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08篇
  免费   4144篇
  国内免费   2481篇
电工技术   12665篇
技术理论   9篇
综合类   4035篇
化学工业   1825篇
金属工艺   1275篇
机械仪表   3242篇
建筑科学   2075篇
矿业工程   1609篇
能源动力   1601篇
轻工业   1123篇
水利工程   558篇
石油天然气   1140篇
武器工业   532篇
无线电   38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37篇
冶金工业   1589篇
原子能技术   188篇
自动化技术   6888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706篇
  2022年   1331篇
  2021年   1563篇
  2020年   1603篇
  2019年   1048篇
  2018年   981篇
  2017年   1224篇
  2016年   1240篇
  2015年   1411篇
  2014年   2834篇
  2013年   2178篇
  2012年   3240篇
  2011年   3053篇
  2010年   2115篇
  2009年   2125篇
  2008年   2164篇
  2007年   2687篇
  2006年   2357篇
  2005年   2109篇
  2004年   1822篇
  2003年   1697篇
  2002年   1303篇
  2001年   1204篇
  2000年   924篇
  1999年   738篇
  1998年   511篇
  1997年   416篇
  1996年   340篇
  1995年   290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董世坚 《电力电容器》2003,(2):41-42,48
就我公司动力厂给水车间155kW水泵电机无功就地补偿的可行性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工厂用电如何节能降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介绍了“四低一高”(低电解温度、低分子比、低氧化铝浓度、低阳极效应系数、高工作电压)工艺技术条件在85kA预焙槽上的应用与优化,实验证明“四低一高”工艺需要针对具体槽型进行优化设计,适宜的技术条件对提高电流效率、降低直流电耗,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3.
樊相民 《山西建筑》2003,29(6):144-145
阐述了电接点压力表补水泵定压系统的一些应用问题 ,给出了电接点压力表定压点的上、下限计算公式 ,并提出了该系统补给水泵、补给水箱及安全阀的设计选型方法  相似文献   
74.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effective analysis of magnetic shielding based on homogenization. The analyses become time‐consuming if the problems include the magnetic substances having fine structure. The homogen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makes it possible to analyze effectively the magnetic fields. The authors introduce a method to estimate the effective permeability of the homogenized substance. 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any periodic structure made of magnetic substance. The magnetic shielding effects by the structures against direct‐current (DC) fields generated by electric railways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present method. As a result,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head way and the protective fence near the railway work as a magnetic shield, whose effects can be improved by appropriate arrangement of those constructions.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Electr Eng Jpn, 160(4): 7–15, 2007;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 DOI 10.1002/eej.20310  相似文献   
75.
江苏油田的庄 2、韦 2油田属强水敏油田 ,采用热 (水 )洗油井和化学清防蜡效果较差 ,两油田每年因洗井造成地层污染影响的产量损失在 5 0 0 0t以上 ,约占油田产量的 4 5 %。根据集肤效应 ,采用油管电热清蜡技术 ,在含水小于 6 0 %、井斜小于 4 0°的油井上可正常使用 ,一般通电加热 4 0~ 80min后 ,油井井口温度能达到 5 0℃左右 ,最高可达到 6 5℃以上 ,连续加热 5~ 6h即可达到清蜡目的 ,电热清蜡为周期 6 0~ 90d。影响电热清蜡主要指标因素是油井的产液量 ,产液量越小 ,所需要的加热电流和加热电压也越小 ,井口温度达到最高值越低 ,清蜡效果越差。试验的 7口井平均年度投入产出比达到 1∶5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6.
智能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智能控制的发展过程,讨论了智能控制的几个主要理论与方法,最后对智能控制的发展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介绍中日国际合作开发研究的A1型智能网(A1型IN)智能工作站(IW)主机的并行推理硬件结构的实验模型设计与实现,给出了一种并行推理硬件支持环境实现方案和该方案在实现中若干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8.
文章剖析了应用于智能网的计算机技术,阐述智能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H9000系统在西北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主要用于自动采集管理西北电网分布在三大水系的8个水电厂、相关流域内100个水文站、200个雨量站的实时信息,以便实现水库群跨流域补偿,统一协调发电与防洪、排沙、防凌、灌溉等一系列矛盾,解决水库群综合利用问题.系统主要具有上。下特点:(1)开放的系统环境;(2)高可乘性;(3)多样化的数据规约;(4)开放的人机联系手段;(5)务性能的数据库;(6)丰富的水调应用软件.其中水调应用软件包括:(1)汉江上游石泉、安康梯级联合洪水预报;(2)黄河上游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两库三站短期(日)调度;(3)水务综合统计分析软件.西北水调自动化系统将使H9000系统在大规模网络关系数据库管理技术、高级图形处理技术、复杂网络组网技术、容措技术、水调高级应用软件技术等方面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0.
Artificial retina chips which can simultaneously sense and process real world images are describe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artificial retinal systems and conventional image processing systems is described. Variable sensitivity photodetection, which is an essential technology for the artificial retina chips,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concept, structure, fundamental performance, operating principle, and processing functions for the fabricated artificial retinal chips are described. Applications including interactive games by gesture-input are also introduced. This work was presented, in part,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rtificial Life and Robotics, Oita, Japan, February 18–20, 1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