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04篇
  免费   4504篇
  国内免费   3232篇
电工技术   2958篇
综合类   3175篇
化学工业   1383篇
金属工艺   1113篇
机械仪表   3528篇
建筑科学   4216篇
矿业工程   596篇
能源动力   260篇
轻工业   2671篇
水利工程   548篇
石油天然气   581篇
武器工业   356篇
无线电   877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27篇
冶金工业   516篇
原子能技术   110篇
自动化技术   13324篇
  2024年   781篇
  2023年   2476篇
  2022年   1990篇
  2021年   2553篇
  2020年   2010篇
  2019年   2295篇
  2018年   1209篇
  2017年   1534篇
  2016年   1716篇
  2015年   2056篇
  2014年   3584篇
  2013年   2620篇
  2012年   2774篇
  2011年   2685篇
  2010年   2385篇
  2009年   2292篇
  2008年   2312篇
  2007年   1969篇
  2006年   1560篇
  2005年   1403篇
  2004年   1093篇
  2003年   872篇
  2002年   720篇
  2001年   657篇
  2000年   453篇
  1999年   338篇
  1998年   268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品表面会不同程度地留下污渍和印记,这对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缺陷识别带来严重干扰.基于图案统计分析的识别方法速度虽快,但抗干扰能力弱,出现较高的误判率.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识别方法计算量巨大,速度慢,难以满足生产实际的高速要求.因此介绍一种改进SIFT算法,并给出了相关参数的设置方法和经验公式,通过实际表面缺陷的检测,对比验证了SIFT算法较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以及相关参数设置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实验数据表明,SIFT算法在凹陷类和斑点类缺陷的检出率上具有明显优越性,在裂纹类的误检率上也具有较大优势.特别是在有噪声图像干扰情况下,检出率比神经网络提升了20%,误检率降低了3%.  相似文献   
22.
23.
针对果冻质量人工检测效率低的问题,研究基于机器视觉的果冻质量检测技术并设计果冻质量自动检测装置。采用工业相机完成果冻食品图像的采集,提出基于分水岭算法果冻图像前景区域提取算法,分析果冻气泡的特点,结合区域生长算法对果冻气泡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检测算法与装置能够有效对果冻质量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4.
25.
《无线电工程》2019,(7):581-586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多源图像融合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研究领域。在研究传统算法的基础上,针对经典HIS变换融合算法产生的光谱失真问题,通过引入压缩感知技术对传统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融入压缩感知技术的图像融合算法并应用到无人机数码照片和SAR图像融合处理中。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引入SAR图像纹理信息的同时,能够有效保持可见光图像光谱信息,取得了较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26.
27.
为综合评价现有的相关滤波类算法,对典型的相关滤波跟踪器进行全面的比较与分析,从而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滤波器的设计提供指引。从相关滤波跟踪理论的一般框架切入,重点对当前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滤波跟踪器即KCF,DSST,HCF和ECO展开研究,分别从理论分析以及在大规模公开数据集OTB100上的实验表现详细地比较各算法的优劣。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卷积特征的算法在跟踪准确性和鲁棒性上相比单纯使用人工特征的算法具有显著优势,然而跟踪速度也会急剧下降,具有尺度估计模块的跟踪器能够得到更优的跟踪成功图表现。最后对深度学习结合相关滤波方法存在的实时性不足、长时跟踪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
29.
30.
中国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总体勘探和认识程度较低,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深层煤层气地质理论。通过解剖分析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和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深层"超饱和"煤层气井的试气/生产动态,估算原地游离气的含气量,分析了深层"超饱和"煤层气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①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储层中除吸附气外,还含有原地游离气,用常规试气方法可直接获得气流,煤层气的产出不明显依赖于排水降压;②埋藏超过一定深度,在煤阶和温度的综合作用下,煤的吸附能力将随埋深的继续增加而降低,煤层中吸附气的饱和度有增加的趋势,在达到吸附饱和后,出现原地游离气并形成"超饱和"煤层气,盆地深层具有"超饱和"煤层气形成的优势条件;③由于地温梯度和压力梯度的不同,不同盆地"超饱和"煤层气出现的临界深度不同,异常高压和异常高热流可以降低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形成的临界深度;④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开发具有大大缩短见气时间、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和累积产水量低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