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74篇
  免费   4222篇
  国内免费   3437篇
电工技术   166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605篇
化学工业   16032篇
金属工艺   760篇
机械仪表   1073篇
建筑科学   2337篇
矿业工程   859篇
能源动力   391篇
轻工业   3302篇
水利工程   563篇
石油天然气   2919篇
武器工业   237篇
无线电   290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97篇
冶金工业   450篇
原子能技术   247篇
自动化技术   10786篇
  2024年   456篇
  2023年   1634篇
  2022年   1656篇
  2021年   1931篇
  2020年   1721篇
  2019年   2019篇
  2018年   1168篇
  2017年   1419篇
  2016年   1603篇
  2015年   1798篇
  2014年   2931篇
  2013年   2559篇
  2012年   2943篇
  2011年   3049篇
  2010年   2692篇
  2009年   2840篇
  2008年   2867篇
  2007年   2690篇
  2006年   2287篇
  2005年   2122篇
  2004年   1830篇
  2003年   1416篇
  2002年   1182篇
  2001年   931篇
  2000年   754篇
  1999年   714篇
  1998年   585篇
  1997年   513篇
  1996年   491篇
  1995年   392篇
  1994年   340篇
  1993年   297篇
  1992年   298篇
  1991年   277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22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The effects of Ca^2 and Al^3 ious on flocculating process of kaolin using ployacrylamide as flocculant was studied. Mechanism of the effects was investigated and discussed through molecularorbit (MO) theory, solution chemistry calculation and electronic probe examination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52.
4,4'-二苯醚二甲酸(OBBA)是一种重要的液晶聚合物单体。以此作为改性组分,合成了一系列PET共聚酯,并用1H-NMR、FT-IR、GPC、二甘醇和端羧基测定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改性单体的转化率和合成共聚酯的反应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合成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转化率;反应速率则随OBBA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3.
梦云 《中国包装》1994,14(4):25-25
聚偏二氯乙烯“灾”情严重梦云TheSeriousSituationofPVDC¥MendYunAbstract:PVDCisoneofthethreeprevalenthighhinderingplasticsintheworld,andisfavo...  相似文献   
154.
冯Jie  刘洪来 《化工学报》1995,46(5):615-620
<正>链状聚电解质由于是长链大分子又有很高的电荷密度,其溶液即使在极低的浓度下仍具有很强的负偏差,与Debye-Huckel理论预测的结果相去甚远。工程上使用的Manning模型认为聚离子的电荷密度有一临界值,当超过临界值时,反离子即凝聚在聚离子表面使其实际电荷密度降至临界值。Nagvekar等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引入NRTL方程,以计及短程相互作用的贡献。Manning等的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物理意义,但临界值的确定缺乏可靠的根据。  相似文献   
155.
江建明 《合成纤维》1996,25(4):14-18
在成功地合成了PPCI—PPy导电薄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应力一应变试验、动态力学分析(DDV)等测试手段对其力学性能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PCI—PPy导电薄膜中聚吡咯含量的升高,其断裂强度、初始模量增大,而断裂伸长略有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也随聚吡咯含量的增大而升高,并在聚昆咯含量达到6%后趋于一稳定值.另外,本文在Mooney模型中引入了一个更为广义的校正因子,提出了一个新的力学模型以描述PPCI—PPy二相体系的力学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的理论值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6.
聚吡咯导电材料合成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尹五生 《功能材料》1996,27(2):97-102
本文对聚吡咯及聚吡咯导电复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7.
膨化法加工速食糙米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以糙米(或糙米芽)为主要原料,采用膨化法,粉碎,并按其需要将膨化粉团粒化,加工呈多孔状,低密度的粉体、籍以改善和提高糙米粉的冲调性.  相似文献   
158.
以聚丙烯酰胺改善湿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9.
考察了聚电解质的线性电荷密度(ξ)、分子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n中EO数及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疏水基长度对题述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ξ及Eo数的影响很大,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疏水基长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0.
作者针对目前电流变(ER)液领域存在的问题,在建立ER液测试系统和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含聚合物粒子的ER液的设计、性能以及它们产生ER效应的机理。 首次用反相乳液聚合工艺直接合成了具有较高ER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盐的含水ER液,研究了影响该体系的屈服应力(τs)、漏电流密度(J)和稳定性的因素。提出了水分在含水ER液中的作用是协助产生可移动离子的观点,并用离子极化机理解释了实验现象。 首次通过α,ω-双甲基丙烯酰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均聚或与甲基丙烯酸盐共聚,用反相悬浮聚合工艺成功地制备了有较高活性的含AB交联型聚醚类固体电解质的无水ER液。 研究了含聚苯胺(PAn)的ER液的性能及其与组成材料性能的关系。证实了“多粒子效应”和由于自由电荷在粒子间跃迁产生的“导电率效率”对ER效应有重要作用。指出ER液的电流主要是沿粒子链或柱状体进行传输的,并首次将电导的不同程跳跃模型推广到ER液中,较好地解释了ER液的电导行为。 用共混或接枝共聚等三种方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An复合粒子。并用它们组成ER液,得到了E=2.8kV/mm时,τs高达16.3kPa,J仅为2.67μA/cm~2的高性能ER液。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核壳型复合粒子中的核与绝缘壳层间的相互作用和ER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