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62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53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36篇
机械仪表   147篇
建筑科学   29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78篇
一般工业技术   73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7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Web Caching技术和CDN技术及其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为提高服务网络质量而出现的一“拉”一“推”两种技术——WebCaching技术和CDN技术作了简要介绍,并从两者各自常见的体系结构出发对两种技术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是CDN技术在减小源服务器负载等方面优于单纯的WebCaching技术;最后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2.
虚拟环境建模中层次细节(LOD)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瑞  李萍  张锡恩  刘耀周 《计算机仿真》2003,20(1):73-75,61
基于层次结构的动态简化方法,根据视点的变化,提出了优化的求精算法,能够实时连续的转换LOD模型,从而提高虚拟环境中实时仿真的效果,辅助介绍了层次细节技术适用范围。同时对不同简化算法作了比较,给出了一个比较直观的明细表。  相似文献   
93.
蝶形细分面片的光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蝶形细分法细分一般的初始控制网格得到的细分面片光滑而不光顺 ,面片的视觉效果很差 ,而运用现有的光顺技术 ,又只能直接光顺细分以后的结果 ,其需要保存的数据不仅量大 ,而且会引入误差 .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光顺方法 ,即通过调整初始网格顶点位置来光顺细分以后的结果 .在添加合适的约束后 ,该方法不仅可以在光顺细分面片的同时 ,降低细分面片和三维真实物体表面之间的逼近误差 ,而且由于最终输出的是初始控制网格 ,故需要保存的数据量小 .  相似文献   
94.
针对海量数据工程图在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较大、处理效率太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网的双线性变换算法结合双缓冲区存取数据技术的新方法,并对双线性变换算法进行了优化。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一种具体的海量数据工程图——飞机模线图,实现了对该类图快速、有效的几何校正。  相似文献   
95.
基于径向基函数多步离散数据插值的人脸变形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如何把基于径向基函数多步离散数据插值的方法用在人脸变形技术上,该方法是在对脸部定义的特征点进行分层的基础上,和已知特征点位移的条件下,利用一种基于迭代的插值方法求出特征点周围的网格点位移,从而进行人脸变形。这种方法既保证了脸部局部区域变形的精确性和平滑性,又减少了运算的复杂度。在人脸动画方面该算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
本文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对有限元网格划分过程中难以控制的因素-网格密度作出自适应控制。同时借鉴先验自适应的思想,在后验控制过程中综合考虑了边界属性的影响,避免了较多层次的网格局部细化与退化,采用此方法,不仅保证了计算精度,而且可以提高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97.
This paper presents a set of procedures for improving the topology of unstructured quadrilateral finite element meshes. These procedures are based on the topology of the finite element mesh, and all operations act only on local regions of the mesh. The goal is to optimize the topology such that the smoothing process can produce the best possible element quality. Topological improvement procedures are presented both for elements that are interior to the mesh and for elements connected to the boundary. Also presented is a discussion of efficiency and optimal ordering of the procedures. Several example meshes are included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urrent approach in improving element qualities in a finite element mesh.  相似文献   
98.
本文基于k-Mesh子网连通的概念提出一种基于局部信息和分布式的Mesh网络容错多播路由算法: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大规模的Mesh网络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子网,多播消息只在各子网间进行路由,并由各子网独立完成操作。该算法的时间复杂性是线性的,模拟结果表明多播路由算法的多播时间步接近网络的直径。  相似文献   
99.
Semi-formal design of reliable mesh generation system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reliable mesh generation infrastructure is designed based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principles. Formal methods, software design documents and clear modular decomposition criteria are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sh generation software. The design document for a simple 2D mesh generation data structure is presented using a semi-formal specification. The proposed semi-formal documentation system avoids any ambiguity during the software design process and will help in driving the software test cases. Using the proposed software, design techniques result in a consistent software design that is easy to extend and modify.  相似文献   
100.
Results of studies on ozone synthesis under discharges proceeding in a metal mesh-ceramic dielectric system have been presented.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reactor with unique reaction space geometry, in which the reacting gas flew with consequently increasing linear velocity. The high voltage electrode was made of a metal mesh, which caused intensification of the gas mixing in the reaction space. Using a simple reactor with one-side cooling of the reaction space, high ozone maximum concentrations (100 g/Nm3) and energy efficiencies (180–200 g/kWh) were obtained at 25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