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4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41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Al和Zn周期性层片状组织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A l粉和Zn粉形成周期性层片状组织的机理,采用粉末烧结方法,在不同粉末配比、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压制方式和冷却方式条件下,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A l-Zn周期性层片状组织的微观形貌和相组成.研究发现,在A l粉和Zn粉固相成型和烧结过程中,提高烧结温度、延长保温时间以及增加粉末颗粒接触界面都可以促进A l/Zn周期性层片状组织的形成;压制和冷却方式不影响A l/Zn周期性层片状组织的形成.A l粉和Zn粉通过固相反应扩散直接形成周期性层片状组织.  相似文献   
122.
采用镶嵌式扩散偶,在不同退火处理条件下,对Ti/Cu扩散溶解层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观察和分析了扩散溶解层的组织结构和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在Ti/Cu界面处会形成相界面依附于扩散偶组元Cu丝、形态各不相同、层数以及总层与单层厚度逐渐增加的"环状"扩散溶解层;当进行700℃、100小时真空退火热处理时,扩散溶解层厚度为93μm;其中一层呈"锯齿状"朝向Cu,分别有两层处于同一个层区域内,并以"竹笋状"方式互相交错重叠;结构为Cu/Cu4Ti/Cu2Ti/Cu3Ti2/Cu4Ti3/CuTi/CuTi2/Ti,而且其结构与Cu-Ti相图上各个相的左右排列顺序一致.不同的扩散温度和时间,Ti/Cu相界面处将几乎同时结晶出不同层数、厚度和结构的扩散溶解层.  相似文献   
123.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界面为曲面的Ti-Ni-Cu三元扩散偶,使用光镜和扫描电镜,结合电子探针微区元素分析技术,对扩散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Ni-Cu三元扩散偶在973 K反应200h,共生成了10个扩散溶解反应层,其中包括两个Ti-Ni二元金属间化合物(Ti2Ni,TiNi);3个Ti-Cu二元金属间化合物(TiCu,Ti3Cu4和TiCu4);5个Ti-Ni-Cu三元金属间化合物(TiNi2Cu,CuNi29Ti10,Cu3NiTi8,Cu12NiTi7,Ti50Ni32Cu18).  相似文献   
124.
钢纤维膨胀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钢纤维膨胀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及抗折韧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和膨胀剂的联合作用,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及抗折初裂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折强度及抗折韧性。  相似文献   
125.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产生的主要固废,除了富含Al元素,还含有Ga、Li等有价元素,是铝、镓、锂等有价金属的潜在性提取资源。各种粉煤灰回收铝工艺中,传统碱法工艺、碱溶工艺、酸法工艺等还不能达到低能耗、低试剂消耗、低排放、高回收率的要求,其他新型工艺,如水化学法、真空热还原法、碳热氯化法等,具有产渣量少和绿色环保的优点,但仍处于实验室小试研究阶段;粉煤灰中镓和锂的含量相对较低,回收工艺一般采用沉淀法、溶剂萃取法和树脂吸附法,树脂吸附法具有选择性好、环境污染小的优点,但主要用于碱性体系;铝、镓和锂等多元素协同回收是实现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一步酸溶法”工艺技术以氧化铝提取为主线,以镓、锂提取和硅铝基材料制备为副线,是目前粉煤灰资源化利用工艺中最具应用前景的工艺。未来,在粉煤灰中有价金属综合回收方面还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研究:研发新型的烧结技术,开发硅钙渣的综合性利用途径,彻底解决碱法工艺能耗高和废渣量大的问题;加大无机非金属材料改性的研发力度,解决酸法工艺的设备腐蚀问题;研发廉价的萃取剂和吸附树脂,或开发更加高效的除杂工艺,从而降低酸法工艺的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126.
针对独立运行的多储能直流微网,为了减少蓄电池充放电次数和提高蓄电池间荷电状态的均衡速度及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源荷功率差信号的直流微网混合储能控制策略。该策略在详细分析了直流微网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设置功率分层点作为超级电容和蓄电池工作切换依据,即超级电容和蓄电池分别优先工作在源荷功率差较小和较大的情况下,避免了蓄电池在源荷功率平衡点处频繁充放电切换。当多个蓄电池同时出力时,通过改进下垂控制,动态地增大均衡期间蓄电池间下垂系数差别,提升蓄电池荷电状态及负荷功率均衡速度和精度,避免部分蓄电池因荷电状态越限而提前退出运行。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上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可稳定运行在各种模式下,并具有较高的荷电状态均衡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127.
分布式光伏产消用户大量接入配电网,其并网逆变器无功功率控制的灵活性,使得产消用户的无功功率可作为良好的资源参与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为此,在考虑产消用户提供无功辅助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含产消用户群配电网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以配电网为主体,产消用户群为从体,建立“网–群”优化模型,主体针对自身经济效益制定有功及无功电价,引导从体优化有功和无功出力;下层以产消用户群为甲方,产消用户为乙方,计及有功和无功的耦合特性,甲方在设计合约条目中考虑乙方提供无功辅助服务的能力,基于合约理论建立“群–户”合约模型,激励乙方调动自身资源参与无功合约交易。通过搭建IEEE33节点系统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充分挖掘产消用户的无功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网–群–户”各主体利益。  相似文献   
128.
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和键距差方法(BLD),计算了5种La-Al化合物的价电子结构和化学键键能,从价电子结构层次探讨了5种La-Al化合物对稀土铝合金强度、塑性和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Al4对铝合金的室温强度、高温稳定性和高温强度都有显著的贡献,同时对铝合金的塑、韧性影响最小;LaAl3的增强作用不大;La3Al脆性大,稳定性差.因此,在稀土铝合金的制备中,应促进LaAl4相的生成,避免La3Al和LaAl3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9.
采用镶嵌式扩散偶,在不同退火热处理条件下,对Al/Mg扩散层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观察和分析了扩散层的形态和结构,从扩散、溶解与结晶角度探讨了扩散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当580℃保温60 h退火处理后,在Al/Mg界面处形成厚度约265μm、结构为AL/Mg<,2>Al<,3>/MgAl/Mg<,3...  相似文献   
130.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和大规模新能源应用的背景下,氢储能具有清洁,大容量储存的特点,受到各方青睐,有助于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和电力系统运行稳定,进一步减少碳排放,因此氢能源成为大力发展的未来能源之一。对氢储能在容量配置方面以及经济性角度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含氢储能微网的基本结构为例,介绍其各装置的数学模型以及相关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氢储能方面的特点以及应用和其他储能技术的一些方面;并探究了目前在容量规划配置方面的现状、研究优化配置的相应优化目标和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未来的创新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低碳经济指标作为含氢储能新能源系统容量的经济优化评估将会成为“双碳”目标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