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167篇
  免费   15361篇
  国内免费   13508篇
电工技术   20277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20963篇
化学工业   40003篇
金属工艺   15812篇
机械仪表   15795篇
建筑科学   17529篇
矿业工程   10514篇
能源动力   5993篇
轻工业   17553篇
水利工程   5995篇
石油天然气   10490篇
武器工业   2715篇
无线电   2818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350篇
冶金工业   10064篇
原子能技术   2281篇
自动化技术   35517篇
  2024年   1653篇
  2023年   5593篇
  2022年   5618篇
  2021年   6645篇
  2020年   6299篇
  2019年   7525篇
  2018年   3984篇
  2017年   5832篇
  2016年   7035篇
  2015年   8137篇
  2014年   12066篇
  2013年   12027篇
  2012年   13780篇
  2011年   14937篇
  2010年   14099篇
  2009年   14799篇
  2008年   16165篇
  2007年   14740篇
  2006年   13344篇
  2005年   14067篇
  2004年   12473篇
  2003年   11642篇
  2002年   9522篇
  2001年   7714篇
  2000年   6174篇
  1999年   5034篇
  1998年   4177篇
  1997年   3414篇
  1996年   2951篇
  1995年   2767篇
  1994年   2549篇
  1993年   1938篇
  1992年   2354篇
  1991年   2472篇
  1990年   2544篇
  1989年   2995篇
  1988年   299篇
  1987年   165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79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为解决平煤二矿煤层顶板坚硬而导致回采巷道围岩较难控制的问题,采用D型聚能管定向断裂爆破技术,通过理论分析定向断裂爆破技术原理、现场试验、钻孔窥视等手段,研究了D型聚能管定向断裂爆破技术对控制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中的积极作用,确定了平煤二矿沿空留巷中合理的爆破、装药等工艺参数,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D型聚能管定向断裂爆破技术可以达到定向爆破的目的,切顶预裂成缝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切断沿空留巷中的基本顶,提高巷道自身的承载力,保障动压影响期间留巷围岩稳定,提高沿空留巷支护的可靠性和安全程度,有利于安全生产,对于同类条件下矿井聚能预裂爆破参数的选择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
通过矿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元素面分析等多种手段综合研究了川北某黑色页岩型铼矿中铼的赋存状态。样品为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粘土矿物总量为14.6%,黄铁矿含量16.2%,石英含量37.7%。样品具典型的粘土结构,矿物粒度微细。铼有两种赋存状态,一种呈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内,另一种则以分散形式存在。典型黄铁矿测点Re平均含量为0.024%。黄铁矿是Re的重要载体矿物。建议通过浮选分离黄铁矿,从而实现Re的富集。   相似文献   
63.
64.
65.
66.
从某焦化厂初冷器的原生产工艺冷却过程入手,探讨了采用热水驱动型溴化锂制冷设备对初冷器高温段产生的废热进行回收的可行性,并对改造后的生产工艺冷却过程及溴化锂机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了改造后所取得的实际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7.
One-dimensional,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 nanofiber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or their unique magnetic properties,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high porosity. These qualities lead to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magneto-optical device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rrofluids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abricate P-type one dimensional CuAlO2-based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 nanofibers. First, we fabricated Cu Al0.95Co0.05O2 nanofibers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1 μm with the electrospinning method. The annealed nanofibers were thermally treated at a temperature of 1 100 ℃ and then shrunk to a diameter of about 650 nm. We used X-ray diffraction measurements and Raman spectra to confirm that the Cu Al0.95Co0.05O2 nanofibers had a single impurity free delafossite phase. Th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Co was present in the +2 oxidation state, resulting in an room temperature ferromagnetism in the Cu Al0.95Co0.05O2 fiber. This contrasts with nonmagnetism in pristine CuAlO2 fiber. The coercivity(Hc) value of 65.26 Oe and approximat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Ms) of 0.012 emu/g demonstrate good evidence of ferromagnetism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Cu Al0.95Co0.05O2 nanofibers.  相似文献   
68.
赵敏 《橡胶工业》2021,68(2):0127-0127
户外鞋底加工用轻质防滑型橡胶纤维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