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水利工程   28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流域水资源共建共享理念与测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流域水资源共建共享理念,提出了水资源效益分享和成本分摊测算方法。以跨皖浙两省的新安江流域为例,界定了流域水资源共建区与共享区的范围,核算了2006年水源涵养与保护的实际投入。按照受益者分享的水资源效益比例对保护投入进行了分摊,并分析了测算结果的合理性及实施方式,探索了建立和完善全流域水资源保护基金及其使用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实践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本文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在流域生态补偿概念、理论基础、补偿标准及其测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国际和国内采用政府、市场、法律等手段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科研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以调水和蓄水工程为主体的区域水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大通河为研究对象,筛选 9 种水文 学方法计算青石嘴、天堂、享堂 3 个关键控制断面 12 种不同的生态流量过程,基于过去 60 年径流时空分布以及 水-能源-生态(water-energy-ecosystem,WEE)纽带模型,开展生态调度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大通河干流河道内生 态流量过程沿程增加,青石嘴、天堂、享堂 3 个断面年生态需水总量分别为 1.62 亿~14.54 亿 m3、2.46 亿~22.04 亿m3和 2.88 亿~25.46 亿 m3,且均以 Q90_Q50方法为最大,Tennant(10%)方法为最小;在不同生态需水约束下,引大济 湟工程调水规模介于 2.25 亿~8.81 亿 m3,占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 7.8%~30.5%;生态需水保障率整体表现为非汛 期高于汛期,上游高于下游。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重目标,为合理确定调水规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用水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北京市1990—2002年间的产业结构和用水量资料,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与用水量关系的规律性。首先从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的层面,对其各行业构成比例与相应的产业用水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做出了有利于节水的适宜发展行业排序,然后从一、二、三产业结构与总用水量关系的层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促进产业结构由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向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方向顺次演进是有利于节水的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通过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研究,建立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补偿模型。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对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总成本进行汇总,并引入水量分摊系数、水质修正系数和效益修正系数以计算生态补偿量。以新安江流域为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确定了2000-2004年间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所需的年补偿量,结果表明:通过模型计算可以得到相应合理补偿量及逐年变化的规律,为建立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以往灌区耗水量计算方法的不足和灌区水循环机制的特点,本文建立了基于四水(即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转化的灌区耗水量计算模型。该模型把灌区划分为农田、林草地、荒地、湖泊湿地和城镇用地五类水均衡模块,重点考虑了人类活动对灌区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耗水量的影响。以宁夏青铜峡引黄灌区为例,详细计算了各种耗水类型的耗水总量和耗用的黄河水总量,并定量分析了各水均衡要素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观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在平原灌区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能够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现场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小浪底水库排沙期间下游河流出现鱼类死亡现象的原因。2010年度小浪底水库排沙期间,下游出现了高含沙水流过程,伴随出现了鱼类死亡现象,调查发现受影响鱼类有5目5科11种。水库排沙期间的含沙量、溶解氧变化过程的现场调查及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排沙时细颗粒泥沙含量较高,堵塞和损坏鱼鳃是导致鱼类死亡的原因之一。当含沙量大于80 kg/m3时,水体溶解氧下降至鱼类生存所需下限2mg/L以下,鱼类在短时间内缺氧而死亡;当含沙量低于60kg/m3时,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及相关人员经验判断水库下游河道内不会出现鱼类死亡漂移现象。水库排沙期间,下游河道水体的含沙量与溶解氧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即河道水体的溶解氧浓度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减少,可通过控制出库含沙量及其持续时间减轻对鱼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生态水力学法计算生态需水量需要依据河流生境特征、水生生物保护目标对生境的需求等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本文以楠溪江干流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计算为例,分析自然条件下生境条件与标准推荐方法的差别,探讨针对水生态保护目标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综合确定的思路和方法。楠溪江干流水文情势、河势河型较为稳定,是洄游性鱼类香鱼的重要栖息地,生态需水量除可参照水文学、水力学方法确定外,还应分时段、分河段考虑香鱼洄游对水流条件的需求。本文提出的生态需水量以维持良好生境条件为目标,以满足基本生态需求为基础,可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收集了青铜峡引黄灌区5个气象站最近5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应用1998年FAO修正彭曼-蒙特斯公式,计算出各站逐年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在阐述灰关联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灰关联分析理论计算出各站各气象因子与ET0的灰色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各气象因子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都比较大,尤其是日照时数、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风速对各站的影响相对较大,而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对各站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相对比较小。  相似文献   
20.
根据鱼类洄游、产卵和越冬等生命周期中的水环境状况、水文情势、水动力特性及地形特征等要素将影响鱼类栖息地的若干指标分成水质指标、水文学指标、水力学指标及河流地形指标。并通过分析各项指标的生态学意义,筛选出其中若干与鱼类生活、繁殖相关的评价指标。最终建立了包含目标层、要素层、特征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的鱼类栖息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保护鱼类栖息地为目标,包含4类要素、13类特征共46项指标,可为河流栖息地评价及鱼类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