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3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先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空心玻璃微球(HGM)进行表面改性,再分别以铜氨离子为铜源、水合肼为还原剂、改性HGM为基体材料,采用无钯活化的化学镀法制得均匀包覆铜的HGM核壳复合粒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铜包覆HGM复合粒子的形貌、结构和成分。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60°C时,铜包覆HGM的效果最好。反应体系中低浓度的铜离子有利于还原所得铜粒子在HGM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铜层。  相似文献   
12.
用准级数和初始反应速率方法对过氧化氢-硫酸氧化碘离子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无[SO2-4]存在时,总氧化反应表现为一级反应;系统中加入硫酸时,总氧化反应呈现零级反应特征.分析了硫酸的催化机理.氢离子浓度对该反应的作用较为复杂.研究结果对极低浓度碘原料的催化氧化回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碘化亚铜因其独特的性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介绍了国内外碘化亚铜的制备方法及研究机理,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目前我国碘化亚铜行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评述了碘化亚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生物处理和电化学处理是用于污染控制的两种重要方法.二者各有其优缺点.电-生物耦合技术可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并弥补或克服对方的缺点,因此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和更广泛的应用.作者对电-生物耦合技术在水处理、土壤修复、微生物发酵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电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地考察和遥感影像解译,借助Arc GIS软件提取黄河下游两岸大堤之间的中心线作为坐标横轴,垂直于中心线的水平方向为坐标纵轴,并以小浪底水库出库闸为坐标原点,建立了黄河下游空间位置相对坐标系。以此为基础,对黄河下游堤防、险工和控导工程等典型水利工程的现状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大堤堤距变化以艾山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小浪底水库—艾山)平均堤距为7.46 km,堤距变化存在内包线;下段(艾山—入海口)平均堤距为2.70 km,存在次一级的窄堤距点(曹家圈0.55 km和利津0.67 km)。险工数量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双峰分布的特点,控导工程数量则为单峰分布;在整个黄河下游沿河方向上平均每千米分布0.27个控导(险工)工程,从形态上可以分为单弯型、双弯型、多弯型和直线型四类,弯曲度均分布在0.3~1.0之间;控导工程与河流的平均接触率为67%,险工与河流的平均接触率为56%。  相似文献   
16.
刘安荣  聂登攀  张覃  曾从江  耿家锐  薛安 《金属矿山》2012,41(2):157-158,165
贵州某磷矿石浮选尾矿中主要矿物为白云石,其次为氟磷灰石。采用自制的高效捕收剂AB和1段磨矿、1粗1精氟磷灰石反浮选工艺对该尾矿进行分离白云石与氟磷灰石的再选试验,在磨矿细度为-75 μm占62.50%,抑制剂磷酸用量为14 kg/t,AB用量粗选为300 g/t、精选为100 g/t的条件下,获得了P2O5品位为22.29%、P2O5回收率为56.72%、MgO含量为4.23%的磷精矿和MgO品位为19.97%、MgO回收率为93.38%、P2O5含量为5.68%的镁精矿,为该尾矿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超声提取杜仲叶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为40%,固液比为1:60(g/mL),浸泡2.5 h后,处理2次,每次1 h.测定了杜仲叶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显示杜仲叶黄酮对红细胞溶血和脂质过氧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黄酮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是一种天然有效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贵州某贫赤铁矿石属典型的高硅铝、低硫磷赤铁矿石,铁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常规选矿工艺难以获得合格铁精矿。为开发利用该大型贫赤铁矿石资源,对该矿石进行了选择性絮凝沉降脱泥-反浮选提铁降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45 mm占88%的情况下,经2次絮凝沉降脱泥,1粗1精1扫、中矿顺序返回闭路反浮选流程处理,可获得铁品位为61.20%,SiO2和Al2O3含量分别为6.30%和2.58%,铁回收率为66.48%的铁精矿,该流程与常规还原焙烧-弱磁选流程比较,具有显著的流程简单、能耗和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盐酸对贵州织金磷矿进行酸解,研究了盐酸浓度、反应时间、酸料比和温度等对磷矿中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工艺条件下稀土浸出率可达98%以上:浓盐酸(11mol/L)、反应时间120min、酸料比2∶1、温度50℃。  相似文献   
20.
在碱性条件下,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采用葡萄糖还原银氨溶液在硫酸钙晶须表面镀银的方法制备了镀银硫酸钙晶须。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镀银硫酸钙晶须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分散剂、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硫酸钙晶须表面镀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银包覆量为40%时,且有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存在和反应θ为60℃的条件下,硫酸钙晶须表面的银镀层致密度最好,其体积电阻率为0.0054Ω·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