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7篇
电工技术   138篇
综合类   66篇
化学工业   338篇
金属工艺   248篇
机械仪表   210篇
建筑科学   148篇
矿业工程   104篇
能源动力   118篇
轻工业   79篇
水利工程   21篇
石油天然气   103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1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1篇
冶金工业   208篇
原子能技术   79篇
自动化技术   4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二次调节扭矩加载系统解耦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静液驱动二次调节双通道扭矩加载系统中两通道间转矩耦合的具体情况,首先将其分解为两个单变量控制系统,并采用了动态矩阵解耦控制算法。这种方式只需采用二次元件的转矩信号;同时,控制算法结构简单,对于模型要求低,可调参数少,计算量少,易于在线实施。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解耦效果。  相似文献   
52.
300M超高强度钢板条马氏体的晶体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衍射和晶体学测量证实,300M超高强度钢板条马氏体的惯习面为{335}_A型,与奥氏体的位向关系偏离K-S关系2.5°,为G—T关系,相邻板条间绕其公共面{110}_M法线相对旋转约60°,形成板条间不同的位向关系,包括近似{112}_M孪晶关系。  相似文献   
53.
韩志伟  冯科  王勇  毛敬华  罗利华  丁永立 《铸造技术》2006,27(10):1130-1132
连铸二冷计算机仿真是准确、迅速预测和分析工艺参数对浇注过程的影响规律以及优化连铸操作工艺参数的重要手段。基于沿拉坯方向上移动的有限薄片层思想,建立板坯连铸凝固传热数学模型,应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isual Basic 6.0开发了板坯连铸二冷计算机仿真软件,并针对国内某板坯连铸机应用仿真软件对其进行凝固过程模拟、对其二冷凝固过程进行工艺优化。应用红外线测温仪对板坯表面温度进行测试,测试温度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说明连铸计算机仿真软件的计算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4.
我国冶金工业资源消耗高,二次资源利用率低,有相当大一部分可利用资源变成了污染物,炼锌工业废渣次氧化锌渣就是其中的一种。次氧化锌渣的主要成分是锌、铅、砷、锑、银、铟等元素的化合物。目前,从次氧化锌渣中综合回收铟、锑、砷、锌的工艺尚未成熟,在实际生产中的经济价值得不到体现;但随着近年来金属铟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需求量增长,导致市场紧俏,价格飚升,人们开始注重次氧化锌这种废渣资源。  相似文献   
55.
孙一兰  柳洪义  李丽娜 《机床与液压》2007,35(10):96-97,157
在研究当前机器人设计的基础上,结合三维图形仿真技术、参数化设计思想和Active X 技术,将Solid Edge三维CAD软件及其二次开发技术应用于三维实体建模及机器人运动仿真、离线示教、在线观测等机器人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并以筒壁打磨机器人的设计为例,演示其实现方法与结果.  相似文献   
56.
Copper was alloyed with small amounts of Al (0.2, 0.5, 1.0 and 2.0 mass%) to improve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Copper (6 N) and the Cu-Al alloys were oxidized at 773-1173 K in 0.1 MPa oxygen atmosphere after hydrogen annealing at 873 K. Continuous very thin Al2O3 layers were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all Cu-Al dilute alloys during the hydrogen annealing.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Cu-Al alloys was improved especially for Cu-2.0Al at 773-973 K, while it decreases on increasing the oxidation temperature. Cu-Al alloys followed the parabolic rate law at 1173 K, but most of other cases do not at and below 1073 K. Oxidation resistance for Cu-Al alloys was found relevant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thin Al2O3 layer at the Cu2O/Cu-Al alloy interface.  相似文献   
57.
将15钢淬火-冷轧处理得到薄饼晶层状结构,在不同条件下对试样进行电脉冲处理,用TEM对组织结构进行对比观察,研究不同电脉冲处理条件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容量增加使温度升高达到再结晶温度是材料发生再结晶的主要因素,脉冲次数增加能促进材料再结晶;其它参数一定时,电容放电时间越短,组织细化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58.
从现今树脂砂技术及设备的状况出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状况,进行整体改造方案的设计、设备的选型、调试及相关工艺的改进等工作.从目前的使用状况来看,改造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9.
为从地质灾害多光谱遥感影像资源中挖掘有用的信息,形成标准化、定量化的地质灾害遥感判读知识,进行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遥感影像特征图谱研究。以"5·12"汶川地震重灾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滑坡、碎屑流和崩塌为例,首先提取灾害体单元的遥感影像,选取其光谱、纹理和色彩方面的20种遥感影像特征参数并统计参数值;然后对特征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利用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表达的各类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影像特征图谱。经过测试样本验证,上述几类图谱可表征相应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类型的影像特征。揭示了不同类型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遥感影像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为遥感影像中灾害体的识别提供了定量化和可视化的知识。  相似文献   
60.
Adaptive detection of range-spread targets without secondary data is addressed in a multichannel autoregressive Gaussian disturbance with unknown space–time covariance matrix, by utilizing the Rao test. The proposed Rao test without secondary data is theoretically proved to be asymptotically (large-sample in the number of temporal observations) 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 with respect to unknown space–time covariance matrix, thanks to an asymptotic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Rao test and the 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 Moreover, the performance loss due to no secondary data can be remedied by appropriately increasing the temporal dimension.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conducted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lso in comparison with the existing detector without secondary data, confirm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dete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