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6篇
  免费   1105篇
  国内免费   969篇
电工技术   297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415篇
化学工业   221篇
金属工艺   218篇
机械仪表   717篇
建筑科学   542篇
矿业工程   148篇
能源动力   52篇
轻工业   149篇
水利工程   97篇
石油天然气   91篇
武器工业   80篇
无线电   5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14篇
冶金工业   625篇
原子能技术   23篇
自动化技术   5216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512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588篇
  2007年   697篇
  2006年   653篇
  2005年   570篇
  2004年   553篇
  2003年   495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8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与在普通事务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挖掘相比,时态数据挖掘能更好地反映数据中所隐藏的与时间有关的知识。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时态数据库的挖掘框架,并通过实例研究,表明基于此框架所建立的系统能够有效率地挖掘到用户感兴趣的时态知识。  相似文献   
972.
郁书好  郭学俊 《微机发展》2007,17(8):161-164
知识库是智能教学系统的基础。由于教学知识库的描述标准不统一,知识表示方法也不同,所以导致教学知识难以共享和互操作。将本体引入教学领域知识库建模过程,建立概念共享模型,提供概念语义空间,不仅可以解决智能教学系统中的知识共享和互操作问题,而且易于实现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系统,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相似文献   
973.
基于信息粒度的聚类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通过改变问题所在的粒度空间,不仅可以有效获取对象的特征,而且可去除干扰和非本质属性,使问题易于分析解决。所谓从粒度计算的观点来讨论聚类分析问题,就是认为聚类是在原问题的粒度下(同一问题的最细粒度空间)进行问题分析。为了简化处理,引入不同的聚类相似性函数,其实质就是得到不同粒度空间的等价类。在实际问题求解中,可以根据问题需要取不同相似性函数,以便将问题变换到所需的粒度空间进行处理。为推广其应用,将该思想应用于车牌二值化,提出了基于信息粒度的聚类变换的二值化算法,实现了从彩色3维空间到黑白1维空间的粒度变换。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所得结果更加切合实际图像,不仅具有普适性,而且有利于下一步的识别操作,尤其对于各种斜车牌、光照不均车牌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74.
镇璐  蒋祖华  刘超  梁军 《计算机工程》2007,33(12):199-201
研究了如何在语义Web中,实现工程设计类知识的表示与应用。对工程设计类各种异构知识进行统一描述,在此基础上,运用RDF(S)技术,建立了语义Web环境下,工程设计类知识的Ontology。提出了基于语义Web的知识存储模型以及面向上层应用程序的接口设计,为语义Web环境下工程设计类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底层平台。  相似文献   
975.
面向普适计算的多Agent协同设计系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普适计算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agent协同设计系统框架模型.考虑到普适计算环境下移动设备的交互和多通道的信息集成,该模型在已有多agent协同设计系统的框架模型上增加了相应的agent,并且在设计agent的结构中包含了通道识别、上下文生成及多通道信息整合模块,以处理多通道的信息.详细介绍了在该agent模型中基于设计上下文的知识表示、搜索和更新式学习算法,以及协同设计系统中多agent知识共享的方法.该研究对于普适计算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6.
一种基于知识量的约简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属性约简算法,该算法基于粗糙集理论认为知识是区分事物的能力的观点,对知识进行了新的量化,并以量化后的区分能力作为启发式信息进行约简,提高了约简效率,理论分析与实例证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77.
一种航拍图像中水上桥梁的实时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林波  赵保军 《电子学报》2007,35(3):511-514
桥梁识别在军事上和民用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已有的一些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大多数都对目标图像有些限制要求,使用范围不广.而且都是基于PC机的仿真算法,不能用于实时处理的场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和DSP的知识基桥梁目标自动识别算法,本算法对桥梁形状没有特别要求,能够对航拍或遥感图像中的桥梁进行实时识别.不仅能够对近景图像进行识别,也能对远景图像进行识别,而且能识别一幅图像中的多个桥梁.  相似文献   
978.
悬挂物管理系统是航空火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知识处理引入悬挂物管理系统并作了扩展,建立了分布式悬挂物管理系统的知识处理算法,并实现了分布式悬挂物管理系统的知识传输和可视化,从而使作战飞机达到交互性、可扩展性、可配置性,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979.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of distant knowledge links and policy ac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clusters. It seeks to challenge the prevailing view that the birth and early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es are always spontaneous phenomena which are mainly based on local knowledge. Departing from the theoretical concep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RIS), a distinction between “RIS with strong potentials for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es” and “RIS with weak potentials for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es” will be drawn. It will be argued that in the latter case th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clusters is more dependent on distant knowledge sources and proactive policy efforts to create a favourable environment for high technology activities. Furthermore, it will be shown that a far-reaching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s crucial for catching-up processes of regions which are latecomers in high technology sectors such as biotechnology.  相似文献   
980.
This study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discovery function by large U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LPCs) examines an important knowledge acquisition strategy—external sourcing of compounds and technologies. Through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capabilities” thesi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of the theoretical conceptualization in organization studies of innovation networks, we undertake an in-depth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relationships LPCs establish with biotechnology firms/publ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We additionally examine the motivations and degree of strategic intent of R&D managers involved in external knowledge sourcing.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tensions and contradictions in network relationships and indicates how these lead to changes in knowledge sourcing. This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placed in its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context. This reveals both the pressures towards and the trends in external knowledge sourcing, as compared with in-house discovery. Extensive interviews with US LPCs and biotechnology firms provide a rare glimpse of how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ctors in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 handle a significant new innovation strate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