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4篇
电工技术   20篇
综合类   77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61篇
建筑科学   38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36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125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0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实现在2020年再次登月并建立月球基地的计划,由喷气动力实验室、美国航空航天局约翰逊中心和艾姆斯中心、斯坦福大学.以及波音公司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正在抓紧对一种名为“全地形六足地外探测器”(A1l—Terrain Hex—Legged Extra—Terrestrial Explorer,ATHLETE)的新一代月球车进行研发和测试。  相似文献   
32.
旋转弹体在非稳态带攻角飞行时,可晃动尾翼片可能在较低转速下因低频动载荷响应过大造成结构提前断裂。针对旋转弹体尾翼片的动载荷响应破坏问题,建立了一种存在间隙的尾翼片在离心力以及非定常气动力作用下的非线性动载荷响应分析模型。对该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并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进一步开发尾翼动响应分析工具。通过调整尾翼片可晃动量e和载荷振荡因子k,研究了旋转弹体尾翼片的非线性动载荷响应特性,并指出旋转弹体在非稳态带攻角飞行时,可晃动尾翼片因倍周期低转速振动放大而可能提前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33.
文中提出了一种分析亚音速下弹翼颤振临界速度的工程计算方法,其中弹翼的固有振动特性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利用片条理论计算弹翼变形诱导的广义非定常气动力矩阵,从而得到单独翼的颤振模型方程.据此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以固支条件下某典型翼面为例,利用所编程序计算得到了弹翼在海平面飞行条件下的V∞-g图,给出了弹翼的颤振临界速度,对颤振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4.
郭建国  彭谦  周敏 《航空兵器》2022,29(1):1-13
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的本质是利用直接力响应速度快的特性提升被控飞行器的机动性和快速性,能够有效补偿气动力不足导致的气动力控制响应慢问题.本文阐述了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的特性及关键问题,从发动机配置方式、国内外直接力建模研究现状、以及直接力控制干扰建模三方面介绍了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建模方法,从控制方式、国内外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研究现状、以及脉冲发动机点火算法三方面介绍了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方法,给出了可行的发动机复合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5.
为研究停机状态下不同叶片位置对大型风力机塔架-叶片体系风振响应的影响,以某3 MW大型水平轴三叶片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涡模拟(LES)方法对叶片八个不同停机位置下的风力机体系流场和气动力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与国内外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合有限元法对考虑叶片不同停机位置的风力机塔架-叶片耦合模型进行了动力特性和风振响应时域分析。主要结论为:不同叶片停机位置对风力机塔架绕流特性和气动力分布影响显著,塔架中上部风振响应受叶片不同停机位置的影响最大,尤其是迎风面和背风面的脉动位移均方差响应较大,相应最大值出现在工况八下塔顶350°位置;最大塔底弯矩出现在工况二的环向330°位置;工况五下三叶片叶尖顺风向位移响应峰值2.5 m;研究表明在进行大型风力机抗风设计时应考虑不同叶片停机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以钌配合物为探针分子,将其分散于经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iO2基质中,制得了性能优异的对空气压力变化敏感的压敏漆。用可见光激发,发现600nm左右的橙红色光。将压敏漆用于风洞模拟试验,在较宽压力变化范围内获取了良好的线性关系。表征对压力变化灵敏度的直线斜率高达0.75。  相似文献   
37.
蒸—空模锻锤节能技术改造及液气动力头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8.
39.
导弹机动的混沌特性与控制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在末段采用一定的机动方式是突破防御方导弹拦截的可能途径.突防的最核心思想就是使得拦截武器难以预测导弹的轨迹,因此应该尽量在很少损失射程的前提下,提高导弹轨迹的不可预测性.混沌是典型的通过确定性非线性系统产生有界不稳定信号序列的有效手段.由于对于初值极其敏感,使得得到的时间序列具有不可预测性,而最大Lyapunov指数正是其的定量描述.本文首先给出了通过时间序列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的数值方法,随后按照机动导引配合的方法进行飞行控制并进行了定量分析,说明按照一定的程序设计可以保证弹道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在这一过程中,指出了由于导弹弹体惯性和控制的能量限制,使得目前对于参考信号的跟踪能力有限,使得轨迹的不可预测性具有一个限度,随后指出了一种具有提高这种限度的工程方法.考虑到为了能够真正突破采用气动力/直接力复合控制体制的拦截导弹的防御,采用与其同样的体制进行末段突防可能是一个未来可以进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0.
建立了燃气动力/空气动力复合控制拦截弹的稳定控制系统数学模型.首先,给出了复合控制拦截弹弹体的数学模型,然后提出复合控制拦截弹的稳定控制系统结构,最后推导出复合控制拦截弹的稳定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复合控制拦截弹的稳定控制系统时间常数小于仅采用空气动力控制拦截弹的稳定控制系统时间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