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171篇
  免费   11675篇
  国内免费   11538篇
电工技术   9414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4385篇
化学工业   31606篇
金属工艺   12598篇
机械仪表   7677篇
建筑科学   8894篇
矿业工程   5074篇
能源动力   2806篇
轻工业   10304篇
水利工程   3134篇
石油天然气   10178篇
武器工业   1719篇
无线电   2417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611篇
冶金工业   7314篇
原子能技术   1995篇
自动化技术   26499篇
  2024年   1287篇
  2023年   4572篇
  2022年   4651篇
  2021年   5208篇
  2020年   4741篇
  2019年   5615篇
  2018年   3185篇
  2017年   4360篇
  2016年   5326篇
  2015年   5923篇
  2014年   7925篇
  2013年   8807篇
  2012年   9892篇
  2011年   10818篇
  2010年   9989篇
  2009年   10381篇
  2008年   11161篇
  2007年   10440篇
  2006年   9514篇
  2005年   10146篇
  2004年   9431篇
  2003年   7841篇
  2002年   6211篇
  2001年   4913篇
  2000年   3759篇
  1999年   2613篇
  1998年   2153篇
  1997年   1914篇
  1996年   1869篇
  1995年   1585篇
  1994年   1458篇
  1993年   1034篇
  1992年   1128篇
  1991年   1159篇
  1990年   1112篇
  1989年   1408篇
  1988年   249篇
  1987年   129篇
  1986年   114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68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化学链燃烧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之一。载氧体作为氧和热的载体,是实现化学链燃烧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寻找廉价载氧体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铁基载氧体由于具有价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机械性能好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其反应活性相对较差,如何提高其反应活性是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笔者详细论述了化学链燃烧中铁基载氧体活性改进的研究进展,针对如何提高铁基载氧体的反应性能,从铁基载氧体制备方法的优化、组分掺杂、结构调控等3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对于载氧体制备方法,应综合载氧体反应性能、制备周期和成本等因素,对其进一步选择或改进。对于载氧体组分,惰性载体的添加、制备成复合载氧体以及碱金属掺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载氧体的反应性能,但采用单一措施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活性组分与惰性载体的相互反应、复合载氧体的烧结以及碱金属的流失等,因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各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不同结构的载氧体,虽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或热稳定性,但也存在各自的缺点,如钙钛矿结构储氧能力较低,氧释放能力较低;在长时间的循环过程中,尖晶石结构的载氧体产生晶相分离和颗粒烧结而失活的现象;为了保持壳核结构的载氧体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反应活性,对壳材料需要进一步选择及优化。基于目前研究现状,笔者指出铁基载氧体反应性能的进一步提高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深入探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2.
73.
为了揭示飞艇内置氦气囊在非稳定状态下的形态变化机理,建立了单个氦气囊模型,基于ANSYS的瞬态动力分析和CFX的多场耦合分析,考虑空气与氦气密度差导致的浮力效应,进行空气和氦气流体及柔性囊体的多场耦合分析.首先基于囊体无应力态进行充气模拟得到初始充气平衡形态,校验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然后通过控制氦气排气量模拟氦气囊在0°、10°、20°、30°仰角以及充盈度分别为100%、90%、80%、70%、60%时的形态,并进行变形、应力特征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在仰角为0°时,随充盈度减小,囊体底部约1/3区域发生形态失稳,呈环向均匀小凹陷模态,且向顶部扩展,环向贯通为大凹陷;当有仰角时,凹陷先发生于下腹部,环向非对称,且随仰角增大,下腹部凹陷向顶部扩大.  相似文献   
74.
75.
76.
77.
78.
79.
80.
以深圳市某片区排水管道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局部树脂固化法、紫外光原位固化技术、人工喷涂聚氨酯技术和内衬钢套管技术等非开挖修复技术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设计内容和修复效果。实践结果表明,非开挖修复技术需根据管道缺陷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修复后形成的内衬管可有效保证管道结构、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