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4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258篇
电工技术   384篇
综合类   611篇
化学工业   1028篇
金属工艺   991篇
机械仪表   623篇
建筑科学   403篇
矿业工程   166篇
能源动力   111篇
轻工业   902篇
水利工程   56篇
石油天然气   179篇
武器工业   71篇
无线电   4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71篇
冶金工业   546篇
原子能技术   49篇
自动化技术   45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71.
研究了工业纯钛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及表面形貌演变,利用扫描电镜、粗糙度仪、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蚀刻前后的表面形貌、粗糙度、成分及物相组成进行分析,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仪及透射电镜对纯钛基体的织构和显微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工业纯钛的表面酸蚀处理可看作微电池腐蚀过程,具体分为3个阶段:钛氧化膜去除、钛基体溶解以及钛表层形成氢化钛吸气层。钛晶粒的取向差异导致蚀刻后钛表面形成具有取向性的多孔形貌,钛基体内析出的纳米粒子使蚀刻后的钛表面形成丰富的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72.
采用Instron-8801型电液伺服疲劳实验机对复合细化工艺制备的超细晶工业纯钛进行高周腐蚀疲劳实验,实验条件为水浴恒温(17.9±0.5)℃,3.5%NaCl(pH=8.1±0.2),加载频率(f)=25 Hz、应力比(R)=-1。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拟合实验加载应力幅(σa)与疲劳断裂循环周次(Nf)间的关系,绘制应力-寿命曲线(S-N曲线)。研究材料的腐蚀疲劳性能,并对腐蚀疲劳宏观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3.5%NaCl溶液中,超细晶工业纯钛的腐蚀疲劳极限值(σ-1)为403.1 MPa(44.35%)。与常规疲劳相似,随着加载应力的增加,材料的疲劳断裂循环周次急剧减小,并与常规超细晶工业纯钛和粗晶工业纯钛相比较,发现细晶强化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疲劳极限。腐蚀疲劳裂纹源萌生于材料表面,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材料腐蚀疲劳裂纹的萌生、扩展、断裂典型区域的特征。断口表面较为平整光滑,观察发现有大量的疲劳辉纹和少量的二次裂纹。材料具有较强的疲劳裂纹扩展抵抗能力,耐腐蚀疲劳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73.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结合热挤压和旋锻工艺制备纯钛棒,利用万能试验机、维氏显微硬度仪、金相显微镜、高精度多功能密度计等设备测试纯钛棒的屈服强度、维氏硬度、显微组织和相对密度,研究了纯钛棒的制备工艺及其微观组织结构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粉末冶金技术结合热挤压和旋锻工艺制备的纯钛棒屈服强度是880 MPa,均匀延伸率是4.06%,在拉伸变形过程中发生韧性断裂。纯钛棒显微组织为等轴状的细晶粒组织,平均晶粒尺寸约1 μm,组织分布均匀,无明显裂纹和缺陷,有较高的相对密度。  相似文献   
74.
为进一步提升RH精炼的冶炼效率,更好与高拉速连铸相匹配,对RH冶炼IF钢过程中加Ti时机和纯循环时间对夹杂物的影响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液中T.O质量分数在加Al 5 min后小于0.003 0%;夹杂物的数密度在合金化4~5 min后具有最小值,随后增加纯循环时间,夹杂物的数密度无明显变化。在300 t RH工业生产实践中,Al-Ti间隔时间为2 min、纯循环时间为5 min和Al-Ti间隔3 min、纯循环4 min的处理工艺可以保证钢液中的夹杂物充分上浮去除,夹杂物的数密度为0.7~0.8个/mm2,可以实现RH的高效化精炼。在Al-Ti间隔时间大于1 min、纯循环时间大于3 min的操作条件下钢液中未检测到尺寸大于50 μm的夹杂物。基于以上工艺优化,IF钢的RH真空处理时间已经降低至20 min。向钢液中加入Al后主要形成Al2O3夹杂物,加入钛铁合金化后钢液中会形成富[Ti]区域,[Ti]将Al2O3还原而生成Al-Ti氧化物。随着[Ti]在钢液内的扩散以及Al-Ti氧化物的生成,钢液中的[Al]将Al-Ti氧化物还原而生成Al2O3,最终生成以Al-Ti氧化物为核心、外层由Al2O3包裹的复合夹杂物。  相似文献   
75.
