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5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就小城镇水厂新建,改技高一筹建投入式运行前的各单体设备调试和全厂联动试运行的一般性程序要求及注意事项,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斜管沉淀池穿孔排泥管堵塞及其他问题,介绍了几种改造措施,如扩大穿孔排泥孔眼;将排泥槽边倾角由原来的46°改造成55°;增设压力喷嘴及排泥活门装置;将原有的普通低压闸阀改装为手动杠杆式快开排泥阀等.改造后的斜管沉淀池排泥顺畅,产水量提高,自耗水降低,证实了改造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溶气气浮在姬二联采出水处理中的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针对堡子湾长4+5油藏孔隙度小,渗透率低,沉降罐+除油罐处理工艺处理后水质达不到回注标准的现状,姬二联长4+5层采出水引进了溶汽气浮处理工艺,并对絮凝剂、助凝剂、杀菌剂、阻垢剂进行了筛选。现场试验后,使姬二联长4+5层采出水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达到了油田采出水的回注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甲基转移酶可以保护宿主基因组DNA免受限制性内切酶的消化,根据这一特性,经典的限制性内切酶制备策略是首先通过表达与其配对的甲基转移酶来保护宿主菌株,然后再共表达限制性内切酶,即“一对一”的重组表达模式。作者设计了一个新的策略:通过共表达识别重叠序列的甲基转移酶来保护宿主菌株,以制备限制性内切酶。首先将识别重叠序列的甲基转移酶转入大肠杆菌ER2566,以保护宿主基因组DNA,然后将能识别重叠序列的多个限制性内切酶分别转入该宿主菌株,以进行限制性内切酶的重组表达,即“一对多”的重组表达模式。根据这一方法,利用甲基转移酶M. EsaDix5 I、M. Alu I和M. Hha I实现了识别重叠序列(TTAA、AGCT和GCGC)的一系列限制性内切酶的重组表达,还利用甲基转移酶M. Alu I成功实现了两个新的R. Sac I同裂酶R. EcoSP4ORF25090P和R. Gma5ORF28P的重组表达。该方法简化了对抵抗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宿主菌株的大量筛选工作,并提供了大规模制备限制性内切酶的能力。这一方法也可用于发现其他微生物中新的同工酶或同裂酶。  相似文献   
15.
利用从普洱茶中分离出的黑曲霉、根霉和从茯砖茶中分离出的冠突散囊菌接种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茶汤,进行单一菌株发酵,对发酵过程茶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黄酮类化合物总量在黑曲霉、冠突散囊菌作用下分别减少72%、31.76%,在根霉作用下增加了94.92%;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变化较大,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而儿茶素、没食子酸在不同菌株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茶黄素在黑曲霉、根霉作用下先增加后减少,冠突散囊菌则相反;茶红素总体呈下降趋向,茶褐素在根霉、冠突散囊菌作用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就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投产前工艺调试的重要性及工艺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几点建设性意见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将基于CCCII的模拟电感用于蔡氏混沌电路,并用Pspice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实验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参数的改变,电路展示出了丰富的混沌变化过程。还分析给出了相关元件对电路的影响以及在电路处于混沌状态时,各相关元件的参数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谷物复配技术得到复配组合Ⅲ,采用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复合比1∶1)对其进行液化酶解,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谷物杂粮饮品专用预制粉最佳液化酶解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6.60%、加酶量0.40%、温度61.45℃、时间90min,此时谷物液化水解度(DE)值达54.88%,其中各因素的影响大小顺序:加酶量>时间>温度>底物浓度。  相似文献   
19.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效果的F值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动力学方面的研究颇多,但至今仍未有一种衡量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效果的统一方法。本文参考热力致死时间F值的概念,提出电场强度致死时间F值,在电场强度与微生物致死时间之间建立关系模型。提出高压脉冲电场F值理论,并以F值作为衡量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效果的指标。以大肠杆菌O157:H7为目标菌,研究其F值,探究不同电场强度下微生物的致死时间,为衡量不同电场设备杀菌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choshinensis)原核表达系统对灵杆菌胞外核酸酶(Serratia marcescens non-specific nuclease,SMNE)进行重组表达,以期获得高产量重组SMNE。利用大肠杆菌-芽孢杆菌穿梭载体构建SMNE重组质粒,实现其在B. choshinensis HD31-SP3菌株中的表达。通过粗酶活检测验证其活性后,首先对温度、甘油和发酵时长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随后将获得的重组SMNE经亲和层析、凝胶阻滞层析分离纯化后进行酶活性质表征检测。经B. choshinensis HD31-SP3菌株重组表达的SMNE,初测胞外酶活为4.07×106 U/L。经发酵条件的优化测试,最终在培养基中加入终体积分数5%甘油,于30 ℃下摇瓶培养56 h,获得的发酵上清胞外酶活可达2.6×107 U/L,是未优化条件的6倍;经蛋白质纯化条件筛选,最终经一步亲和纯化后SMNE回收产量即达30~40 mg/dL,比活力为1.3×107 U/mg,为商业化对照的2~3倍。通过对该酶的酶学性质鉴定后发现:该酶最适反应条件为37~45 ℃,pH 8~9;在不存在Mg2+/Mn2+的情况下仍保持47%的活性,且在300 mmol/L Na+/K+条件下可保持35%~45%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