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97篇
  免费   10004篇
  国内免费   7399篇
电工技术   7229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10652篇
化学工业   12947篇
金属工艺   9218篇
机械仪表   13467篇
建筑科学   8857篇
矿业工程   5396篇
能源动力   2356篇
轻工业   9695篇
水利工程   2617篇
石油天然气   4571篇
武器工业   1160篇
无线电   65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425篇
冶金工业   5781篇
原子能技术   566篇
自动化技术   17731篇
  2024年   575篇
  2023年   2369篇
  2022年   3971篇
  2021年   4395篇
  2020年   3863篇
  2019年   3049篇
  2018年   2758篇
  2017年   3276篇
  2016年   3644篇
  2015年   3786篇
  2014年   6297篇
  2013年   5490篇
  2012年   7718篇
  2011年   8182篇
  2010年   6249篇
  2009年   6637篇
  2008年   5780篇
  2007年   7730篇
  2006年   7337篇
  2005年   6130篇
  2004年   4976篇
  2003年   4563篇
  2002年   3805篇
  2001年   3137篇
  2000年   2706篇
  1999年   2162篇
  1998年   1679篇
  1997年   1374篇
  1996年   1178篇
  1995年   1070篇
  1994年   904篇
  1993年   639篇
  1992年   552篇
  1991年   432篇
  1990年   346篇
  1989年   339篇
  1988年   247篇
  1987年   114篇
  1986年   114篇
  1985年   110篇
  1984年   69篇
  1983年   75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62篇
  1980年   49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22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16篇
  197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n this work, we report the tuning effect of the Si substitution on the magnetic and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R2Fe17 compounds and their paraffin composite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Si can remarkably improve the magnetic and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R2Fe17 compounds, making the R2Fe17–xSix-paraffin composites excellent microwave absorption materials (MAMs). By introducing the Si element, their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s decrease slightly, while much higher Curie temperatures are obtained. Furthermore, better impedance match is reached due to the decrease of the high-frequency permittivity ε′ by about 40%–50%, which finally enhanc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The peak frequency (fRL) of the reflection loss (RL) curve moves toward high frequency domain and the qualified bandwidth (QB, RL ≤ ?10 dB) increases remarkably. The maximum QB of 3.3 GHz (12.0–15.3 GHz) is obtained for the Sm1.5Y0.5Fe15Si2-paraffin composite (d = 1.0 mm) and the maximum RL of ?53.6 dB is achieved for Nd2Fe15Si2-paraffin composite (d = 2.2 mm), both surpassing most of the reported MAMs. Additionally, a distinguished dielectric microwave absorption peak is observed, which further increases the QB in these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92.
为智能化地识别警戒作业人员出现的低觉醒、注意力下降的生理状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和脑电信号处理的低觉醒状态检测与唤醒系统,系统通过传感器从大脑头皮采集脑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傅里叶变换获取了脑电信号的θ相对能量、α相对能量、重心频率、谱熵等4个特征量,由4个特征量表征低觉醒状态并运用支持向量机对低警戒状态进行识别,当识别出低觉醒状态时采用声音报警模块发出声音,唤醒警戒作业人员。设计系统能够较好地识别出低觉醒状态,识别率达90.8%,可为提高警戒作业工作绩效提供一种可穿戴的智能装备。  相似文献   
93.
结合数据挖掘、大数据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和设计了一种智能变电站设备管控大数据分析系统。对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的大数据特征及基本框架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大数据分析系统的数据集成与预处理、数据存储与处理、设备状态评估模型以及数据可视化展示。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大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大幅度提升变电站设备数据分析智能化水平,为变电站管控稳定运行提供更加有效和实用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
吸附脱硫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节能、不改变燃油品质和成本低等特点而备受关注。针对噻吩类难脱除硫化物的深度脱除和转化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多孔吸附材料选择性吸附超深度脱除燃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作用机理及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多孔炭材料、复合材料等不同吸附剂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各种吸附材料的吸附机理、改性方式和优缺点。本文指出分子筛因优异的热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均一的孔道结构、低成本和易于工业化等特点,是目前最具优势的吸附剂材料。未来研究应着重阐明吸附机理、提高合成便捷性、脱硫性能以及再生能力,更全面系统的研究将为开发具有理想选择性和再生能力的高效吸附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我国传统暴力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呈下降态势,但是,犯罪案由层出不穷。为有效提升公安实践工作中犯罪预测能力,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事件,本文针对犯罪数据,提出一种新型犯罪预测模型。利用密度聚类分析方法将犯罪数据分类,然后进行数据降维提取关键属性生成特征数据,继而对特征数据进行加权优化并采用机器学习的方式对特征数据进行学习,从而预测犯罪案由。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为公安实践工作中类似案件的侦破和预防,提供新的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96.
