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2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寻找失落的风景 ——杭州市雷峰塔景区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瞑色霏微入远林 ,乱山围绕半湖阴浮图会得友人意 ,挂住夕阳一抹金”——明·王瀛《雷峰夕照》“雷峰夕照”,宋代以来一直是“西湖十景”之一 ,名传千古 ,雷峰塔也因为白蛇传的故事和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全国妇孺皆知。然而 ,自雷峰塔于 192 4年 9月 2 5日下午 1时半塌圯后 ,夕照山上就仅剩下一山包的废墟 ,70年的尘封 ,废墟上的香樟树也蔚然成荫了。经过多年的期盼 ,在“建经济强市 ,创文化名城”的召唤下 ,雷峰塔景区的重建终于拉开了帷幕。余等有幸参加这次方案竞标 ,能为杭州的风景区建设作一点贡献 ,实是非常的荣幸。景区规划用地位于夕…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京都车站大厦中公共空间设计手法的分析,讨论了设计者原广司实践其中的聚落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3.
色彩景观设计的目标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卜菁华  王玥 《华中建筑》2005,23(3):117-120
该文阐述了国际色彩景观设计领域的发展和理论,结合国内色彩设计的现状,指出必须建立有效的色彩景观理论体系来指导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色彩实践。文章从目标与方法两个角度进行展开,提出了使用二元定向图表法来确定色彩景观设计的目标,并进一步阐述了色彩景观设计的方法论——包括尺度、建筑要素、材料、管理机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大众住宅与商品住宅的区别,并评述了新加坡发展大众住宅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结构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系的结构课程独具特点,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从观念上讲,它都是举足轻重的。如何教的问题是关键。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的结构课程总共105学时,分布在一至三年级的六个学期。为使结构与建筑设计紧密结合,结构教师编制在建筑系,并且在五年的教学过程中都贯彻这一原则,达到了预期效果。文中还涉及国内建筑院系结构教学存在的问题,企望我们在改进教学时,从新加坡的经验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6.
荷伯特城市滨水区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华  卜菁华 《华中建筑》2005,23(1):109-111,119
该文以萨利文海湾总体规划为基础,提出了荷伯特滨水空间改造所涉及的两大核心概念——即“硬质”的城市空间形态方面的“层”概念和“软质”的城市活动方面的概念,并通过荷伯特滨水区改造的具体实施内容加以分析论证。吸取荷伯特滨水区改造中有关“层”级界面和社会活动方面的理念,对于提高我国滨水环境开发建设水平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伦敦湿地公园运作模式与设计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卜菁华  王洋 《华中建筑》2005,23(2):103-105
伦敦湿地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位于市中心的湿地公园,于1995年开始动工,2000年建成开放,它是城市区域内湿地恢复和保护的一个成功范例。该文着重分析了其运作模式和基本设计概念,为我国城市区域中湿地的保存和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设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方庆  卜菁华 《规划师》2003,19(9):46-49
滨水区游憩空间开发的关键在于通过游憩空间的合理设置将游憩者和城市滨水区相连接,并满足游憩者的游憩需要。因此,滨水区的游憩开发首先应对滨水区现状进行调查及定位游憩活动,然后在具体的开发中综合考虑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改造原有交通系统、开发和利用历史古迹、控制滨水建筑等,创造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滨水游憩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中西学园的设计过程,从选题的意图、选址的挑战性、设计前期对基地和使用者的研究分析以及总体设计的控制等方面探讨了该课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在祖国的名山胜地中是以它奇特的自然山水闻名于世的,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称。它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一个旅游潜力很大的风景区。“三十六峰真奇绝,一溪九曲碧漪涟。白云遮眼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