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4篇
  免费   745篇
  国内免费   256篇
电工技术   116篇
综合类   242篇
化学工业   2878篇
金属工艺   227篇
机械仪表   141篇
建筑科学   96篇
矿业工程   172篇
能源动力   1069篇
轻工业   253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552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17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73篇
冶金工业   144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5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479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Several alumina and alumina-zirconia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manufactured by suspension plasma spraying (SPS), implementing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dense and cohesive structures. Temperatures and velocities of the in flight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with a commercial diagnostic system (Accuraspray®) at the spray distance as a function of the plasma operating parameters. Temperatures around 2000 °C and velocities as high as 450 m/s were detected. Hence, coatings with high amount of α-alumina phase were produced.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spray parameters was studied as well as the final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showing efficient wear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喷射沉积和热挤压方法制备Al-10Si合金,实验研究了合金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喷射沉积和热挤压,可以使Al-10Si合金获得2~4μm均匀分布的共晶Si,极大改善了合金的塑性(δ5=25.2%)。合金试样的轴向拉伸断口呈现大量的细小韧窝,断口上少有Si出现,裂纹主要沿铝基体扩展。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分别为148 MPa和197.5 MPa。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分隔壁精馏塔分离裂解汽油。建立了分隔壁精馏塔小试装置,该装置主塔的理论板数57块,副塔的理论板数为16块。考察了回流比、液体分配比和侧线采出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同时用Aspen Plus 软件对分隔壁精馏塔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最佳操作条件为进料速率4.7 kg/h、塔顶出料速率0.84 kg/h、侧线采出速率3.0 kg/h、液体分配比3、回流比5.5。在此条件下,塔顶C5的质量分数达到99.60%,侧线C6~C8的质量分数达到99.76%,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采用分隔壁精馏塔比常规分离流程可使再沸器能耗降低20.8 %。  相似文献   
994.
AgInSnS4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by adding a tin salt to the starting solution used for preparing chalcopyrite AgInS2 thin films by spray pyrolysis The AgInSnS4 films were grown at substrate temperatures in the 300-400 °C range, using an alcoholic solution comprised of silver acetate, indium chloride, tin chloride and thiourea. The tin chloride content in the starting solution was gradually varied in terms of the molar ratio x = [Sn]/([S] + [Ag]) from 0 to 0.5 to obtain Sn-doped chalcopyrite AgInS2 (x < 0.2) and spinel-like AgInSnS4 (x = 0.2-0.4). 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indicated that AgInSnS4 has a cubic spinel-like structure with lattice parameter of 10.77 A. All AgInSnS4 thin films exhibited p-type conduction, and their room temperature conductivity ranged from 10− 1 to 10− 2 S/cm. The conductivity versus 1/T plots for this material showed an Arrhenius-like behavior, from which two activation energies of Ea1 = 0.23-0.40 eV and Ea2 = 0.07-0.20 eV were determin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rain boundary scattering and the ionization of shallow acceptors dominate the charge carrier transport in the sprayed AgInSnS4 thin films. The AgInSnS4 absorption spectrum revealed an energy gap around Eg = 1.89 eV, which was associated to direct-allowed transitions. To our knowledge, the quaternary compound has been prepared for the first time using spray pyrolysis.  相似文献   
995.
采用热重-差热法对1-L-亮氨酸-1-脱氧-D-果糖(Ⅰ)和1-L-异亮氨酸-1-脱氧-D-果糖(Ⅱ)的热失重和热裂解温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在线裂解GC-MS联用技术分别对(Ⅰ)和(Ⅱ)在350℃、450℃、550℃、650℃、750℃和850℃条件下的裂解产物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2种Amadori化合物的的热失重曲线相似,(Ⅰ)的裂解温度为144.67℃,(Ⅱ)的裂解温度为164.26℃,600℃时(Ⅰ)和(Ⅱ)失重约80%;二者裂解产物主要为吡嗪类、吡啶类、吡咯类、喹啉类和呋喃类等杂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以及醛类和酮类,其中以吡嗪类为主;裂解产物的数量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多,(Ⅰ)的裂解产物数量与(Ⅱ)的裂解产物数量相当。对(Ⅰ)和(Ⅱ)的主要裂解产物形成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可为研究其在卷烟燃烧过程中的转化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申元 《煤炭工程》2010,(10):0-0
 运用GIS技术,设计开发了矿区环境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系统采用SuperMap Objects 5.3和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相应的编程语言完成。重点讨论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的实现技术,解决了专题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集成问题,为矿区环境信息的管理与可视化、管理部门辅助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97.
根据褐煤热解动力学特性,针对固体热载体褐煤热解反应器中的热量传递特点,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差分法进行了模拟求解,得到了固体热载体的冷却曲线和煤加热的升温曲线,以及褐煤挥发物随热解时间的变化曲线.计算结果表明:煤的挥发分及粒度对煤粒的温分布影响很大,挥发分越高、粒度越大,煤粒内外温差越大.同时,获得了未分解挥发物与热解时间的定量结果,为固体热载体煤热解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添加物对宁夏煤热解气相产物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部弱还原性宁夏煤为研究对象,酸洗脱灰并负载Na、Ca及Fe盐,对其进行了固定床热解过程中气相产物生成规律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原煤中的矿物质和Na、Ca、Fe添加物的存在均降低了煤的起始和最大分解温度,对煤的热解反应均表现出较好的促进作用;煤中原有的矿物质和添加物对煤热解气相产物形成的影响可以划分为200~550,550~750和750~1 000 ℃三个温度区间,在各温区中的影响显示出明显不同的作用。低温时促进了CH4的生成,高温时抑制了H2的生成;除载铁煤外,累积产率均表现为H2的增大和CH4的减少,这主要受中温段热解结果的影响;煤中矿物质及Ca在整个热解过程中均使CO和CO2累积产率增大,Na和Fe在较低温度区间也表现出对CO和CO2生成的促进作用,但温度较高时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99.
考察了热解作为生物质气流床气化前处理工艺的可行性,热解温度对气、液、固3种形态产物的产率和各方面的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半焦的电镜图片分析,证实了热解后生物质的多孔结构比较明显,使其有一定的吸附能力;通过元素分析比较了原料和热解产物中各元素含量的差别,说明热解可以显著提高半焦中碳元素含量,降低半焦中氧元素含量;考察了热解气中各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通过原料和产物的热值比较,证实了热解可以显著提高气化原料的热值,为下一步的气化反应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介绍了生物质热解的简单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分布活化能模型,并利用这两种模型分别对玉米秸秆在15、25、30K/min升温速率下的热重分析数据进行了研究。利用简单一级动力学模型计算的活化能数值在7~54kJ/mol之间,指前因子在2.8×10~4~3.3×10~4min~(-1)之间;利用分布式活化能模型计算的活化能数值在65~80kJ/mol之间,指前因子在1.9×10~5~3.0×10~5min~(-1)之间。同时,分析了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并通过研究分布活化能模型的计算结果得出分布活化能模型更能反映生物质热解动力学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