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87篇
  免费   1714篇
  国内免费   765篇
电工技术   33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952篇
化学工业   10034篇
金属工艺   341篇
机械仪表   332篇
建筑科学   926篇
矿业工程   132篇
能源动力   463篇
轻工业   634篇
水利工程   69篇
石油天然气   2172篇
武器工业   243篇
无线电   154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41篇
冶金工业   245篇
原子能技术   70篇
自动化技术   230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541篇
  2019年   559篇
  2018年   505篇
  2017年   671篇
  2016年   674篇
  2015年   667篇
  2014年   1021篇
  2013年   1136篇
  2012年   1268篇
  2011年   1430篇
  2010年   1058篇
  2009年   1122篇
  2008年   1003篇
  2007年   1286篇
  2006年   1335篇
  2005年   1055篇
  2004年   945篇
  2003年   872篇
  2002年   790篇
  2001年   707篇
  2000年   577篇
  1999年   487篇
  1998年   446篇
  1997年   300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21.
以铅锌尾矿为主要原料,添加由矿渣、钢渣、氟石膏混合而成的辅助胶凝材料,以水玻璃和氢氧化钠为碱激发剂制备铅锌尾矿基碱激发胶凝材料。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水玻璃模数、水玻璃掺量及尾矿与辅助胶凝材料质量比对胶凝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得出最佳原料配比。通过800 ℃、1 000 ℃、1 200 ℃的热处理,制备热活化铅锌尾矿基碱激发胶凝材料,并测试其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热活化前后尾矿和胶凝材料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当水玻璃模数为1.8,水玻璃质量掺比为0.15,尾矿与辅助胶凝材料质量比为7 ∶3时,胶凝材料28 d抗压强度可达到20.68 MPa。胶凝材料内部形成大量水化硅酸钙(C-S-H)与硅铝多聚物构成三维网状结构,覆盖在尾矿晶体表面形成致密整体。当热活化温度为1 000 ℃时,胶凝材料28 d抗压强度达到28.05 MPa。热活化后的尾矿内部结构疏松,利于硅铝质在碱性条件下解聚,同时使得反应体系中生成了更多硅铝多聚体,取代了二聚体为主的C-S-H凝胶,为胶凝材料提供了更优良的抗压强度和早硬特性。此外胶凝材料对Pb、Zn重金属的固定作用极好,大幅降低了尾矿重金属Pb、Zn的毒性浸出浓度,有效解决了尾矿中重金属对周围环境的危害问题。  相似文献   
922.
研究了双亲性聚合物作为调理剂成分在无硅油护发素中的应用。以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双亲性无规聚合物聚(苯乙烯-co-丙烯酸)。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山嵛基三甲基氯化铵与聚合物之间的阳离子-π电子作用,将双亲性无规共聚物聚(苯乙烯-co-丙烯酸)吸附到头发表面起到顺滑作用。通过调节聚合物中苯环与山嵛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摩尔比、山嵛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浓度以及使用量,制备具有优异梳理性能的护发素,对护发素效果进行评价,并与含硅护发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下,双亲性聚合物在头发上的残留量为102μg/g头发;在护发素中添加双亲聚合物后能够显著改善湿梳理性能,其湿梳性优于市售含硅护发素;经护发素处理后的头发毛鳞片规整、无翘起,且双亲聚合物在头发上无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923.
综述了隔膜的性能要求以及国内外耐热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以聚醚醚酮(PEEK)、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偏氟乙烯(PVDF)、聚酰亚胺(PI)等聚合物隔膜,针对各种聚合物隔膜的特点与制备方法及其性能进行了介绍,并对聚合物隔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4.
简述了微纳层叠共挤技术的发展;总结了近些年来基于微纳层叠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包括聚合物参数,制备方法和成纤机理;对目前几种典型微纳层叠成纤方法进行了分类和对比,并对纤维的性能进行了阐述;对微纳层叠纳米纤维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针对微纳层叠技术用于纳米纤维制备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的挑战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925.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原料,过氧化2⁃乙基己基叔丁酯(TBPE)为交联剂,合成了交联EVA双向形状记忆聚合物(SMP),并且考察了TBPE含量对于交联EV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EVA的TmTc随着TBPE含量的上升呈现下降的趋势,可以通过交联剂比例调节材料的驱动温度;交联EVA的形状固定率会随着TBPE含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最低达到88.83 %,而样品的形状恢复率均超过99 %,并且都具有单向和双向形状记忆功能;交联EVA也具有双向记忆性能,Ra,2W随着TBEC的含量增大而减小,Rr,2W则相反;因此,通过改变交联剂EVA的量,对于双向交联EVA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26.
Carbon-fiber-reinforced carbon–silicon carbide (C/C–SiC)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impregnating carbon fibers with ethynylphenyl-terminated poly(silylene–acetylene) (EPTSA) as a single-source precursor with subsequent hot pressing and pyrolysis.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and graphitization of bulk C–SiC ceramics, as well as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blation behavior, were investigated. The EPTSA precursor starts to transform into inorganic SiC ceramic materials at 800°C,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morphous structure with weight loss, shrinkage, and densification between 800 and 1000°C. The formation of SiC crystals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the graphitic structure between 1000 and 1200°C. As the temperature was raised, both graphite and SiC crystals continued to grow, and the crystalline forms became more complete. The carbon-fiber cloth (T300CF)-reinforced C–SiC composite (T300CF/C–SiC) prepared using polyme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 (PIP) exhibite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fter five PIP cycles, the flexural strength, flexural modulus, and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of the T300CF/C–SiC composite reached 169 MPa, 32.5 GPa, and 9.38 MPa,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chopped-carbon-fiber-reinforced C–SiC composite fabricated using the PIP process demonstrated good oxyacetylene-torch ablation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927.
This work reports on a simple microfluidic strategy to controllably fabricate uniform polymeric microparticles containing hierarchical porous structures integrated with highly accessible catalytic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for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Monodisperse (W1/O)/W2 emulsion droplets generated from microfluidics are used as templates for the microparticle synthesis. The emulsion droplets contain tiny water microdroplets from homogenization and water nanodroplets from diffusion-induced swollen micelles as the dual pore-forming templates, and Fe-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rods as the nanocatalysts. The obtained microparticles possess interconnected hierarchical porous structures decorated with highly accessible Fe-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rods for enhanced degrad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via a heterogeneous Fenton-like reaction. Such a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is highlighted by using these microparticles for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in hydrogen peroxide solution. This work provides a simple and general strategy to flexibly combine hierarchical porous structures and catalyt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to engineer advanced microparticles for water de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928.
黄杰  周冕  李又兵  王选伦 《广州化工》2014,(24):186-187
《有机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本文着眼于梳理和整合有机化学的基础与重点内容,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和实践,旨在进一步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29.
以对溴碘苯为原料,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Suzuki偶联反应,八羰基二钴催化的三聚反应,FeCl3氧化关环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噻吩的六苯基苯共轭微孔聚合物,该共轭微孔聚合物经XRD测试为无序结构,TG研究结果表明热稳定性良好;其最大吸收峰位于380 nm处,发射出黄色荧光,该共轭微孔聚合物较单体波长发生红移,是聚合后链长增加共轭效应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0.
李静 《广州化工》2014,(11):81-82,99
将智能层附于足够大的矩形薄板表面,通过不同的弯曲试验构造出多种表面应变状态,基于三种工况下的试验结果,建立智能层电阻变化与平面二维应变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该关系表明纵向应变对智能层的电阻变化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对其它工况下智能层的电阻变化率进行了预测,其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