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1篇
  免费   488篇
  国内免费   348篇
电工技术   378篇
综合类   649篇
化学工业   85篇
金属工艺   116篇
机械仪表   661篇
建筑科学   334篇
矿业工程   185篇
能源动力   70篇
轻工业   44篇
水利工程   116篇
石油天然气   78篇
武器工业   93篇
无线电   49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5篇
冶金工业   51篇
原子能技术   19篇
自动化技术   108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During the launching stage,hydrodynamic pressure and adapters’ reaction loads can influence the vehicle’s rigid motion as well as cause its structural vibration,which is a typical rigid-flexible coupling dynamic problem. This paper presents a 2-D rigid-flexible coupling model to calculate the vehicle’s dynamic responses in that period.The vehicle was equivalent to a flexure beam with axial deformation. Hybrid coordinate and modal superposi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describe its large rigid displacement and small deformation. By the second Lagrange equation,the vehicle centroid’s displacements,rotational angle and modal coordinates were chosen as generalized coordinates and then the vehicle ’s rigid-flexible coupling dynamic equations were obta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results of vehicle’s motion parameters and transverse internal loads were acquired.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ces of the vehicle’s motion parameters between the rigid-flexible coupling model and the rigid body assumption are noticeable and the peak magnitude of the vehicle’s transverse internal loads in the rigid-flexible coupling model is higher remarkably than that in the rigid body assumption.  相似文献   
72.
机载雷达数据处理系统需要频繁使用大地坐标变换算法将测量数据转换到公共参考坐标系下。针对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机载预警雷达系统,本文提出一种近似大地坐标变换算法以解决常规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大、难以实现等问题。Monte Carlo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精度损失较小,计算复杂度低。  相似文献   
73.
分析了基于同步谐波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跟踪控制策略,研究基于PR控制器的静止坐标系下的电流控制方法。理想的PR控制器在谐振频率下增益为无穷大,可以实现谐振频率相同的正弦信号无静差控制。因此,在PI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并联谐振控制器,实现对特定次谐波进行重点补偿。  相似文献   
74.
针对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信号捕获运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相位相干算法搜索起始码相位的方法,并给出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相位相干算法的具体实现方案,算法中关于旋转因子运算的问题主要借助坐标旋转数字计算方法和查找表方法得以解决。编译综合及仿真结果皆表明,与传统快速傅里叶变化(FFT)算法相比,新方法只需用到复数加法,运算量小,且能正确捕获信号。  相似文献   
75.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桥梁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其施工质量关系到大桥的安全和使用性能,在施工过程中,对桥梁进行施工监控已经必不可少.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连续梁在施工控制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根据理论与实际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控制要点.结合现场实际监控结果,对本桥悬臂施工控制过程中的挂篮及托架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大桥安全和质量控制进行论述,通过精心控制确保了该桥的顺利合龙和施工的安全,可为同类型的桥梁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6.
介绍以异步电机定子电压矢量为手段,控制电机的电磁转矩和定子磁链的DTC(Direct Torque Control)方法,建立异步电机旋转空间变换动态数学模型,实施α'β'转子坐标系、αβ定子坐标系变换到dq旋转坐标系上,改变定子电压squ幅值来控制定子磁链的角速度wd,进而控制电磁转矩。利用Simulink和M函数的强大仿真功能,对其进行直接转矩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异步电机调速特性,控制效果较好,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7.
RTK测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GNSS测量模式。分析研究了RTK测量的坐标转换、基准站的架设点选择、基准站已知坐标的输入等问题。此研究对RTK测量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8.
基于Kinect提供的深度信息和骨骼跟踪技术进行手势识别,利用手势代替鼠标实现人机交互.首先,引入以人体为参考系的人体坐标系统,将手势位置通过坐标系变换映射到计算机屏幕,实现计算机屏幕上光标的位置显示和跟踪.其次,研究计算机操作系统响应鼠标事件的工作模式,设计固定的手势静态及动态工作模式,通过一定的映射关系将特定的一组手势与计算机系统基本操作指令进行对应.并定义状态机,根据手势状态触发系统操作事件,从而达到对计算机系统的体感控制.实验表明,该人机交互系统自然、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79.
针对计算机角色动画序列生成和具有关键帧模型特征中间模型设计中的光滑要求,提出了一种同时于适用于平面曲线形状和空间曲线形状在不同局部变形插值后的整体优化重构方法,并对开或闭曲线形状调配有统一的算法形式。该算法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应用曲线形状的向量坐标和与夹角、边长相关的比例函数建立了具有稳定惟一解的形状重构优化方程。通过对不同比例函数和曲线数据的实验,得到了调配曲线的周长和面积的变化特性。在算法处理框架中,给出了避免产生自交或挤压变形的非线性局部插值算法、空间曲线渐变算法、三维曲面拼接算法和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中间帧形状有自然光滑的过渡,在算法的简易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0.
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当以旋转变压器为位置传感器发生严重故障时,提出了一种故障诊断及容错的方案。采用了基于旋转坐标系的改进滑模观测器算法和TypeⅡ型跟踪环路转子位置和角速度提取算法,用于IPMSNM的转子位置和角速度的估算。利用估算数据分析并检测位置传感器是否出现故障,并采用加权算法实现故障情况下系统的平滑切换。通过搭建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对设计的方案进行验证,输出的结果显示了此方案具有较好的容错控制效果,说明了提出的这个方案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