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8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90篇
电工技术   37篇
综合类   182篇
化学工业   38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122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31篇
武器工业   35篇
无线电   8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2篇
冶金工业   40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29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6 毫秒
991.
A new technique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subsurface damage of nanocomposites is presented. Cu–Al multilayers, grown epitaxially on (0001)Al2O3 single crystals by ultra high vacuum molecular beam epitaxy, have been deformed by nanoindentation. Systematic slicing and imaging of the deformed region by focused ion beam microscopy enables a 3D data set of the damaged region to be collected. From this 3D data set, profiles of the deformed sub-surface interfaces can be extracted. This enables the deformation of the individual layers, substrate and overall film thickness to be determined around the damage site. These 3D deformation maps have excit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analysis of mechanical deformation of nanocomposites on a sub-micrometre scale.  相似文献   
992.
恒模算法在盲波束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随机梯度恒模算法和最小二乘恒模算法以及它们在盲波束形成中的应用,总结了几种适用于多用户盲波束形成的恒模算法,分析了每一种方法的特点,并以四元均匀线阵为例,利用计算机模拟给出了这些算法的收敛性能,结合恒模算法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有待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93.
多子阵合成孔径声纳逐点成像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成孔径声纳(SAS)中信号传播较合成孔径雷达(SAR)需要更长的时间,往往“停一走一停”近似不再有效,测绘带内不同距离回波到达基阵时,基阵存在不可忽略的运动;同时测距、测速模糊矛盾的问题较SAR更为突出。本文针对这一情况,在原有多子阵逐点成像算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基阵的运动误差,提出了多子阵合成孔径声纳带运动补偿的逐点成像算法。  相似文献   
994.
立体定位高强度聚焦超声手术的运动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满足定位要求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立体定位高强度超声手术的运动系统,并结合一种信号发生装置构建了运动系统驱动电机正反转切换保护电路和运动系统复位到零位以及计数的电路,在此基础上结合肿瘤治疗过程详细介绍了整个运动系统控制的软硬件结构。  相似文献   
995.
提出了一种获得宽频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方法,并针对该方法的特点,设计了独立的硬件结构和相应的数据输入结构。用具有时变脉冲响应的FIR滤波器完成对多路信号的不同滤波;用环形联接的移位寄存器完成对滤波结果的求和运算。简单而高效地实现了多个滤波器输出的累加和分批滤波处理结果的批间衔接。并针对该法进行了性能分析,给出了实现实例。  相似文献   
996.
利用聚集离子束(F IB)对小线度下(≤3μm)的溅射刻蚀与增强刻蚀的性能进行了实验和分析。通过对硅和铝的刻蚀实验,研究在溅射刻蚀与增强刻蚀方法下刻蚀速率、蚀坑形貌与离子束流大小的关系。实验发现,铝和硅的刻蚀速率与刻蚀束流近似成线性关系;束流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束斑变大及瞬时重淀积的作用,刻蚀速率曲线偏离线性。使用卤化物气体的增强刻蚀,硅和铝的刻蚀速率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根据蚀坑形貌与束流大小的关系分析,发现瞬时重淀积是影响小线度刻蚀质量的主要因素。增强刻蚀大大减小了蚀坑的坑璧倾角,而坑底倾斜问题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97.
郭祺丽  孙超 《声学技术》2006,25(2):140-144
文章研究了近场情况下的波束形成问题。对于任意结构阵列,提出了近场波束形成的一种约束最小平方和法,用近场信号模型来设计近场波束。该方法借助于优化工具箱,在对波束旁瓣施加约束的条件下,使波束主瓣的误差平方和最小。该方法在主瓣区域和旁瓣区域都能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波束性能,可以方便地控制期望响应,简单易行。基于32元均匀离散圆阵的仿真设计结果表明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全设计频段束宽恒定的低旁瓣时域波束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建生  孙超  杨益新 《声学技术》2006,25(4):331-336
为了在空域无失真地接收宽带信号和有效地抑制环境干扰,提出了全设计频段束宽恒定的低旁瓣时域波束形成方法。首先,把宽带信号分为几个子带,应用半定规划的优化方法设计这些子带中心频率上的加权,使所形成的波束主瓣与设计带宽中最低频率上的波束相同,同时约束其具有低旁瓣特征。然后,设计FIR滤波器拟合这些离散频率点上恒定束宽加权所表示的幅相加权。显然,设计得到的FIR滤波器的幅相响应给出了全设计频段上的幅相加权。最后应用该方法,针对阵元具有方向性的12元均匀离散圆弧阵,设计覆盖一个倍频程的低旁瓣时域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并使用线性调频信号作为测试信号,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介绍了重叠子阵在波束形成网络中的作用和意义。对单元电路的幅相频率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当单元电路的功分比相差悬殊时采用混合环定向耦合器更便于实现。首次提出了减小子阵网络相位色散的有效措施,给出了仿真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We report a new approach to analyse the effects of low noise amplifier (LNA) non‐linear distortions in th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and Volterra series theory. For this purpose, the bit error rate (BER) performance of three blind algorithms is studied based on post correlated model of received signal, and a time‐varying multiple vector channel model which is an extended form of the Gaussian wide sense stationary uncorrelated scattering (GWSSUS) channel. By using the Volterra series theory, 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for amplitude modulation to phase modulation (AM–PM) conversion is determined as a phase statement of LNA compression. In this approach, by combining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for AM–PM conversion and CDMA blind beamforming techniques, we evaluate the AM–PM distortion effects on BER performance of a CDMA system originated from multiple non‐linear LNA block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nditions are found to minimize AM–PM conversion introduced by multiple non‐linear blocks in the system leading to low BER.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