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98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4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分析低压铸造高温极端工况下O形密封圈的密封特性及密封失效问题,根据工况顺序,基于Mooney-Rivlin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了O形密封圈不同温度、压缩率、介质压力条件下的密封特性及密封失效位置.结果 表明:温度升高、压缩率减小、介质压力增大均使易破损位置向密封槽上过渡圆角处移动;当介质压力为2 MPa,...  相似文献   
92.
水下机器人耐压壳体O形圈密封性能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下机器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对其耐压壳体的密封性能有严格要求,而其O形密封圈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基于橡胶密封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O形密封圈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对某水下机器人耐压壳体中O形密封圈在设计条件下的受力情况及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在设计水深条件下的O形密封圈变形情况、应力分布及最大接触压力。结果表明:密封面上最大接触压力大于外部海水压力。通过试验验证了某耐压壳体密封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3.
为了研究O形圈的应力松弛规律及其在应力松弛条件下的密封性能,通过O形圈应力松弛试验,得到其轴向载荷衰减规律,将这些载荷值导入ANSYS中计算出O形圈的接触压力,并利用逾渗理论计算出O形圈密封面的泄漏率。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松弛条件下,O形圈上的轴向载荷随时间缓慢下降,初始压力越大轴向载荷衰减得越快,总体来看O形圈上的轴向载荷随时间遵循F_z=Aexp(-t/B)+C的衰减规律;施加的载荷越大O形圈与其接触面各点的接触压力越大,且不同载荷下O形圈与其接触面各点的接触压力均大于介质压力;应力松弛条件下O形圈密封面的泄漏率极小。试验、仿真计算及理论分析均表明,O形圈在应力松弛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证明了O形圈作为静密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4.
反应室的电线通入口的密封是比较困难的.不良的密封条件,如蒸气、真空、高温以及医疗上除菌的用途使得电线密封需要特别的解决办法.提出了四种密封方案,并进行了密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将电线处密封和箱体处密封两个密封任务分开进行的方法,即在反应室通入口处安装一个钢管,电线通过钢管伸人腔体,钢管和反应室间的密封采用O形圈,电线用热缩塑性套管加固的密封方案,实现了电线套管固定部位的密封.  相似文献   
95.
This paper revisits the classical O-ring problem by using an experiment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conventional theories. Especially, the elastic moduli, deformation shap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extrusion behaviour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during the experiments. A computed tomograph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deformed shape of the O-ring. The us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comparing them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an application to the present study, an actual case of a compressed and laterally one side restrained condition was analyzed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As a result of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ffects the contact stress profile and magnitude considerably. Lindley’s formulae for a contact (compressive) force underestimated the measured force but it showed similar results to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results. Applicability of the Hertz theory to the contact stress field was discussed by comparing it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results in the case of a compressed and laterally one side restrained condition. Consequent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normalized results with respect to the peak stress and contact width followed the typical Hertzian profile. So an implementation of the appropriate factors to the Hertz equation can yield an approximate solution of the contact stresses.  相似文献   
96.
为了降低O形密封圈与气缸内壁之间的摩擦力,气动平衡器装配过程中在气缸内壁涂上一层润滑脂。基于脂润滑相关理论,构建O 形密封圈和气缸的有脂润滑运动方程,通过MATLAB中PDE模块求解脂润滑模型,得出膜厚、接触应力在密封圈与气缸接触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基于ANSYS建立密封圈的瞬态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以密封圈的运动速度和工作压力为恒定条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压缩率、摩擦系数以及行程方式条件下最大接触应力的时域特性。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O形密封圈密封过程的分析 ,阐明了在活塞式蓄能器中采用O形密封形式的弊病 .在介绍“同轴密封”原理及特点的同时论证了在活塞式蓄能器中应用“同轴密封”的优越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O形橡胶密封圈应力与接触压力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O形橡胶密封圈在不同压缩率和油压下的变形与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相应情况下范.米塞斯(Von M ises)应力分布及接触压力与最大接触压力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油压的增加,范.米塞斯(Von M ises)应力相应增加,且应力峰区也相应改变,说明O形圈可能出现裂纹的位置是随着油压而变化的;O形橡胶密封圈与轴之间的最大接触压力随着压缩率、油压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油压作用下,最大接触压力始终大于油压,满足O形圈的密封条件。  相似文献   
99.
张晓峰  吴荣仁 《机械》2005,32(2):53-56
将O型环阻尼器与挤压油膜阻尼器组合使用,可以克服SFD设计中固有的缺陷,通过对刚性转子的不平衡响应分析表明,OSFD的设计既可以满足正常设计工况下的小不平衡量,又可以对较大的不平衡量起到良好的减振作用,从而扩大了阻尼器的适用范围,且结构简单,有利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0.
空心金属O形圈常温定量气密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空心金属O形圈氦气定量密封实验的方法,给出并分析了实验数据,实验证明空心金属O形圈在氦分子气体介质条件下密封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