纯铝等径角挤技术(I)——显微组织演化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研究了纯铝在 3种 (A、B和C)不同等径角挤工艺中的显微组织演化。结果表明 :纯铝经过等径角挤压变形后 ,其显微组织特征与加工路线有很大的关系。提出了立方元素扭转模型 ,分析了 3种不同加工路线的剪切面和剪切方向 ,较好地解释了采用 3种不同路线挤压后材料显微组织的演化规律。在路线C(各道次挤压间试样旋转 180°)中 ,每次挤压样品总是在相同的剪切面上发生剪切 ,每相邻道次之间的剪切方向相反 ,前一次变形产生的剪切应变被随后紧接着的下一次挤压所抵消 ,这导致了多余的剪切应变 ;在路线A(各道次挤压间试样不旋转 )中 ,有两个相交成 6 0°的剪切面 ,剪切交替地在两个剪切面上进行 ;在路线B(各道次挤压间试样旋转 90°)中 ,存在 4个不同的剪切面和剪切方向 ,挤压交替地在 4个剪切面上进行 ,X ,Y和Z平面上的晶粒都发生了剪切 ,这有利于等轴晶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76.
TA2/A3爆炸复合界面微观断裂机制的SEM原位研究SCI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SEM对TA2/A3爆炸复合界面(包括细小波状界面,中波界面及具有再入射流熔块的大波界面)的微观断裂机制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爆炸复合界面微观断裂机制是:微裂纹在波头夹杂或再入射流熔块内及熔块和基体界面处萌生,并在裂尖应力场作用下沿与外载垂直方向扩展。同时,沿TA2/A3界面产生微裂纹并在外载作用下,相互连接而扩展。  相似文献   
77.
纯镁和AZ31镁合金的电子束焊接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子束焊接(EB)与惰性气体钨极电弧焊(TIG)相比,焊接过程在真空状态下不受氧和其它气体影响。另外基体金属在电子束作用下热损失少,加热快。电子束焊接适合于惰性气体钨极电弧焊的铝合金。但进行镁及镁合金焊接时,由于其蒸气压低,容易产生起弧现象,焊接过程易被中断。另外,镁及其合金因为熔点低,在熔融区易产生气孔,同时,也易出现熔穿现象。日本科技人员对镁及其合金的电子束焊接机理及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 试验材料采用挤压材,机加后试样尺寸为4 mm×55 mm×50mm。电子束焊机最大输出功率为6kW,焊箱真空度为3×10-3Pa。加速电压为150k…  相似文献   
78.
工业纯Al的缝隙腐蚀再钝化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成浩 《金属学报》1994,30(16):165-168
工业纯Al的缝隙腐蚀再钝化电位ER是缝隙结构的特征值,与缝隙腐蚀下限电位VCREV一致,比孔蚀电位负约100mV,说明缝隙腐蚀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79.
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纯铂中21个杂质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卫  杨玉芳  赵云昆  刘伟 《贵金属》2002,23(1):36-38
本文结合国内外各分析方法的长处,对纯铂中杂质元素的测定进行了研究,采用粉末试样直流电弧激发摄谱,同时测定了纯铂中的21个杂质元素,各元素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25%,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可用于99.9%-99.995%Pt中杂质元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80.
高纯铌在高温材料、超导材料、固体物理和高能物理领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用高纯铌制作的超导微波腔、加速谐振器不仅加速场强高,能散度小,而且使用寿命长。含金属杂质几个ppm和含非金属杂质1~2ppm的超高纯铌,可用于体心立方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