任晓力 《煤炭技术》2020,39(1):181-183
针对目前输送带打滑的问题,通过对输送带打滑原理的分析,要想解决输送带的打滑,就需要动态调整输送带的张力。基于此设计了一种短距离输送机的输送带自动张紧装置,该装置通过2个电液推杆来张紧输送带,并给出了具体的自动控制策略,能很好地解决输送带打滑问题。  相似文献   
97.
纳米纤维素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可再生纳米材料,应用前景极为广阔。然而,由于纳米纤维素结构上富含羟基,使其具有极强的亲水性,严重影响了纳米纤维素的疏水性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综述了纳米纤维素疏水改性的研究进展,从物理吸附、表面化学修饰(甲硅烷化、烷酰化、酯化等)、聚合物接枝共聚3个方面简述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疏水化改性方法,并对疏水纳米纤维素在包装材料、造纸、水净化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疏水改性纳米纤维素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疏水纳米纤维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GIL运输专用机具是为安全、可靠、高效地完成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GIL单元的运输任务而研制的专用机具,其中动力电池系统设计是整机设计的重点之一。通过对各种常见动力电池优缺点的分析,并结合苏通GIL运输专用机具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分析,确定了动力电池系统的技术路线,为苏通GIL运输专用机具的研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络对于社交媒体的分析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该文主要研究用户好友关系检测。以往的关于用户好友关系抽取的研究主要基于社交媒体上的结构化信息,比如其他好友关系,用户的不同属性等。但是,很多时候用户本身并没有大量的好友信息存在,同时也不一定有很多确定的属性。因此,我们希望基于用户发表的文本信息来对用户关系进行预测。不同于以往的潜在好友推荐算法,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以及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好友关系预测模型,将好友之间的评论分开处理,通过分析用户之间的评论来判断是否具备一定的好友关系。该模型将好友双方信息拼接后的结果作为输入,并将注意力机制应用于LSTM的输出。实验表明,用户之间的评论对于好友关系预测确实有较大的实际意义,该文提出的模型较之于多个基准系统的效果,取得了明显的提升。在不加入任何其它非文本特征的情况下,实验结果的准确率达到了77%。  相似文献   
100.
In this study, the decomposition of methanol into the CO and H species on the Pd/tungsten carbide (WC)(0001) surface i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using periodic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calculations. The possible reaction pathways and intermediates a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saturated molecules, i.e., methanol and formaldehyde, adsorb weakly on the Pd/ WC(0001) surface. Both CO and H prefer three-fold sites, with adsorption energies of −1.51 and −2.67 eV, resp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CH3O stably binds at three-fold and bridge sites, with an adsorption energy of −2.58 eV. However, most of the other intermediates tend to adsorb to the surface with the carbon and oxygen atoms in their sp3 and hydroxyl-like configurations, respectively. Hence, the C atom of CH2OH preferentially attaches to the top sites, CHOH and CH2O adsorb at the bridge sites, while COH and CHO occupy the three-fold sites. The DFT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rupture of the initial C–H bond promotes the decomposition of CH3OH and CH2OH, whereas in the case of CHOH, O–H bond scission is favored over the C–H bond rupture. Thus, the most probable methanol decomposition pathway on the Pd/WC(0001) surface is CH3OH → CH2OH → trans-CHOH → CHO → CO.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WC (as carrier) and Pd (as catalyst) alters the CH3OH decomposition pathway and reduces the noble metal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