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10篇
  免费   19609篇
  国内免费   16844篇
电工技术   16821篇
技术理论   16篇
综合类   23012篇
化学工业   8094篇
金属工艺   5418篇
机械仪表   16479篇
建筑科学   17987篇
矿业工程   7053篇
能源动力   5335篇
轻工业   6477篇
水利工程   12492篇
石油天然气   7849篇
武器工业   3095篇
无线电   1906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063篇
冶金工业   4035篇
原子能技术   1506篇
自动化技术   49062篇
  2024年   2190篇
  2023年   7250篇
  2022年   6517篇
  2021年   7777篇
  2020年   7268篇
  2019年   7904篇
  2018年   4274篇
  2017年   5828篇
  2016年   6860篇
  2015年   7825篇
  2014年   11743篇
  2013年   9933篇
  2012年   11426篇
  2011年   11429篇
  2010年   10867篇
  2009年   11166篇
  2008年   12665篇
  2007年   12605篇
  2006年   8972篇
  2005年   8134篇
  2004年   6954篇
  2003年   6396篇
  2002年   4934篇
  2001年   4023篇
  2000年   3462篇
  1999年   2733篇
  1998年   2297篇
  1997年   2058篇
  1996年   1835篇
  1995年   1498篇
  1994年   1255篇
  1993年   1028篇
  1992年   974篇
  1991年   861篇
  1990年   776篇
  1989年   763篇
  1988年   142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6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PWR堆芯燃料组件非线性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描述燃料组件的非线性特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燃料组件横向梁模型,并引入迟滞模型,用于模拟燃料组件横向变形时的非线性效应。计算结果表明:该非线性梁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获得组件的弯曲变形和受力,有助于开展燃料组件事故分析。   相似文献   
32.
本文研究了电波大气折射理论,分析了传播误差因素,阐述了区域导航信号的传播路径与 GNSS 卫星导航的不同,论述了对流层延迟对区域导航信号测量精度的影响,设计了满足区域导航系统应用需求的对流层延迟误差修正模型,并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所设计区域导航对流层延迟误差修正模型的可行性,并给出了该模型在远距离低仰角和近距离高仰角下的误差修正能力。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以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innaeus为例,经标本选取,观察虫体整体形态,绘制整体结构草图,电子显微镜观察局部、得到局部数字图像,分别建立虫体每一部分的高精度细节。把模型每部分拼装在一起组成整体模型,构建出了云杉八齿小蠹三维虚拟昆虫数字化模型。  相似文献   
34.
35.
随着军工企业业务的日益发展,军品科研项目、民品科研项目、型号批次产品生产错中复杂,使用传统的财务成本核算方式无法精细化核算每个项目、产品成本及收益,同时也无法对员工进行精细化绩效考核,为了实现精细化控制项目、产品成本,本文章提出了军工企业成本核算系统实现,从而实现军工企业成本精细化核算。  相似文献   
36.
《煤炭技术》2015,(9):316-319
运用集对分析、灰色绝对关联分析、非线性相关系数Rc和面积差值4种方法,基于AHP法建立拟合度计算模型,计算煤层气井历史拟合程度,以期提高产气量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7.
38.
39.
40.
采用基于结构导向集总的柴油加氢精制分子水平反应动力学模型对中国石油某分公司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操作条件进行优化,所建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反应条件下精制产物中典型分子的含量,并可在分子水平上描述柴油体系中的硫化物、氮化物、多环芳烃、正构烷烃等在加氢精制反应器中的转化规律,揭示反应温度、压力、液态空速等操作条件对加氢精制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指导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操作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精制柴油硫、氮含量小于10μg/g、精制柴油收率不低于设计指标89.5%时,模型预测优化的操作温度区间为314.5~32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