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185篇
机械仪表   34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8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17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针对现有高效管生产工艺在翅片形成过程中易撕裂翅片形成毛刺,影响翅片高度进而产生质量、换热的问题,拟以19.05冷凝管为试验对象,通过对高效管用管坯进行翅片成型加工前的预硬化处理,实现高效管表面毛刺减少、换热效率提升的目的 .研究表明,管坯经过预硬化处理后的翅片成型,其翅片硬度增加,不易撕裂;和未经过预硬化处理的翅片成型相比,高效管表面毛刺减少,翅片高度提升,外表面换热面积增大,单管换热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62.
采用Dynaform有限元软件建立三通管液压成形CAE分析模型,研究液压成形过程中的金属流动规律,发现管端两侧金属材料运动最为剧烈,含支管侧上半部管坯材料轴向运动位移较大,离管件中心越近直管底部材料轴向运动位移越小。针对液压成形中三通管壁厚不均问题,提出利用几何映射设计并优化的斜口管坯,采用有限元模拟及实验验证方法对尺寸为Φ45 mm×28 mm,厚为1. 5 mm的5052铝合金管材成形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管坯设计相比,优化的斜口管坯由于接触面积减小,从而使摩擦减小,改善了材料的流动性,使得成形件最大增厚率由40%降低到26%,壁厚均匀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3.
对焊弯头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纺织及电工等现代工业的管线中。其成形方法主要包括挤压、衍用冲压、推制和热成形。其中,挤压、衍用冲压和推制均在常温下成形,是目前管道配件厂常用的方法,但各有各的特点。  相似文献   
64.
概述宝钢UOE项目O成形机工作原理、框架板的加工工艺过程及难点。  相似文献   
65.
针对小弯曲半径管坯的弯曲成形,提出只要材料的延伸率和强度满足要求,就可采用球头芯棒作为填充物的拉弯工艺来成形。  相似文献   
66.
在详细分析环形加热炉热工工艺的基础上,建立了管坯加热过程的二维传热过程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技术中的交替隐式格式(TDMA法)和VB语言,开发出了“环形加热炉管坯加热过程二维传热过程数学模型计算机数值仿真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全面系统地模拟环形加热炉的实际生产过程,准确预测主要热工参数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实现计算机优化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7.
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中δ铁素体数量(级)过高是影响其轧(锻)坯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当钢中δ-铁素体级超过2.5级,钢坯表面质量急剧下降。作为1Cr18Ni9Ti不锈钢管坯更应对δ-铁素体进行严格控制。当δ-铁素体量≤10%、[Cr]/[Ni]≤1.70、n≤0.70%,[ri]/[C]控制在7~8,保温温度控制在1220℃左右,1Cr18NigTi不锈钢管坯可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68.
开发创新     
太钢依靠技术创新加大高端产品的开发,太钢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用不锈钢管坯通过行业鉴定,蒂森克虏伯不锈钢公司将聚集力量于产品研发,张浦推出ZP2102新钢种  相似文献   
69.
在天津钢管有限责任公司1#管坯环形加热炉原有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文献[1]和[2]开发的"管坯环形加热炉数学模型",在1#环形加热炉上实现了计算机优化加热控制.本文介绍了所开发的环形加热炉二级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并对管坯位置跟踪、管坯温度实时计算、炉温优化设定、待轧处理等功能模块在二级控制系统的在线应用进行了描述,最后对模型计算管坯表面温度和实测管坯表面温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0.
刘庚申  樊启法 《轧钢》1998,(3):31-34
通过对带钢在成型过程中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并依据对生产工艺参数与焊接质量之间关系所进行的实验结果,指出了原带钢宽度计算公式中的不足,并分析了此公式对生产所造成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管坯宽度计算公式,以及在孔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