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79篇
电工技术   91篇
综合类   41篇
化学工业   239篇
金属工艺   172篇
机械仪表   101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20篇
轻工业   18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161篇
无线电   29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1篇
冶金工业   52篇
原子能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1.
考察了苯并噁嗪树脂(PBR)对丁腈橡胶(NBR)耐烧蚀和绝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R用量的增加,PBR/NBR复合材料的线性烧蚀率和热导率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燃烧表面的炭化物和基质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及PBR在整个NBR基体中形成的树脂网络结构阻止了外部热流的侵入,此外PBR还能生成不可燃气体阻止了基质的进一步燃烧。当PBR用量为60份(质量)时,PBR/NBR复合材料的线性烧蚀率和热导率分别达到0.023 mm/s和0.169 W/(m·K)。  相似文献   
92.
基于飞秒激光精修面齿轮时的能量累积效应,建立了光子-电子-晶格系统间耦合作用的三温传热模型,提出一种确定飞秒激光烧蚀齿面扫描路径间扫描间距的方法。仿真得出,能量密度为6.47 J/cm2时,平衡温度3200 K超过材料的熔化温度,热累积效应明显。根据不同的扫描间距计算激光累积强度,以控制凹坑烧蚀深度和轮廓。实验结果显示,能量密度为6.47 J/cm2时,随着扫描间距的减小,激光累积强度增大,齿面的烧蚀深度线性增大;扫描间距为25 μm时的齿轮表面加工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93.
利用氧气与水产生雾化工作介质,使金属与间歇通入极间的气雾介质发生烧蚀,以获得较高的材料去除率。在氧气关闭阶段,则通过内冲液对烧蚀表面进行电火花加工修整,去除烧蚀产生的氧化层,在提高蚀除效率的同时,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简称冲液雾化烧蚀)。分析了该加工方法的极间放电状态及微观加工过程,并以Cr12工件进行成形加工实验,与常规水中电火花加工及间歇通氧烧蚀加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冲液雾化烧蚀加工的材料去除率比间歇通氧烧蚀加工提高近1.45倍,比常规水中电火花加工提高约9.59倍;电极质量相对损耗比间歇通氧烧蚀加工增加约45%,比常规水中电火花加工减少近50%;加工表面比间歇通氧烧蚀加工更光整,表面微观形貌与常规水中电火花加工更接近,且无明显烧蚀重熔颗粒。  相似文献   
94.
提高铜铬触头电寿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铜铬触头材料进行-196℃深冷处理的研究表明,经此处理后的铜铬材料,组织明显细化,铜铬分布更趋于均匀,机械强度得以提高。在可拆真空灭弧室中进行电实验,证明深冷处理后的电极触头电弧烧蚀性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95.
采用由氧气浓度大于氮气浓度组成的混合气体与水经过雾化形成的雾化介质,通入中空旋转电极进入极间放电进行混合气体雾化放电烧蚀铣削加工,利用介质中的氧气介质与放电形成的熔融材料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热能快速实现钛合金高效蚀除,而介质中的氮气和水降低氧气浓度,实现放电加工过程的稳定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加工工艺参数对材料去除率等工艺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混合气体雾化烧蚀铣削加工的材料去除率是空气雾化放电铣削加工的3倍以上,在小电流加工条件的过切量小于空气雾化放电加工;在放电烧蚀铣削加工钛合金时,材料去除率随着放电电流、脉冲宽度及气体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6.
1汽缸垫烧蚀故障原因 汽缸垫烧蚀是发动机常见故障之一,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1)发动机在做功阶段会使缸盖螺栓承受的拉力突然增加,容易造成螺栓松动滑丝,导致汽缸垫被高温高压气体冲毁;缸垫质量不佳或缸垫变形;受到冷却水和润滑油的侵蚀。  相似文献   
97.
脉冲激光微加工技术在MEMS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脉冲激光微加工技术及其在微机电系统(MEMS)加工中的应用。脉冲激光微加工技术能够制作出三维微型结构并具有微米/亚微米加工精度,且适用于多种材料,与传统的微细加工技术(光刻、刻蚀、体硅和面硅加工技术等)相比具有其独到之处。阐述了基于激光烧蚀的脉冲激光直接微加工技术、激光-LIGA技术、激光辅助沉积与刻蚀技术以及MEMS的激光辅助操控及装配技术。  相似文献   
98.
激光烧蚀硅所生成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由Q-开关Nd:YAG激光器产生的1.06μm、10ns的脉冲激光辐射大气中的硅靶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研究结果。当作用在硅靶表面的功率密度为9.3×109W/cm2时,测定了等离子体在200~880nm波长范围内的时间分辨发射光谱。估计了等离子体点燃的时间,测定了等离子体中硅原子的推进速度,讨论了等离子体中N+离子产生的原因。通过测量等离子体辐射谱线的半高宽随延迟时间的变化.得到等离子体中电子密度随时间的延迟近似地以exp(-t1/2)的关系衰减。  相似文献   
99.
飞秒激光多脉冲烧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飞秒脉冲在烧蚀固体材料时的独特机制,在材料激光微加工方面有其突出的优点,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就国内外多脉冲飞秒烧蚀研究的进展作一简介,包括多脉冲烧蚀的特点,现有的烧蚀机制分析及其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100.
采用等离子火炬作为高温热源,研究了细编穿刺碳/碳复合材料高温烧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烧蚀区域从火焰中心到边缘的变化,材料的烧蚀特性从中心区域的以热力学烧蚀为主向靠近边缘区域的以热化学烧蚀为主过渡;碳基体和碳纤维的抗热力学烧蚀性能相当,而抗热化学烧蚀和抗氧化性,碳纤维则明显优于碳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