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173篇
  免费   18361篇
  国内免费   13952篇
电工技术   26458篇
技术理论   7篇
综合类   20803篇
化学工业   12322篇
金属工艺   12610篇
机械仪表   16066篇
建筑科学   16882篇
矿业工程   14319篇
能源动力   7337篇
轻工业   5079篇
水利工程   14133篇
石油天然气   11198篇
武器工业   3702篇
无线电   6730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733篇
冶金工业   5256篇
原子能技术   2052篇
自动化技术   53227篇
  2024年   2295篇
  2023年   7736篇
  2022年   7018篇
  2021年   8313篇
  2020年   7981篇
  2019年   8669篇
  2018年   4176篇
  2017年   7363篇
  2016年   8466篇
  2015年   9622篇
  2014年   17670篇
  2013年   14389篇
  2012年   17003篇
  2011年   16917篇
  2010年   16010篇
  2009年   16975篇
  2008年   19326篇
  2007年   16216篇
  2006年   13512篇
  2005年   13198篇
  2004年   11222篇
  2003年   9171篇
  2002年   7641篇
  2001年   6637篇
  2000年   5040篇
  1999年   4315篇
  1998年   3750篇
  1997年   3632篇
  1996年   3451篇
  1995年   2932篇
  1994年   2460篇
  1993年   1848篇
  1992年   1819篇
  1991年   1628篇
  1990年   1410篇
  1989年   1264篇
  1988年   175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59年   7篇
  1951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张乔 《现代矿业》2020,36(10):173
科学合理地确定矿山隔水护顶矿柱安全厚度是矿山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为保障某铁矿地表民房、道路等建(构)筑物安全,防止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导水裂隙带贯通第四系含水层,采用荷载传递交汇线法、K.B.鲁别涅依他估算法和冒落带、导水裂隙带高度估算法3种理论分析方法对隔水护顶矿柱厚度进行计算,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留设隔水护顶矿柱后的开采过程安全影响进行了分析,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3种理论计算方法得出的隔水护顶矿柱厚度分别为14.3~17.3 m、17.5~31.4 m和41.8~57.4 m,推荐隔水护顶矿柱留设厚度为60 m。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在留设60 m厚的隔水护顶矿柱的基础上,开采区域和隔水护顶矿柱位置产生的最大拉应力约0.47 MPa,矿山开采不会对隔水护顶矿柱造成破坏;地表产生的最大水平位移约5.8 cm,最大垂直位移约26.5 cm,最大倾斜为1.70 mm/m,最大曲率为0.20 mm/m2,最大水平变形值为0.70 mm/m,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预测矿山开采不会造成地表建(构)筑物破坏。  相似文献   
102.
为研究喷射混凝土套拱加固前后二次衬砌与混凝土套拱的受力状况,依托陕西汉中至留坝段八里关隧道,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隧道混凝土结构套拱加固分析模型,并通过现场监测获取二次衬砌与套拱间的接触压力、套拱格栅拱架钢筋应力、套拱混凝土应力,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相结合,得出套拱结构的一般受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套拱加固前衬砌结构的最不利荷载位置位于施工缝附近的拱顶、拱肩与拱脚处; 由于衬砌局部变形与温度应力的影响,套拱混凝土应力变化呈现反复“上升-下降-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特点; 套拱的作用是控制二次衬砌的进一步变形,套拱施作后所承受荷载较小,套拱反作用力远小于围岩作用于衬砌的应力,在应力计算中不应将衬砌与套拱作为整体计算; 套拱结构数值模拟所得的结果与现场测试套拱结构内力(轴力、弯矩)的大小及分布相似度高,但在衬砌裂损严重部位,数值模拟所得结果误差较大,应以现场测试结果为准。  相似文献   
103.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通信方式也逐渐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而将以太网运用到工业生产中来实现实时通信,但其实时性的实现仍旧是行业内研究的重点。本文就以太网运用与工业实时通信技术,结合对以太网通信机制和技术特点的分析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04.
在Deform-3D有限元数值模拟过程中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2A12铝合金等通道转角挤压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并系统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挤压力和等效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与挤压角度对挤压力的影响较大;挤压角度和挤压速度对等效应变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王涛 《信息通信》2015,(2):233-23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光纤通信技术具有通信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以及传输速度快等特点,是未来高速通信的主要发展趋势,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便于提供可参考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8.
《中国测试》2015,(Z1):101-104
为解决医用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性能检测及检测人员操作时不受X射线的辐照,研制一套改进的DSA计量性能体模装置。体模的设计采用有机玻璃材料进行加工;模块的移动采用无线电信号遥控的方法;体模的性能试验在正常状态的DSA系统上进行。研究设计有机玻璃动脉模拟模块插件、骨骼模块插件、对比度线性模块插件和低对比度分辨力模块插件;模块的移动利用遥控驱动装置。试验得到:在不加载骨骼模块时,能看到直径为1mm的动脉模拟血管,同时能分辨直径2mm的模拟血管上1/2血管大小的血管瘤或栓塞;加载骨骼体模块后,可以分辨碘浓度为150mg/cm3、直径2mm的模拟动脉;遥控装置遥控距离50m,移动速度28mm/s。结果表明:体模装置完全符合国家规程JJG 1067——2011《医用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X射线辐射源》要求;应用无线电遥控移动模块插件,避免操作时受到X射线的照射。  相似文献   
109.
针对现有技术中输送系统控制不稳定、控制能力低下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工业CAN总线的输送系统集成化控制.在控制系统CAN通信节点利用代码进行数据的转化,通过emit关键字将数据绘制成显示曲线,由输入的代码不断对系统数据进行刷新,实现了输送系统的实时监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通过时间同步技术将SAEAS6802时钟同步协议与时钟修正算法相结合,有效地对数据处理时间和接收时间进行校正,减少了数据接收误差,提高了时间同步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方法提高了输送控制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