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8篇
无线电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
徐欣  朱能  田喆  丁研 《暖通空调》2012,42(7):22-26,48
确定室内计算参数应综合考虑舒适性和节能。依据热舒适理论计算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热舒适区范围,并讨论了风速、相对湿度等参数对舒适区范围的影响;利用建筑能耗计算软件分析了室内计算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通过调研了解了目前室内计算参数的实际应用情况;建议冬季供暖室内计算温度范围定为18~24℃,而对于舒适性空调,则建议根据建筑对热舒适的需求,分级给出室内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逐步提高,以室内人员为代表的内部因素已成为影响建筑负荷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内部负荷扰量(简称内扰)在空调负荷设计中的重要性需要被强调。通过对两栋办公建筑的实地测试发现,办公建筑中人员在室率普遍只有设计人数的40%~60%,设备的实际功率也远低于20 W/m2的概算指标,过大的经验值是造成机组选型偏大的重要原因。重新思考标准中的人员密度系数和设备使用密度系数,以人为核心将建筑内扰负荷结合起来,提出"代表人"的内扰负荷计算方法,并对案例建筑的负荷设计进行修正。相比最大实测冷负荷,修正后的设计冷负荷富余率均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战略实施是我国应对全球竞争、推动创建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为积极响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天津大学紧抓机遇,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气自动化等优势学科基础上开设智能建筑专业,通过构建学科间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人才。由于天津大学智能建筑专业尚在起步阶段,未能得到其他专业学生的广泛认识,因此开设一门能够为多个学院学生提供课程选择的公共选修课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建筑课程建设,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来设计不同授课阶段的重点内容和精讲内容,结合对创新型教材的打造、理论教学中技术应用前景的展望和实践教学中回归技术原理的思考,辅助多名具有不同研究方向和专业背景的教师联合授课,以诠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特色,并在授课过程中关注行业发展与实践要点。通过对课程组织模式、教学安排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分析,提出了针对智能建筑创新课教学方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了模块化多维交叉课体系和多学科融合育人平台,针对性地建立了混合式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