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9篇
电工技术   33篇
综合类   44篇
化学工业   37篇
金属工艺   123篇
机械仪表   42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7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8篇
冶金工业   22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利用溶胶-凝胶工艺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镍铈共掺杂铁酸铋Bi_(0.9)Ce_(0.1)Fe_(1-x)Ni_xO_3(xBCFNO,x=0,0.03,0.05,0.07)薄膜.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所有样品的晶体结构都为四方钙钛矿铁酸铋BiFeO_3结构.由于Ce和Ni共掺杂,XRD显示,峰位置发生偏移.主峰(012/110)峰值在Ni含量x=0.05时峰值最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也显示x=0.05时晶粒最大,结晶度最好.光学透射测试显示xBCFNO薄膜x=0.03时的光学禁带宽度最小,为2.14 eV.铁磁测试结果表明镍铈共掺杂可以进一步提高铁酸铋的室温铁磁性.  相似文献   
82.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制备Mn掺杂CuO薄膜样品。X射线衍射结果说明薄膜样品为单相结构且沿(111)取向生长。通过样品的XRD精修得到样品的结构和晶格参数,掺杂后薄膜晶体结构有微小畸变。薄膜的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证明了对结构和晶粒大小等的精修结果,且同时说明Mn以替代Cu的形式掺入了CuO晶格中。通过对样品M1T曲线的分析,得到样品的居里温度为96.5K,近邻Mn离子之间的耦合为铁磁性,并由居里外斯拟合得到Mn离子的有效磁矩为3.1μa。这说明磁性不是来自于团聚的Mn原子或铜锰的其它氧化物,而很可能来自于替位的锰离子所形成的Mn-O-Cu-O-Mn之间的铁磁性耦合。  相似文献   
83.
84.
介绍了近几年出现的具有宽过冷液相区的铁磁性非晶合金的研究状况。在传统的铁基或钴基等铁磁性非晶合金中添加Ca、Al等元素可以大大提高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降低临界冷却速度,最终制备出厚度在150μm以上的块状铁磁性非晶合金。这些合金具有一些共同特点:(1)它们均为多元合金系;(2)组元之间的原子半径差别较大;(3)其晶化过程为单一阶段晶化,伴随几个晶化相的同时析出;原子的长程扩散重排导致晶化过程被大大延迟。这些合金具有一定的软磁特性,有可能作为磁性器件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5.
新型管道爬行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一种依托于铁磁性管道为次级的新型管道爬行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为管道检测、故障排除提供体积小、动力足、安全可靠的全新驱动方式 ,在解决管道爬行中的笨重复杂问题方面 ,较老式旋转电动机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6.
根据电阻点焊机构电流回路特点,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铁磁性物质电阻点焊时磁场计算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点焊过程中电流密度分布电场分布与磁感应强度分布,并采集了点焊过程中工件周围的磁感应强度,与模拟结果相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均在工件内达到最大.在铁磁性工件内部最大磁感应强度达到7 T,说明铁磁物质的磁化磁场在熔核形成、生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应忽视.验证试验的测量值与计算值吻合良好,表明文中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7.
基于以磁场强度和温度为变量的非线性材料物理性能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Flux对铁磁性圆棒料的感应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加热过程中温度、磁场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对材料性能参数的影响。同时,搭建了感应加热实验研究平台,测得圆棒料若干点的表面温度和电源输出的有功功率曲线,与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和实验测量数据十分吻合。验证了数值分析中所采用的材料物理性能模型的准确性,为今后铁磁性材料感应加热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8.
《金属功能材料》2012,(6):59-59
韩国MIT创造研究中心JeongyongChoi等人为得到铁磁互相作用的证据,通过X-射线图谱和磁化强度测量,研究纯铁从室温到950℃的晶体结构及磁性。在770℃出现铁磁一顺磁转变,伴随晶格常数大的伸缩,证明铁磁性同晶体结构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不同掺杂浓度的Zn1-xFexO(0.00≤x≤0.10)粉末样品,研究掺杂浓度的不同对其结构、光学性质以及室温铁磁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的结构、光学性质和磁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有Zn1-xFexO样品都具有单一六方纤锌矿结构,没有出现第二相杂质。对紫外波段吸收率高达95%,掺Fe后可见光波段的吸收率与纯ZnO相比有明显提高,掺杂使得带隙宽度Eg由纯ZnO的3.20eV减小到3.11eV。样品光致发光主要有397nm的紫外发射和450,466nm处的蓝光发射,Fe的掺入降低了ZnO的发光强度,但并不影响其发光峰位。样品显示明显的室温铁磁性,磁性随掺杂浓度升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9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单相Bi0.95 Eu0.05Fe0.95 Co0.05 O3纳米粉末。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量分析了其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样品仍为钙钛矿菱方结构。样品Fe2p的X射线吸收谱(XAS)表明样品中Fe的价态处于Fe2+和Fe3+的混合态。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样品的磁性特征,结果表明样品具有完整闭合的磁滞回线,表现出室温的铁磁性,相比BiFeO3样品磁性得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