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4篇
  免费   1072篇
  国内免费   731篇
电工技术   29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18篇
化学工业   699篇
金属工艺   154篇
机械仪表   190篇
建筑科学   592篇
矿业工程   269篇
能源动力   152篇
轻工业   681篇
水利工程   288篇
石油天然气   1916篇
武器工业   26篇
无线电   118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64篇
冶金工业   382篇
原子能技术   132篇
自动化技术   309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394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595篇
  2013年   750篇
  2012年   626篇
  2011年   657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498篇
  2008年   668篇
  2007年   639篇
  2006年   593篇
  2005年   523篇
  2004年   471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4篇
  1966年   5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营尔凹陷下白垩统油气勘探应避开高压水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尔凹陷下白垩统(K1)存在下沟组和赤金堡组2套源岩,目前它们已到成熟阶段。凹陷东侧长沙岭构造在下白垩统下沟组和赤金堡组储层中也发现油藏,但主要分布在高压水层的顶部及下部,而高压水层段存在良好的储层,并未发现油气。文章根据高压水层段的储层荧光特征,通过储层烃与源岩的对比,分析了下白垩统高压水层对油气运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水层段,储层荧光弱,储层抽提物特征既不同于赤赤金堡组源岩,也不同于下构组源岩,为就近捕获的产物;高压水层未发生大规模的油气运移,其形成时间早于油气运移的时间。建议该区油气勘探目标的选择应避开高压水层,选择凹陷附近的圈闭、高压水层以下的层位。  相似文献   
22.
徐玉 《世界电信》2004,17(11):25-28
近两年.IP电话又叫网络电话的发展受到全球的关注。随着宽带接入的发展,基于宽带接入提供的网络电话具有了更大的生命力。从宽带电话的经营模式出发,探究这类业务的出现时现有话音业务市场的影响,进而分析这类业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3.
郭毅  白海琴  王峰  杨利生 《特种油气藏》2006,13(6):20-21,28
在对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地层不整合的成因、结构、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地层不整合对油气成藏的意义、油气成藏模式以及不整合面上下岩性配置关系对油气运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在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已发现的不整合油藏的特征分析,总结了该区不整合油藏的分布特征及成藏规律,对下步在该区开展不整合油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多分量波场的矢量法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二维各向同性介质中两分量记录的矢量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方法。首先从弹性波波动方程出发,在交错网格空间中推导了各向同性介质中弹性波逆时延拓的高阶有限差分格式;然后从程函方程出发,采用逆时差分格式求解地下各点的地震波走时。为确保算法满足地震波传播的因果性条件及其对复杂模型的适应性,用扩展波阵面算法追踪波前并搜索全局极小,以上述方法的计算结果作为弹性波逆时偏移的成像条件,实现二维多分量资料的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模型试算和实际单炮记录试验表明,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方法考虑了地震波的矢量特征,是一种有效的矢量波场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5.
氧化锌压敏电阻的老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树高  季幼章 《功能材料》1993,24(6):529-532
研究了ZnO压敏电阻的老化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老化机理-线性链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外电场作用下,压敏电阻势垒高度降低;当降低到一定值时,晶界可变电阻转化为线性晶界电阻,从而压敏链转化为线性链。线性链是稳定的,因而压敏电阻老化到一定程度后其电性能将不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26.
对油气运聚研究中一些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46,自引:11,他引:35  
非均质地层中烃类的扩散流和达西流可以同时存在,并可相互转换。据Welte等1997年计算,在致密泥岩层中,扩散流和达西流的流速分别为18m/Ma和15m/Ma,说明在致密地层中这两种流动几乎没有差别,同时说明了泥岩中的流动也可以用达西公式来表述。油、气的浮动和渗流虽然都是在地下多孔介质中的流动,但前者是油、气在水中上浮,不呈连续相流动,而后者是油、气呈连续相与水一起流动,因此浮力没有含烃饱和度的相对渗透率的要求,也不能用达西的密度差,浮力流是二交运移最基本的流动式。地下确实存在油、气的幕式运多和幕式以注,但幕式是一个有时间尺度的概念。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是一个带莫式特征的连续过程,不能只强调强度较大的幕式活动而忽视了连续过程的存在,再加上油源的不稳定和通道的非均质性,因此单依据流体包裹体的分析就确定油气藏是由2或3期充注所形成,似乎有些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27.
论反射地震偏移成像   总被引:53,自引:14,他引:39  
对反射地震偏移成像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比与探讨,并对各种偏移方法如叠后时间偏移、叠后深度偏移、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和它们之间在地质效果上的异同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当前的地面观测记录的质量条件下,叠后时间偏移和叠后深度偏移,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它们都有应用价值,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今后的方向是发展和完善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的偏移成像方法。在这方面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相似文献   
28.
Generation of Technology-Independent Retargetable Analog Block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complete methodology for retargeting of analog cells to different sets of specifications. This methodology is technology-independent, thus allowing the migration, from one technology to another, of the circuit under retargeting. Careful integration of the device sizing and layout generation tasks via the incorporation of layout constraints during the sizing process allows to generate fully functional designs in a few minutes. The methodology is illustrated via the retargeting of a fully-differential Miller-compensated two-stage operational amplifier for a new set of specifications and two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processes.An erratum to this article can be found at  相似文献   
29.
建立速度模型的层析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针对目前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中,全局反演的层析成像方法存在稳定性和走时拾取困难,以及局部反演的偏移速度分析大多存在假设条件过于苛刻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利用地震同相辅的多种信息进行层析反演,并在反演中加入富有地质含义的倾角信息以增加反演过程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利用类似于叠加速度谱的斜率速度谱来拾取地震同相轴的斜率,抛开了层位反演要求拾取同一同相轴这一实际应用难度很大的条件,使拾取方便,算法稳定。通过理论试算,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0.
运移路径模拟和应用尝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式和方向对具体指出盆地油气资源量所赋存的位置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运载层中推动油气运动的作用力主要是浮力和毛细管力,而盖层则起着毛细管阻力作用.因此盖层的形状及空间分布就成了影响运移路径重要的封盖因素.该文试图根据盖层的几何形状特性,建立运移路径模拟模型,开发微机软件运行实施.在一个具体盆地进行运移路径模拟应用的结果反映,与已知勘探情况基本符合,能够检验油气期次性运移的地质概念,可以揭示运移过程,预测可能的运移聚集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