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0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210篇
电工技术   1240篇
综合类   298篇
化学工业   459篇
金属工艺   242篇
机械仪表   640篇
建筑科学   578篇
矿业工程   108篇
能源动力   323篇
轻工业   135篇
水利工程   72篇
石油天然气   271篇
武器工业   42篇
无线电   4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60篇
冶金工业   323篇
原子能技术   127篇
自动化技术   15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本文提出一种负载均衡模型,此模型不仅考虑AP的信号强度,而且要考虑现有AP已接入无线工作站的数量还有连接质量因素。除此之外,还讨论了实现此模型的无线协议的扩充。  相似文献   
42.
This paper presents a social harmony search algorithm model for the cost optimization of composite floor system with discrete variables. The total cost function includes the costs of concrete, steel beam and shear studs. The design is based on AISC load and resistance factor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plastic design concepts. Here, six decision variables are considered for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proposed model in optimizing composite floor system designs, two design examples taken from the literature are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use of the presented model results in significant cost saving. Hence, it can be of practical value to structural designers. Also the proposed model is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harmony search, its recently developed variants, and other meta-heuristic algorithms to illustrate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esent method in convergence and leading to better solution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eam spans and loadings on the cost optimization of composite floor system a parametric study is also conducted.  相似文献   
43.
胡珂  姜麟  刘海燕 《微计算机信息》2012,(4):165-167,159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是一类借鉴生物界的进化规律演化而来的随机化搜索方法,已经成功运用在很多大规模的组合优化问题中。利用如今流行的并行计算机系统,对遗传算法进行并行化,可解决标准遗传算法的速度瓶颈问题。本文在MPI并行环境下,用C++语言实现了粗粒度模型的并行遗传算法。结合并行遗传算法的特点,提出了解决物流配送路线优化的策略以及给出相应的算法过程,并进行了有效验证。通过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遗传算法相比,并行遗传算法提高了运算速度,降低了平均开销时间并且最小总路径值更理想。  相似文献   
44.
郑斯日古楞 《计算机仿真》2012,29(5):156-158,187
研究结构化对等网(P2P)中的负载均衡问题,P2P网络的节点、延迟和处理能力差异性很大,当前负载均衡算法忽略节点差异性,造成网络负载极不平衡,容易出现"热点"问题,使负载变化大。为了更好的均衡P2P负载,提出一种新的网络负载均衡算法。算法充分考虑节点之间的差异性,对物理节点的地址空间进行动态分配,对于热点资源下载采用局部搜索算法找到邻居节点,并自动把负载转移到轻载节点上,保证节点间负载均衡。仿真结果表明,新网络负载均衡算法加快了负载均衡速度,使P2P网络负载均衡更加均衡,能够很好保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45.
研究传感网络能量均衡分簇延长网络寿命问题。针对LEACH算法中簇首分布不均及簇首与基站一跳通信能耗大的问题,造成网络簇头的不均匀分布带来的能耗不均衡问题以及簇头的瓶颈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算法首先在簇头选择过程中利用节点的能量、邻节点数以及每一轮中簇头的个数等参数设置节点当选簇头的优先度,使簇头均匀地分布在网络中;在簇的组建过程中利用能量参数设置簇的重建条件,达到减小簇的重建频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6.
研究服务器集群负载优化调试问题,各服务器负载能力差异较大,要求尽可能使每一个服务器的负载均衡,传统方法没有考虑负载动态变化特点,导致服务器集群负载极不均衡,系统性能差。为提高集群系统的整体性能,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算法。首先根据负载均衡目标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采用遗传算法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遗传算法提高了服务器集群系统吞吐量,使系统负载更加均衡,使整个集群系统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7.
随着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EV-DWC)技术的发展,针对目前EV-DWC负荷建模理论工作不全面的现状,以交通流量作为影响充电负荷的主要因素,以天气、典型日期、季节等因素为次要影响因素,根据路况建立负荷模型,通过电动汽车型号和状态的聚类不同对汽车分配不同的功率,完成动态充电负荷的建立。采用小波神经网络(WNN)对时序信息进行处理预测,再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相结合预测充电道路上的车流,短期车流预测精度为85%,用模糊C聚类(FCM)算法对电动汽车的充电类型以及该类型所对应的充电功率进行划分,将进入充电道路的电动汽车分为7种类型。根据各种充电类型分配相应的充电功率,完成日负荷建模。  相似文献   
48.
分布式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出力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其大量并网给配电网的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类型源储协调互动的配电网分布鲁棒优化调度方法,基于分布鲁棒优化理论,对配电网中传统离散设备、可再生能源以及储能决策进行协调优化,提高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实现了配电网运行决策保守性与鲁棒性的有效平衡。首先,考虑多类型源储资源的协调互动,建立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并将其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的形式;其次,利用可再生能源出力场景集进行不确定性刻画,建立分布鲁棒优化模型,并通过列和约束生成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在PG&E69节点系统上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49.
采用X射线小角散射法(SAXS)和光子相关谱法(PCS)测试了纳米钨(W)粉的粒度分布。结果表明,采用SAXS测试出的纳米W粉的粒度分布与透射电镜观察和比表面积法测试结果十分接近,能较为准确地表征纳米W粉的一次颗粒的粒度分布;但为了得到可信的结果,所选择的X射线衍射仪的最小可测试角必须足够小。PCS法测试的纳米W粉的粒度随分散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提供的最佳分散条件可用于测定二次颗粒的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50.
Tracer tests were conducted at the 6,000 pounds of ozone per day Tucson, CAP Water Treatment Plant in Tucson, Arizona. The tests were designed to determine T10 values through the contactors at various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tests were modeled using three techniques. Peclet Number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of the runs, which would indicate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inside the ozone contacto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crease in water flow rate and the number of cells with gas flow increased Peclet Number. The flow rate of liquid seemed to impact the Peclet Number more than gas flow. The headloss in each cell appeared to be important in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liquid and gas through the cell. A correlation was developed between the product of gas and liquid phase Reynolds Number and Peclet Numb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