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30篇
  免费   5959篇
  国内免费   3315篇
电工技术   4991篇
综合类   4431篇
化学工业   10277篇
金属工艺   1159篇
机械仪表   2845篇
建筑科学   2370篇
矿业工程   3265篇
能源动力   1099篇
轻工业   9414篇
水利工程   1462篇
石油天然气   4708篇
武器工业   693篇
无线电   1044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19篇
冶金工业   2888篇
原子能技术   1760篇
自动化技术   6079篇
  2024年   425篇
  2023年   1831篇
  2022年   2004篇
  2021年   2163篇
  2020年   2030篇
  2019年   2215篇
  2018年   1262篇
  2017年   1725篇
  2016年   1896篇
  2015年   2305篇
  2014年   4069篇
  2013年   3198篇
  2012年   3950篇
  2011年   4010篇
  2010年   3362篇
  2009年   3491篇
  2008年   4038篇
  2007年   3538篇
  2006年   2850篇
  2005年   2963篇
  2004年   2503篇
  2003年   2336篇
  2002年   1850篇
  2001年   1588篇
  2000年   1432篇
  1999年   1167篇
  1998年   1147篇
  1997年   1037篇
  1996年   909篇
  1995年   862篇
  1994年   721篇
  1993年   619篇
  1992年   570篇
  1991年   502篇
  1990年   491篇
  1989年   438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102.
赵冠南  李正豪 《热力发电》2020,49(12):114-119
不确定性因素存在于火电机组负荷分配中,影响机组负荷分配、节能环保目标。本文综合考虑负荷预测不确定性、机组煤耗率不确定性与其CO2排放系数不确定性,分别构建火电机组一次能源消耗成本与CO2排放量最小目标下的火电机组负荷优化分配模型;以此为基础,引入析因分析方差分解方法,量化多源不确定性因素单独与交互作用下对节能、环保目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负荷预测不确定性对火电机组节能、环保目标影响最为显著,相对影响程度分别为51.13%、62.70%;机组煤耗特性及其CO2排放系数影响次之,相对影响程度分别为47.58%、34.95%。此研究结果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电力系统负荷分配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3.
传统的综放工作面放顶煤控制存在顶煤采出率低、出煤含矸率高等问题,而现有智能决策方法又存在建模困难、学习样本难以获取等障碍。针对上述问题,在液压支架放煤口动作决策过程中引入强化学习思想,提出一种基于Q-learning模型的智能化放顶煤控制策略。以最大化放煤效益为主要目标,结合顶煤放出体实时状态特征及顶煤动态赋存状态,采用基于Q-learning的放顶煤动态决策算法,在线生成多放煤口实时动作策略,优化多放煤口群组协同放煤过程,合理平衡顶煤采出率、出煤含矸率的关系。仿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的顶煤平均采出率为91.24%,比传统"见矸关窗"的放煤方法提高约15.8%;平均全局奖赏值为685,比传统放煤方法提高约11.2%。该控制策略可显著减少混矸、夹矸等现象对放煤过程的影响,提高顶煤放出效益,减少煤炭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04.
易兰  李文英  冯杰 《化工进展》2020,39(6):2066-2078
为了实现煤基液体各组分利用价值最大化,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和低共熔溶剂对组分组成复杂的煤基液体进行高效萃取分离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离子液体和低共熔溶剂的性质及分类;其次根据分离目标的不同,将离子液体和低共熔溶剂对煤基液体典型组分的萃取分离分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煤基液体提酚、燃料油萃取脱硫、燃料油萃取脱氮、芳烃和脂肪烃的分离。分析表明,离子液体和低共熔溶剂对实际煤基液体的提酚效果较好,能分离出绝大多数的酚类化合物;燃料油萃取脱硫时,离子液体和低共熔溶剂对实际煤基液体的单次脱硫率均不高,需3~5次重复萃取后才能获得理想效果;燃料油中的碱性及非碱性含氮化合物很难被同一种离子液体或低共熔溶剂一次性分离出,导致实际油品的脱氮率较低;大多数离子液体和低共熔溶剂进行芳烃和脂肪烃的分离时不能获得理想的分配系数和选择性,尚无法用于实际芳烃和脂肪烃的分离。氢键、π-π、CH-π、范德华力等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差异是实现离子液体或低共熔溶剂进行煤基液体典型组分分离的主要原因。依据分离对象,设计合适的离子液体和低共熔溶剂,提高实际煤基液体分离时的萃取率和选择性;分析并解决离子液体和低共熔溶剂用于实际煤基液体各组分分离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势必会推进煤基液体高值化分离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5.
