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0篇
  免费   1527篇
  国内免费   1303篇
电工技术   559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222篇
化学工业   250篇
金属工艺   392篇
机械仪表   424篇
建筑科学   985篇
矿业工程   922篇
能源动力   129篇
轻工业   93篇
水利工程   318篇
石油天然气   2290篇
武器工业   70篇
无线电   67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6篇
冶金工业   163篇
原子能技术   78篇
自动化技术   2971篇
  2024年   250篇
  2023年   655篇
  2022年   625篇
  2021年   591篇
  2020年   545篇
  2019年   511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375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630篇
  2011年   598篇
  2010年   554篇
  2009年   523篇
  2008年   599篇
  2007年   541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991.
由于郯庐断裂带的多期走滑活动,滩海地区东部的构造演化、圈闭形成过程相对复杂。通过对辽河滩海地区东部构造演化过程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了3种类型的圈闭:1)前古近纪时期,潜山内幕发育了一系列近东西向的反向翘倾断块圈闭,在渐新世时期可以依靠燕南断层走滑活动接受来自东部凹陷内的油气运聚保存后成藏,形成中、古生界圈闭;2)渐新世时期,走滑作用对燕南断层进行改造,同时潜山抬升,东营组地层沿着燕南断层形成一系列断鼻圈闭;3)上新—更新世时期,研究区内发生剪切走滑作用对馆陶组地层圈闭改造,形成了馆陶组构造地层圈闭。按照有利圈闭以及经济勘探的原则,给出了建议钻探目标区域。  相似文献   
992.
涠西南凹陷D次凹流二段优质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涠西南凹陷D次凹流二段发育有机质丰度很高的层段,为了研究这些层段的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首先基于烃源岩总有机碳(TOC)-氯仿沥青"A"的关系提出了该地区优质烃源岩的丰度下限(T0C=2%);然后利用测井资料采用△logR法计算了流二段烃源岩的TOC曲线,结果显示流二段烃源岩整体有机质丰度很高,达到优质烃源岩的标准,并在纵向上识别出上下两层丰度异常高的层段(TOC=10%);利用流二段干酪根元素及岩石热解参数得到了优质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_1型;利用R_0及烃源岩可溶有机质演化等方法确定了该地区烃源岩生烃门限深度(2 600 m)和排烃门限深度(3 100 m),并探讨了典型井区烃源岩的热演化阶段;最后对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藻类勃发提供的高古生产力和深湖相还原环境是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993.
利用三维地震、钻井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对泰国呵叻盆地H区块二叠系-三叠系构造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H区块主要经历了印支Ⅰ期强烈拉张裂陷、印支Ⅱ期回返拉张以及喜山期热沉降三个发育期;区块内存在四个明显的不整合面,目的层主要包括三叠系与二叠系、中三叠统与下三叠统不整合。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石炭系、二叠系以及中下三叠统三个构造层。构造单元分为南部斜坡、北部断裂两个构造带,区内断裂发育,主要为张性断裂,走向主要有北西向、北西西向和北东向三组;构造样式以基底卷入型为主,在剖面上存在"倒梳状"、"Y"字型、反"Y"字型以及"X"型等多种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994.
城乡结合部处于城市与乡村交界地带,是一个充满生机、矛盾和困惑的区域。198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结合部进入快速扩张与发展时期,其发展演化历程折射出经济、社会、制度的种种变迁与烙印。长期以来,城乡结合部处于混乱状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备受关注。经济利益驱动下城乡结合部的农副产品供应、生态保障与城市边界增长约束功能逐渐丧失,在被动、盲目的发展状态下日渐形成了独特的经济社会空间体系,且结构、效率与各种利益关系趋于恶化。城乡结合部特殊的经济地理区位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及对此区域的低价值判断和机会主义思想等共同作用,使其发展陷入困境。城乡结合部为城市与区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其高端化发展带来障碍。今后,必须突出城乡结合部自身的功能,统筹规划、适度发展,并创新治理与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995.
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地热历史的恢复和重建,根据不同尺度,其研究方法分为构造热演化法和古温标法。其中构造热演化法是在岩石圈尺度上,对其构造演化下的热流变化进行模拟,结合盆地沉降与埋藏,恢复盆地热历史。由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差异形成的盆地类型应用不同热演化模型,拉张盆地、走滑盆地多用拉张模型来描述,前陆盆地等以挤压模型来描述。而古温标法则是利用盆内可记录古地温的有机质、矿物等进行盆地热史的重建。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和流体包裹体等记录的是其经历的古温度峰值,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则可反演其所经历的热史路径,不同盆地条件应用不同的古温标法。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岩石三轴压缩应力–应变全过程渗透特性试验,结合三维声发射监测信息,研究花岗岩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力学损伤演化机制及其对岩石渗透特性影响规律。本研究对常规渗透试验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在试样两端加工渗透小孔,实现岩石不同破坏形式下渗透性变化规律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压缩应力作用下,花岗岩的损伤演化始于微裂隙的产生和扩展,并在岩石破坏时和峰后阶段发展迅速。该损伤演化的阶段性特征与声发射监测数据一致,进一步说明了裂隙扩展是导致花岗岩力学特性劣化的根本原因。随着微裂隙的扩展,岩石渗透性不断增强,但在峰前加载阶段渗透性变化明显滞后于损伤演化过程。该结果表明,在裂隙贯通并产生宏观破坏面之前,裂隙扩展对花岗岩渗透性影响非常有限。在低围压条件下,岩石渗透性随围压增大迅速减小;当围压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该趋势逐渐减弱。结合声发射监测数据,对不同应力条件下损伤演化与渗透特性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花岗岩渗透率与损伤和围压的相关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97.
随着全球城市化扩张的加剧,乡村聚落景观发生了巨大改变,乡村聚落格局在乡村城镇化的浪潮中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分析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外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研究进展,包括乡村聚落格局的美学价值、乡村聚落格局演化、研究采用的主要学科与技术,探讨了该领域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8.
以SCI数据库以及未被SCI收录的两本期刊ITCon、CME作为数据来源,采用共词分析法,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2002~2012年国际BIM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际BIM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BIM相关概念、BIM应用功能、管理问题、互操作性以及BIM与其他技术结合等5个方面。结合高频关键词的演化趋势,预测BIM在工程分析(包括能耗分析、照明分析等)的应用、互操作性、协同、信息沟通、与激光扫描技术的结合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BIM研究的主要热点。  相似文献   
999.
段松青  于兴隆  吴斌  王柏 《通信学报》2014,35(12):15-135
真实世界中存在大量有向、加权、动态的网络。针对有向加权网络的节点角色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向拓扑势的节点角色分析方法,该方法根据节点的行为模式及局部影响力将节点划分成4种角色。然后介绍了基于节点角色的动态网络演化分析方法,它能对角色行为进行动力学建模,展示了随时间连接模式的变化,并能检测较大影响的事件。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有效估计节点角色并检测动态网络的演化。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时间可预测性的差分搜索盲信号分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仿生智能优化的盲信号分离算法计算量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差分搜索的盲信号分离算法。采用信号在时间上的可预测性度量作为目标函数,使用差分搜索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利用去相关消源方法从混合信号中去除每次分离出的源信号成分,通过逐次分离最终实现对所有源信号的成功恢复。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实现对混合信号的盲分离。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保证了更高分离精度的同时,具有更低的运算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