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18篇
  免费   9663篇
  国内免费   6411篇
电工技术   4943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4912篇
化学工业   3299篇
金属工艺   1192篇
机械仪表   4131篇
建筑科学   2139篇
矿业工程   1128篇
能源动力   562篇
轻工业   5452篇
水利工程   449篇
石油天然气   1225篇
武器工业   1057篇
无线电   150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66篇
冶金工业   986篇
原子能技术   525篇
自动化技术   22438篇
  2024年   393篇
  2023年   1530篇
  2022年   2553篇
  2021年   2807篇
  2020年   2773篇
  2019年   2187篇
  2018年   1952篇
  2017年   2480篇
  2016年   2666篇
  2015年   3043篇
  2014年   4610篇
  2013年   4020篇
  2012年   5034篇
  2011年   5205篇
  2010年   3804篇
  2009年   3775篇
  2008年   3865篇
  2007年   4211篇
  2006年   3463篇
  2005年   2819篇
  2004年   2131篇
  2003年   1789篇
  2002年   1342篇
  2001年   999篇
  2000年   825篇
  1999年   643篇
  1998年   546篇
  1997年   400篇
  1996年   379篇
  1995年   270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87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8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针对牲畜牛身份认证的多牛脸检测场景,本文给出一种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牛脸检测方法。使用Inception v2替换ZF网络作为Faster R-CNN的基础网络,模型精度得到显著提升;针对多牛检测场景对NMS(Non-Maximum Suppression)进行相应优化,使模型的召回率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和其他目标检测模型对比实验,本文的改进模型在精确率和召回率上均优于其他模型。  相似文献   
33.
34.
针对现有混合入侵检测模型仅定性选取特征而导致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同时为了充分结合误用检测模型和异常检测模型的优势,提出一种采用信息增益率的混合入侵检测模型.首先,利用信息增益率定量地选择特征子集,最大程度地保留样本信息;其次,采用余弦时变粒子群算法确定支持向量机参数构建误用检测模型,使其更好地平衡粒子在全局和局部的搜索能力,然后,选取灰狼算法确定单类支持向量机参数构建异常检测模型,以此来提高对最优参数的搜索效率和精细程度,综合提高混合入侵检测模型对攻击的检测效果;最后,通过两种数据集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混合入侵检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35.
以转基因水稻中最常用的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Cry1Ab/Ac基因、HPT基因及SPS水稻内标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5 种不同的荧光信号(FAM、HEX、Taxas Red、Cy5、Cy5.5)进行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研究。通过引物组合筛选、反应体系优化、特异性测试、灵敏度测试、适用性测试等一系列实验,建立了5 重real-time PCR方法,灵敏度可达0.032%。此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准确、通量大等优点,可实现水稻中转基因成分的快速、高效检测。  相似文献   
36.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s has already led to mass application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in television monitors of outstanding quality as well as in a large variety of smaller displays found in smartphones, tablets, and other gadgets, while introduction of the technology to the illumination sector is imminent. Notably, the requirements of all such applications for emission in the visible range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are well tuned to the optic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ypical organic semiconductors, thereby representing relatively “low‐hanging fruits,” in terms of material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However, the question arises as to whether developing materials suited for efficient near‐infrared (NIR, 700–1000 nm) emission is possible, and, crucially, desirable to enable new classes of applications spanning from through‐space,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s to biomedical sensors, night vision, and more generally security applications to name but a few. Here, the major fundamental hurdles to be overcome to achieve efficient NIR emission from organic π‐conjugated systems are discussed, recent progress is reviewed, and an outlook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oth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介绍了混凝土结构的压电体波和表面波检测的主要进展,对两种压电声波检测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体波检测设备一般埋入混凝土内部,需要选择合理的检测部位,检测结果较为精确;声表面波检测无需选择特定的部位,但是检测深度有限。在实际检测工作过程中,可以联合两种方法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38.
如何在复杂背景下持续有效地检测目标位置,一直是研究者们需要面对的主要挑战。本文在研究红外点状移动目标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无纹理,无形状的特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形态学目标增强算法,并利用目标连续时空不变性检测目标。首先,建立多尺度的图像金字塔,在每层上采用改进的形态学算法快速、粗糙定位小目标。然后进一步的根据目标在时空上的位置相关性,提出基于目标运动特征分析的精确检测方法。得到精确稳定的检测结果。最后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的形态学检测算法及其他算法相比,该技术能更有效地检测弱小目标,具有更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9.
苏里格气田是中国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构造简单、平缓,横向非均质性强,有效储层与围岩声学特征差别小,地震响应不明显,常规地震监测方法预测难度大,但气田含气砂岩泊松比低,是地震气藏检测的有效参数。利用弹性全波形反演精度高和能处理复杂非均质介质的优势,反演地层拉梅常数、剪切模量和密度,并计算泊松比,从而进行气藏预测。重点阐述了苏里格气田多分量数据全波形反演初始模型建模、先验模型建模和地震数据预处理3个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二维三分量数据反演和"甜点"预测结果表明:①对于具有强非均质性的苏里格气田,利用全波形反演获得精度较高的地层弹性参数能显著提高气藏预测的准确度;②苏里格地区构造简单、平缓,利用常规叠加速度并结合构造解释可以建立比较好的初始模型,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周波跳跃和局部极小的难题;③先验知识的约束和地震数据的预处理是全波形反演成功应用于苏里格气田气藏检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40.
针对传统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勘探方法存在勘测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电磁精细探测法探析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依照屏蔽系数、实测场强和理论场强数据绘制综合曲线图,通过该图获取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所处位置几何阴影范围,采用层析成像法得到网格化的工作面,获取隐伏型导水地质图像。通过图像直接观测隐伏型导水地质工作面裂缝所处位置,在此基础上,观测四个电磁场分量,采用正交电磁场分量计算介质视电阻率,依据计算视电阻率数值和视电阻率分布状态研究裂缝发育情况和裂缝富水程度。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较为精准地获取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位置。通过裂缝位置进一步检测出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最大发育高度为63.5 m。当视电阻数值不断增加时,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和裂缝富水性逐渐减小,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说明该种方法探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