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8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198篇
电工技术   106篇
综合类   384篇
化学工业   791篇
金属工艺   364篇
机械仪表   450篇
建筑科学   267篇
矿业工程   169篇
能源动力   180篇
轻工业   319篇
水利工程   80篇
石油天然气   89篇
武器工业   44篇
无线电   5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68篇
冶金工业   118篇
原子能技术   74篇
自动化技术   9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61.
为了在MIMO-OFDMA系统中利用延时的信道状态信息极大化系统吞吐量,提出了一种结合正交空时分组码与特征波束形成的传输方案,并在上述传输方案中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两步子载波分配算法.首先根据用户平均信道质量与速率需求分配带宽,然后遵循标定星座距离最小的准则依次将各子载波指派给用户,获得多用户分集增益.最后在子载波间分配功率确保达到用户速率要求.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充分利用具有时延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多个发射天线有效提高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62.
Experiments of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SO2 and NO from simulated flue gas, using NaClO2 solution as the absorbent, were carried out in a self-designed bubble reactor, and high simultaneous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SO2 and NO were obtained under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mechanism of simultaneous removal based on NaClO2 acid solutions was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removal products. Possibility and limitation of the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using NaClO2 acid solutions were calculated by thermodynamic methods.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reaction kinetics for simultaneou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oxidation-absorption processes of SO2 and NO were divided into two zones, namely the fast and slow reaction zones. In the slow reaction zones both were zero order reactions, and in the fast reaction zones, the reaction order, rate constant and activation energy of SO2 reaction with absorbent were 1.4, 1.22 (mol·L−1)−0.4·s−1 and 66.25 kJ·mol−1, respectively, and 2, 3.15×103 (mol·L−1) −1·s−1, and 42.50 kJ·mol−1 for NO reaction, respective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ject) (Grant No. 2007AA061803)  相似文献   
63.
袁艳  姚淑霞  郝建军 《辽宁化工》2004,33(8):453-455
为了获得性能优良的导电涂料 ,采用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导电涂料进行了研究 ,分别对导电涂料的电阻、硬度、耐冲击强度、柔韧性等性能进行了测试 ,经过试验 ,确定了无机导电涂料的最佳配方为 :石墨 10 0g ,铅酸钡 10g ,三氧化二锑 5g ,二氧化钛 35g ,碳化硅 10g ,硅酸盐溶胶 170g。以此配方研制出了一种成本较低、生产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的无机导电涂料。  相似文献   
64.
针对加工过程伺服系统参数优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交试验的伺服系统参数优选方法。在分析、建立加工过程模型的基础上,选取伺服系统参数优选正交试验的因素与水平、指标,进而搭建伺服系统仿真平台并进行仿真试验,通过数据分析、参数优选得到伺服系统的最优参数,以改善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对于n=600 r/min、Kn=1 mm/(V·s)、Ks=1670 N/mm2、Ke=2 mm、p=1的加工系统,其伺服系统的最优参数是指数m=0.6、阻尼系数ζ=0.8、自然频率ωn=30 rad/s。  相似文献   
65.
徐研  钟文建 《陶瓷》2007,(4):42-44
实验采用正交实验法和对比实验,通过对R2O-RO-AlO3-B2O3-SiO2系统的成釉机理分析及熔融特性、熔体的粘度和表面张力等性能的测试,探讨了该系统在骨质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6.
针对InSAR技术中基线估计误差对DEM精度的影响,从传统的基线估计方法入手,提出了一种新的估计基线参数的方法,并用仿真实验做了论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比以往传统的方法得到的基线参数的精度更高,运算速度更快,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67.
基于符号表示的时间序列分类方法是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关键技术。大部分现有方法主要针对单个时间序列样本进行符号表示,没有考虑样本间的近邻关系对符号化分类的影响。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正交局部保持映射(Orthogonal 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OLPP)的时间序列符号表示方法。使用OLPP对原始数据集进行维数约减,利用信息增益寻找维数约减后数据的最佳符号投影区间,采用多重系数分箱技术(Multiple Coefficient Binning,MCB)将降维后数据表示成符号序列。该算法在20个时间序列数据集上的分类效果好于已有方法,有效利用样本间的近邻关系能够显著提高算法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68.
快速评价海水入侵区地层渗透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快速评价海水入侵区不同埋深地层渗透性,减少实施常规水文地质试验对存在污染含水层的扰动,提出利用振荡试验技术确定滨海地层渗透系数。室内海水入侵砂槽物理模型中实施了注水式振荡试验,在人工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中同步监测了试验主井和相邻观测井中水位响应;龙口海水入侵区地下水分层监测井中实施了提水式和注水式振荡试验;利用配线法计算了室内实验和现场实验中目标地层渗透系数。结果表明:海水入侵砂槽物理模型中实施振荡试验为滨海含水层现场利用振荡试验确定不同埋深含水层渗透系数提供了重要经验;相比于提水式振荡试验,注水式振荡试验更易于实施,激发方式(提水和注水)的不同并没有对试验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利用振荡试验在非常短时间内(单井水位恢复时长大部分少于5 min)确定了龙口海水入侵区重要监测断面上不同埋深含水层渗透系数,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9.
运用DEFORM仿真软件对金属切削过程进行仿真实验,以金刚石为切削刀具,AISI52100淬硬钢为工件材料,采用正交仿真实验分析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并给出实验范围内的最优加工参数组合,当切削速度vc=120 m/min、进给量f=0.10 mm/r、切削深度为时ap=0.1 mm,切削力达到最小。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切削力的经验模型,对得到的经验公式进行显著性检验,证明经验公式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70.
为了改变缸盖的结构,提高气缸盖运行工况下的温度分布及结构可靠性,进行了以鼻梁区宽度等六组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其许用范围约束条件、以等效热应力最低为优化目标的汽缸盖结构优化。基于正交实验法,构建了6因素5水平的正交实验表,并建立相应的三维模型,仿真得到了温度场及热应力。通过均值化法去量纲,分析得到了各因素的显著性水平,基于各因素的显著性水平选取了最优方案,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尺寸优选后方案的最大热应力比原始结构降低了13.48%,为缸盖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