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33篇
化学工业   289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29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53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78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1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纳米SiO2与RDP协同阻燃PC/AB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及其与纳米SiO2复配制备双酚A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C/ABS)阻燃材料,测定了阻燃PC/ABS的极限氧指数、UL94V阻燃性能及热稳定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阻燃PC/ABS于600 ℃热分解残余物的形态,采用锥形量热仪测定了阻燃PC/ABS的释热速率峰值(p-HRR)、释热速率平均值(av-HRR)、总释热量(THR)、平均有效燃烧热(av-EHC)和平均质量损失速度(av-MLR)。结果表明,纳米SiO2与RDP添加量分别为5 %和9 %时,PC/ABS的阻燃性能达UL94V-0级,极限氧指数为29.0 %,且阻燃PC/ABS的p-HRR、av-HRR、THR、av-EHC以及av-MLR分别下降了16.12 %、58.82 %、40.83 %、17.91 %和36.90 %,同时也证明了纳米SiO2与RDP具有非常好的协同阻燃效应。  相似文献   
112.
通过XRD、TPR对不同的Ce添加方法所得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溶胶-凝胶法所得催化剂中Ce、Sn主要以CeXSn1-xO2物相存在.用混烧法所得催化剂中,Ce和Sn分别以CeO2、SnO2物相形式存在,而用沉淀法所得的催化剂中,Ce则以CeO2晶相的形式存在,Sn与载体其他元素形成了共融体.对3种催化剂的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所得催化剂的表面呈蜂窝状、比表面积较大.用碳酸二苯酯(DPC)的合成实验对催化剂的活性及催化剂的寿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无论是催化剂的活性还是催化剂的寿命,溶胶-凝胶法所得催化剂较好.此外还对DPC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13.
针对苯氨基甲酸甲酯(MPC)和甲醛(HCHO)缩合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然后分解制备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反应,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反应工艺条件的影响.在MPC缩合反应中,盐酸既作为催化剂又作为溶剂,且母液循环使用两次时,MDC的收率为78.4%;若以ZnCl2为催化剂、硝基苯为溶剂时,MDC的收率为87.4%;若以笔者开发的固载化ZnCl2/AC作为催化剂,其单位摩尔ZnCl2的MDC收率远高于液体ZnCl2催化剂.以混合溶剂溶解MDC后,进行液相分解得到MDI,锌及其有机盐对该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当以锌粉为催化剂时,MDI收率为87.3%.  相似文献   
114.
湿法成型用环氧树脂/二氨基二苯甲烷增韧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了一种活性增韧剂对EP/DDM体系进行改性,通过热、机械性能的测试,经过配方筛选,得到了一种韧性、耐热性及工艺性都较好的环氧配方,并结合FT-IR,DSC及凝胶化时间的测试分析,对其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5.
混合酸催化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混合酸为催化剂,水作溶剂,对苯氨基甲酸甲酯(MPC)和甲醛溶液或三聚甲醛缩合制备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的反应进行了考察,考察了混合酸浓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以甲醛为甲基化试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混合酸浓度30%、反应时间2h、n(MPC)/n(HCHO)=1/1、反应温度100℃,MDC收率为89 47%;以三聚甲醛(STO)为甲基化试剂时,最佳反应条件为:混合酸浓度30%、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105℃、n(MPC)/n(STO)=15/4,MDC产率为75 81%。  相似文献   
116.
钯负载铁酸盐催化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将负载铁酸盐催化剂应用于磁稳定床中催化合成碳酸二苯酯,考察了焙烧温度(400~800℃)和焙烧时间(1~4h)对铁酸锰载体结构特征、磁学性质以及相应催化剂在催化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中的催化特性的影响,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出尖晶石铁酸盐载体铁酸锰,通过沉淀法负载活性组分钯制备了钯负载铁酸锰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BET)、扫描电镜(S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表征.结果显示,铁酸锰载体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结构特征、磁性以及催化活性均有较大影响,而焙烧时间对其相应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其中,载体在500℃下焙烧2h,具有单一的尖晶石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良好的孔结构;比饱和磁化强度可达40.2emu/g,其剩磁小于5.0emu/g,矫顽力小于15kA/m,符合磁稳定床中对于磁性固体颗粒磁学特性的要求;相应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收率5.15%.负载铁酸盐催化剂应用于磁稳定床中催化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铁酸锰载体的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2h.  相似文献   
117.
用间氯过氧苯甲酸和三氟甲磺酸作为酸性氧化体系,以多种溴代碘苯及溴代苯合成了溴代二苯基碘盐.再以其与溴代苯酚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精确合成各种多溴代二苯醚.该方法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产品纯度好、收率高.  相似文献   
118.
In previous work, a microemulsion-based formulation approach yielded excellent laundry detergency with hydrophobic oily soils hexadecane and motor oil. In this work, the same approach is used in detergency of triolein, which is a model triglyceride, some of the most difficult oils to be removed from fabric. The linker concept was applied in formulation of the microemulsion system. Three different surfactants were used: (i) dihexyl sulfosuccinate, an ionic surfactant with a moderate 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HLB); (ii) secondary alcohol ethoxylate, a lipophilic nonionic surfactant with a very low HLB; and (iii) alkyl diphenyl oxide disulfonate (ADPODS), a hydrophilic anionic surfactant with a very high HLB. The phase behavior and interfacial tension (IFT) of the surfactant systems were determin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DPO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 the HLB of the system increases, a higher salinity is required to shift the phase transition from Winsor Type I to Type III to Type II. The three formulations at different salinities were used in detergency experiments to remove triolein from polyester/cotton sample fabri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peaks of maximum detergency in the range of salinity from 0.1% to 10% NaCl. The higher the hydrophilicity of the system, the higher the salinity required for maximum detergency. The results of the dynamic IFT and the detergency performance from two rinsing methods lead to the hypothesis that one of these maxima in detergency results from a spreading or wetting effect. The other maximum in detergency is believed to be related to ultralow IFT associated with oil/water middle-phase microemulsion formation. Triolein removal exceeding 80% was attained, validating the microemulsion approach to detergency.  相似文献   
119.
以Pd-Cu/La0.5Pb0.5MnO3为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气体和液体流率、溶剂等因素对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DPC)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碳酸二甲酯为溶剂、四丁基溴化铵为助催化剂,当反应液中苯酚的质量分数为30%,混合气体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5%,反应液体体积流量为10mL/m in,反应气体体积流量为200 mL/min,反应温度80℃,反应压力为2.5 MPa,DPC的收率为4%左右,DPC的选择性在99%以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0.
二苯胍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二苯胍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即用氧化锌脱硫剂,在0.2-0.3MPa的压力一,由N,N’-二苯基硫脲合成二苯胍。对最佳工艺条件及工艺条件对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