”形象.诗人将俄罗斯的古老民俗与诗歌巧妙结合,创造出独特的白桦树意象,这些意象揭示出诗人对大自然的一片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07.
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夜”经常出现在陈毅诗词中。在陈毅诗词中,由于创作时代背景和诗人创作心理,“夜”不仅是时空概念,更赋予了紧张战斗、自由思想、欢乐工作的丰富内涵,具有独特的表现特征和审美价值。通过对陈毅诗词夜意象的探析,可以探究陈毅诗词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8.
以现代汉语拟声词的语义转移为切入点,从词类转义和概念域两方面区分了拟声词语义转移的各种类型,描述了拟声词的语义特征和概念结构.在语义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拟声词语义转移的认知基础和认知机制,拟声词的概念性意义表达的是所感知到的声音在人脑中留下的心理表征,拟声词语义转移的认知基础是发生了认知意象的转移,其认知机制是隐喻和转喻及隐转喻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继"人间天堂""东方水城"等旅游形象宣传口号之后,苏州提出围绕"苏式生活"进一步打造城市旅游品牌的发展战略。文章根据有关苏州的旅游博客原创内容数据,采用内容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对"苏式生活"旅游体验以及苏州旅游意象内涵予以探讨,提出结合明代和民国历史文化特色、挖掘苏式生活体验内涵,创新城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江南核心意象空间,以及完善城市旅游功能设施、打造苏式生活服务体系等苏州城市旅游意象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10.
《荒原》运用众多繁杂典故,制造纷繁细碎意象,来回穿梭于古今时空,再加上全诗笼罩着阴森恐怖的死亡气氛,无疑给读者留下一座望而生畏的可怖迷宫.《荒原》反映的是一战后欧洲衰败的客观景象和人们行尸走肉的生活状态,故诗歌中充斥着消极灰暗的死亡意象,对这一部分的解读比比皆是,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同时,诗中也不乏色调明亮的积极意象.相比前者,这一部分少有人问津.而这两种对比鲜明的意象看似矛盾却又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理解和分析这些积极意象不仅能消解对《荒原》中死亡意象的过分解读,也可体会出艾略特在“荒原”背后寄予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