张琰  李方彤  韩铭鑫  郑飞  越皓 《质谱学报》2020,(1):66-75,I0003
通过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 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 MS)法对原人参三醇型皂苷Re、Rg 1、Rg 2、Rh 1、Rf、F 1、R 1在人肠道菌群中的转化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原人参三醇型皂苷的代谢产物、转化途径和60 h时的转化率。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e的转化产物为人参皂苷Rg 1、Rg 2、Rh 1、F 1和PPT,转化率为91%;人参皂苷Rg 1的转化产物为人参皂苷Rh 1、F 1和PPT,转化率为80%;人参皂苷Rg 2的转化产物为人参皂苷Rh 1和PPT,转化率为73%;人参皂苷Rh 1和F 1主要通过PPT代谢,转化率分别为82%和81%;人参皂苷Rf的转化产物为人参皂苷Rh 1和PPT,转化率为89%;三七皂苷R 1的转化产物为人参皂苷Rg 1、R 2、Rh 1和PPT,转化率为79%。原人参三醇型皂苷类成分可被人肠道菌群代谢,主要通过丢失糖残基形成转化产物,而次级皂苷和苷元是人参在体内发挥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6.
杨飞  郑少群 《江西化工》2020,(4):141-143
低碳烯烃和烷烃的分离是化工领域的难题,膜的气体分离工艺技术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降低运营成本的一种理想方法。传统聚合膜通常受到渗透率和选择性权衡的限制。共价有机骨架(COFs)含有丰富且规则的孔道结构的优点从而可实现超快透过且高度选择性的性能。然而,COFs的孔道大小通常大于低碳烷烃的分子动力学直径,3D共价有机骨架(COFs)中的孔道虽然通过设计互穿结构可以将孔道缩小到5埃到7埃之间,可以实现低碳烷烃的筛分作用,但3D COFs膜的传输阻力要远大于层状原子厚片形式的2D COFs膜。本文对共价有机骨架(COFs)膜及其在气体分离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分析,为国内利用膜分离气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以河南渑池礼庄寨地区铝土矿调查评价为例,研究总结了测区地层、构造、电性特征,通过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高精度重力剖面、音频大地电磁等综合物探方法测量,进行了隐伏铝土矿床定位预测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8.
铜硫分离中银的选择性导向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新型抑制剂在铜硫分离过程中对银浮选行为的影响, 采用石灰和LY作为硫抑制剂, 通过6种动力学模型, 分别考察了低碱和高碱环境下铜、银和铁的浮选回收率及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 6种动力学模型均可较好地拟合试验数据。石灰选择性较差, 在低碱性介质中对黄铁矿的抑制效果较弱, 在强碱性介质中不利于铜和银矿物的回收; 而LY在铜硫分离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 它可以在低碱和高碱环境下强烈抑制黄铁矿, 并在弱碱性矿浆中实现铜硫的高效分离, 同时诱导独立银矿物定向富集至铜精矿产品中。  相似文献   
109.
110.
针对现有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方法中指标权重均为固定不变的常权,忽略了单个主控因素内部之间的变化和多个因素组合状态下的变化,在"富水性指数法"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变权理论的富水性指数法,不仅能确定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而且能确定同一指标处于不同状态值时的不同权重。从影响含水层富水性的岩性差异、水力特性、构造因素、地球物理参数4个方面出发,建立了能够较为全面真实刻画富水性分布规律的四大类十六小类主控因素体系;提出了主控因素指标值标准化以及无量纲化处理方法,为多因素的信息融合分析奠定了基础;应用变权理论,运用动态聚类中的K-均值聚类方法划分了主控因素各指标的变权区间阈值,研究了状态变权向量的构建及调权参数的确定方法,定量确定各主控因素对含水层富水性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相对重要性大小;构建了基于变权理论的富水性指数评价方法和数学模型。同时以彬长矿区小庄煤矿巨厚洛河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为例,详细说明了基于分区变权理论的富水性指数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利用5组抽水试验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小庄煤矿洛河组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强度从西北向东南呈递减趋势,较强~强富水区主要分布在二、三盘区,一盘区西部边界也有小范围分布;中等富水区呈条带状分布于矿区中部偏西和五盘区西北部,其余地区为较弱~弱富水区。最后,将其与传统常权评价结果对比,证明变权模型更能体现含水层非均质的特性,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