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4篇
  免费   889篇
  国内免费   563篇
电工技术   644篇
综合类   503篇
化学工业   756篇
金属工艺   504篇
机械仪表   919篇
建筑科学   1620篇
矿业工程   5111篇
能源动力   152篇
轻工业   142篇
水利工程   127篇
石油天然气   254篇
武器工业   19篇
无线电   7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653篇
冶金工业   159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1866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576篇
  2019年   859篇
  2018年   749篇
  2017年   583篇
  2016年   785篇
  2015年   773篇
  2014年   899篇
  2013年   609篇
  2012年   705篇
  2011年   773篇
  2010年   618篇
  2009年   653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775篇
  2006年   778篇
  2005年   526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3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深部岩巷掘进支护后表现出的非对称变形破坏的现象,采用力学理论分析结合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变形破坏的原因及支护控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巷道周边围岩一侧肩角及对应的底角出现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且这些应力集中点围岩发生塑性变形,是产生非对称变形破坏的关键部位;周边工作面回采后,侧向支承应力拱垂直于覆岩形成应力扰动,造成巷道非对称受力,与模拟结果相同。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关键变形部位补偿加强支护"的控制对策。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非对称加强支护形式,可以有效控制巷道非对称变形,巷道围岩稳定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2.
非洲某特大型铁矿高品位赤褐铁矿矿石铁品位为52.73%,铁主要以赤铁矿、褐铁矿的形式存在,铁在赤褐铁矿中的分布率为90.06%。矿石主要有用矿物为赤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黏土、石英、辉石、水铝氧石。为了给选矿工艺流程的确定提供依据,对高品位赤褐铁矿的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和层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斑状结构、粒状结构、针状结构、脉状结构、包含结构。赤铁矿、褐铁矿和含铁黏土工艺嵌布粒度分布较细,在-0.07 mm分布率分别为79.26%、62.93%和58.42%。褐铁矿颗粒中常包裹一些细粒脉石矿物,包体粒径30μm的颗粒占到70%,这部分褐铁矿与脉石关系紧密,不利于褐铁矿的单体解离。通过对高品位赤褐铁矿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可知,样品属于较难选矿石。采用物理选矿方法,回收率应在75%~80%之间,精矿品位很难超过64%。  相似文献   
103.
针对目前煤尘爆炸危险性评价研究较少、各评价因素选择偏差较大的问题,通过分析煤尘爆炸特性,提出以煤尘可爆性危险、煤尘爆炸浓度危险、点火源危险3个必要条件为一级指标,煤质变异程度、挥发分、水分、灰分等14个二级指标,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主观权重,以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利用乘法归一化方法对各指标的组合权重进行计算,构建集对分析-组合赋权煤尘爆炸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已较成熟的改进FAHP模型、模糊事故树模型、灰色聚类评估体系、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一同应用于济宁某矿的煤尘爆炸危险性评价过程中,结果显示:集对分析-组合赋权评价模型、改进FAHP模型、灰色聚类评估体系评价结果为一般危险等级,模糊事故树模型的评价结果为较安全等级,集对分析-组合赋权煤尘爆炸危险性评价模型评价结果与改进FAHP模型、灰色聚类评估体系、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一致,该模型对煤尘爆炸危险的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4.
《煤矿安全》2019,(12):60-63
为分析建筑垃圾骨料-粗粉煤灰基胶结料充填体的力学性能,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充填体的最优配比,进行单轴压缩、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28 d的充填体的弹性模量平均为971MPa,泊松比平均为0.028 99,黏聚力为0.932 MPa,内摩擦角为41.23°,表明充填体承载压缩变形过程中横向变形量较小,内部具有一定的压实形变空间。通过试件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表明,充填体在三向受力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塑性强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充填开采条件下覆岩破坏变形规律,通过现场监测的方法,在某矿F5001充填工作面不同位置布置覆岩观测钻孔,借助钻孔成像判定覆岩破坏情况,分析了充填开采覆岩破裂特征和运动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覆岩进入离层扩展阶段后具有裂隙向破裂带,破裂带向离层转化的趋势,最快24 h内可出现3处新生破裂带;离层一般出现在不同岩性的岩层分界处,裂隙多出现在较厚岩层内部;T_3150泄水巷上方覆岩共出现3处离层、8处明显破裂带,裂隙数目较多,顶板上方最大破裂高度约14.2 m,最大离层高度约11.3 m。  相似文献   
106.
针对煤矿井下岩体破碎,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以聚醚多元醇、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粉煤灰(FA)、阻燃剂TCPP、硅烷偶联剂(MPS)为基本原料,通过原味聚合法制备出聚氨酯/粉煤灰(PU/FA)加固材料。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最优的粉煤灰掺量及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添加剂量。在最优条件下,通过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仪,分别研究了PU/FA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及粒度分布并进行对比。同时,研究了不同养护时间下PU、PU/FA-0%和PU/FA-2.5%对加固材料压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能有效填入聚氨酯基体中且当掺量为20%强度最优,添加2.5%的MPS不仅能有效促进粉煤灰颗粒的细化及在聚氨酯基体中的分散,还能进一步改善无机粉煤灰与有机聚氨酯两相间的界面性质与交联密度。  相似文献   
107.
108.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主要是依托地下工程建设进行的,在其施工过程中,通风作业可谓是重中之重,它对施工的成功进行和人员的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列举出了几项常见的地下施工通风方式,并希望通过对地下工程在通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单分析,进而提出对未来地下工程通风作业的展望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9.
分析装配式建筑国内外发展情况,并结合其施工工艺、安全和环保措施,来解析装配式建筑能够成为现在主流建筑的必然原因,同时也探究了装配式建造的发展方向,并给出了推广其建造方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0.
蓝染工艺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分析以日本和中国为代表的蓝染工艺特点,阐述日式蓝染的完善化发展和中式蓝染的综合化发展。详述传统蓝染工艺与现代产品设计的创新过程,即活化传统,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的时尚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