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10篇
矿业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44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由美国军队规范MIL-H-81829(修正1)直接产生本文件。为了使它与SAE技术标准的出版要求相一致,本文件只在编辑者和格式上作了少量修改。本文件的最初版本用来代替MIL-H-81829(修正1),原规范规定的任何部分数据都保留不变。  相似文献   
102.
纳米AlOOH晶须生长结晶形态的“逆转”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晶须生长本质都是晶体在溶液中的成核与生长。按照一般常规,提高水热温度和延长水热时间,都有利于晶须的生长。但是,作者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了AlOOH“逆转”生长的现象,即出现了由须状向片状方向的逆转,长纤维向短纤维甚至于向椭圆状、圆粒状的逆转。对这一现象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结合结晶动力学理论,给予了适当的解释。此外,还建立了AlOOH晶须生长的基元模型,运用透射所得的结晶形态及X光衍射反射点阵特点,反证了关于晶须生长基元模型推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自行开发技术生产的新式镀层结构的板坯连铸机结晶器用电镀钢板的全过程,同时,对镀层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全面测试,并将电镀铜板用于鞍钢第三炼钢厂的板坯连铸机日常生产之中,实际使用结果表明:国产电镀铜板的使用寿命周期完全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104.
105.
介绍了冶金成套设备涂装的重要性、涂装程度和原则、面漆颜色选用原则等。  相似文献   
106.
107.
简要叙述了关于钢强化机理的研究现状,用化学相分析+X射线小角散射、RTO方法及高分辨透射电镜对薄板坯连铸连轧钛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中纳米粒子的属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钛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中尺寸<36 nm的粒子,除纳米TiC以外,还存在大量的纳米Fe3C,其体积分数为同尺寸TiC体积分数的4.4倍,析出强化作用比纳米TiC粒子大,不可忽略;提出了钢的综合强化机理,指出对不同种类、不同尺寸的纳米析出粒子,应分别根据位错切割和位错绕过机理计算出析出强化贡献,然后与固溶强化和细晶强化贡献加和,求得钢的屈服强度;讨论了细晶强化与位错强化不能加和的原因以及相变对钢强度影响的表现形式,对钛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屈服强度的理论计算与生产结果相符,实验钢σs=630~676 MPa,实际σs=630~680 MPa。简述了钢综合强化机理的应用情况,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8.
高温纯铁熔体中外加氮化钛超细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温纯铁熔体中加入平均尺寸为2.7μm的TiN颗粒,熔炼后得到铸锭试样.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研究了铸锭金相试样及电解分离出来的非金属夹杂物的形貌、大小及组成.结果显示夹杂物中存在较多的含Ti夹杂,在部分含Ti夹杂物的表面发现有MnS夹杂物,呈白色点状分布或包覆于颗粒表面;另有部分TiN颗粒与熔体中的夹杂物发生了机械复合,形成相界面清晰的复合夹杂物.并从理论上分析了TiN颗粒在纯铁熔体中的热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9.
共沉淀法制备超细钐铁复合氧化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沉淀法制备超细钐铁复合氧化物FeSmO3。考察了不同沉淀剂(NaOH,NH3·H2O和(NH4)2CO3)、分散剂乙二醇的加入及焙烧温度对沉淀产物粒度和形貌的影响;并用TG/DTA、XRD和SEM等技术对粉体的形成过程、形貌和粒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以NH3·H2O为沉淀剂,并加入一定量的乙二醇为分散剂时产物的粒度最小,分散性最好;FeSmO3的形成过程先为钐和铁的氢氧化物分解形成钐和铁的氧化物,然后通过复合反应生成FeSmO3;当沉淀物于800℃焙烧2h后钐铁复合氧化物的粒度能达到185nm左右,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产物的粒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