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7篇
  免费   1728篇
  国内免费   1718篇
电工技术   59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981篇
化学工业   1391篇
金属工艺   2727篇
机械仪表   765篇
建筑科学   1148篇
矿业工程   648篇
能源动力   370篇
轻工业   464篇
水利工程   634篇
石油天然气   1571篇
武器工业   130篇
无线电   20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12篇
冶金工业   728篇
原子能技术   485篇
自动化技术   1479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410篇
  2022年   480篇
  2021年   499篇
  2020年   495篇
  2019年   579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528篇
  2015年   591篇
  2014年   951篇
  2013年   738篇
  2012年   853篇
  2011年   884篇
  2010年   857篇
  2009年   893篇
  2008年   1110篇
  2007年   981篇
  2006年   885篇
  2005年   767篇
  2004年   734篇
  2003年   598篇
  2002年   518篇
  2001年   473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325篇
  1997年   287篇
  1996年   305篇
  1995年   341篇
  1994年   306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222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城市开始拆除、重建老旧建筑物,由于思想认识存在差距,扬尘防控措施不力,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扬尘,使空气环境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已经威胁到人民身心健康,引发社会不满。拆除工程扬尘防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物拆除工程扬尘污染特征,研究拆除项目现场扬尘扩散与防治措施落实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2.
采用离心喷雾造粒、手工包覆法制备了CuAlNi/hBN(hexagonal boron nitride)复合粉体,并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CuAlNi/hBN复合涂层。采用SEM和EDX对涂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AlNi/hBN复合涂层为层状结构,涂层和基体间结合良好。700℃时,涂层中的Ni和Cu元素向钛合金基体中进行了少量的扩散,随着温度升高到800℃,涂层中大量的Cu、Al、Ni均向钛合金发生了扩散。在700℃时,涂层表面发生了少量的氧化,随着温度升高到800℃,整个涂层均发生了氧化,涂层表面氧化层从外到内分为两层,外层为Cu+Cu O层,内层为Cu O+Al2O3层。  相似文献   
103.
采用真空扩散焊对6063铝合金微流道散热板进行了连接。研究了6063铝合金扩散焊界面的组织形态及界面结合力,以及不同下压量(0. 2 mm,0. 5 mm,0. 7 mm)对扩散焊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扩散焊接头进行气淬处理,对比分析了气淬前后扩散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扩散焊后流道侧壁呈现墩粗现象,下压量越大墩粗现象越明显。在扩散焊温度为520~540℃、保温时间为90 min、下压量为0. 5mm时,扩散焊界面可以获得均匀、连续、致密的组织,接头抗拉强度平均值高达84. 5 MPa,达到母材强度的90%以上。扩散焊接头经过气淬处理后,可以观察到大量细小分散的Mg2Si弥散强化相分布在基体组织中,洛氏硬度由78. 2 HRL提高到98. 6 HRL,接头抗拉强度达到186. 5 MPa。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WO_3·2H_2O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方法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FTO玻璃上制备WO_3·2H_2O薄膜,通过加入不同的形貌控制剂(柠檬酸或草酸铵),制备不同纳米结构的WO_3·2H_2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薄膜的成分结构和微观形貌,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薄膜在波长为200~1000nm范围内的透光性进行研究,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进行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采用柠檬酸作为形貌控制剂制备的WO_3·2H_2O薄膜的透光性高达82%左右,其在着色和褪色状态的透过率差值为36.2%。通过添加柠檬酸或草酸铵作为形貌控制剂制备的WO_3·2H_2O薄膜均呈现出纳米片状结构,纳米片的厚度分别为5~15 nm和50~60 nm,但是采用柠檬酸制备的WO_3·2H_2O具有较多的间隙和裂缝,使其表现出了较好的电致变色性能。结论具有间隙和裂缝的纳米WO_3·2H_2O薄膜增加了薄膜与电解质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离子扩散的路径距离,更小的纳米结构可以提供更多的化学活性位点,从而表现出较好的电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提高烧结钕铁硼表面镀Cu膜层结合力,改善可焊性,进一步制备生物友好的强耐蚀性防护薄膜。方法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钕铁硼表面制备约7 μm厚的Cu膜,研究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Cu/NdFeB界面组织、膜基结合力和样品磁性能的影响,选取最优化热处理样品电镀约2 μm厚的Sn膜,再于280 ℃在其表面焊接Au片,评估其可焊性。结果 500 ℃热处理样品的Cu膜与基体间发生了明显扩散,扩散深度及结合力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热处理2 h样品的膜基结合力由处理前的11.0 MPa提高至31.5 MPa,膜基分离位置发生在磁体亚表面层,矫顽力、剩磁和最大磁能积等磁性能无显著下降。进一步镀Sn后,在其表面焊接的Au层与Cu膜层基体冶金结合良好,耐腐蚀性能优异。700 ℃热处理样品的Cu膜与基体间扩散过快,易造成Cu膜消失及钕铁硼基体表面损伤。结论 真空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Cu/钕铁硼界面组织有根本性影响,通过适宜的热处理可大幅提高磁控溅射的Cu膜与烧结钕铁硼之间的膜基结合力,同时不明显降低磁性能,可采用焊接方法在热处理后的Cu膜表面制备结合力高、长效耐蚀且生物友好的防护薄膜。  相似文献   
106.
采用EB-PVD技术在镍基合金ReneN5基体表面沉积NiCrAlY粘结层,并对试样进行1000℃不同时间的恒温氧化处理,通过SEM、EDS、XRD研究了基体与粘接层界面元素互扩散行为和反应区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1000℃条件下,NiCrAlY粘结层中的Al、Cr元素会向N5基体扩散,形成以β-NiAl和α-Cr相为主的互扩散反应区;而N5基体中的Ni元素则会向NiCrAlY粘结层扩散,形成以γ′-Ni_3Al相为主的二次反应区和以难熔金属为主的TCP相。  相似文献   
107.
非贯通节理岩体的边坡稳定变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各向异性损伤张量考虑岩体中非贯通节理的几何力学效应。通过数值分析讨论高陡边坡在开挖形成过程中受节理组几何分布的影响程度及岩体变形情况,从而为边坡开挖设计及监测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各向异性粘性土蠕变的微观力学模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土蠕变的速率过程理论、塑性滑动理论和虚功原理,从土的微观结构的角度,建立了各向异性粘性土蠕变的微观力学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数值解,首次确定了粘粒定向分布函数。以淮阴三种粘性土为研究对象,用上述模型对其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一个比较合理和有效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9.
钢筋存在对氯离子扩散阻滞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般认为,氯离子主要通过扩散方式侵入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而导致其中钢筋发生腐蚀破坏.目前应用广泛的Fick第二定律并没有考虑混凝土结构由于钢筋存在改变了氯离子浓度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而将混凝土结构/构件当成无加筋的素混凝土对待.事实上,氯离子不能透过钢筋输移,使得距离混凝土表面最近的钢筋周围氯离子集聚速度加快,进而导致氯离子侵蚀混凝土中钢筋开始发生腐蚀的时间大大提前.所以以往没有考虑钢筋存在阻滞影响的Fick第二扩散定律的预测结果偏于危险,本文通过大量有限元计算,分析了钢筋存在对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阻滞影响的规律性.可将改进的Fick第二扩散定律解析解应用于混凝土中钢筋开始发生锈蚀时间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0.
高效的防烟装置应具有绝对隔烟、自由出入隔烟场所、不影响视野等功能、而防烟空气幕可以说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烟气流动的机理分析,用理论的方法建立流场,用数字手段推导出计算高层建筑防烟空气幕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