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4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7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6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等为引发剂,在水中由紫外光引发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乳液聚合,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及乳化剂用量对反应收率和微球粒径的影响,并与光引发分散聚合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乳液聚合速率大于分散聚合,由乳液聚合得到的P(St-co-MMA)微球的粒径均一,可控制在70~140 nm之间。  相似文献   
22.
使乳酸(LA)和数均相对分子量2000的聚乙二醇(PEG)在180℃下的二甲苯中进行溶液缩聚,制得了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PLA-b-PEG)共聚物,PLA-b-PEG的分子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分子量分布保持在较窄的范围内;改变LA与PEG的投料比,可将PLA-b-PEG嵌段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控制在35.6~54.3℃,有利于室温下膜的形成以及膜性能的稳定。采用铸膜法制得了透明的PLA-b-PEG共聚物膜,用动态接触角测试表明,随着PEG的增加接触角减小、亲水性增大,可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领域。  相似文献   
23.
熊万斌  刘燕  倪忠斌  陈明清 《功能材料》2012,43(11):1462-1464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BDK)为引发剂,在乙醇和水(V(乙醇)/V(水)=7/3)的混合介质中,由紫外(UV)光引发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分散共聚,研究了影响P(St-co-MMA)收率及其微球粒径的因素;在微球分散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AgNO3,经UV原位催化Ag+还原,制备出了负载有Ag纳米颗粒的P(St-co-MMA)复合微球。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光散射(LLS)和X射线衍射(XRD)对微球的粒径及Ag纳米颗粒的负载情况进行了表征,发现P(St-co-MMA)微球的粒径均一,可控制在500~800nm之间,Ag纳米颗粒较均匀地负载于微球的表面,平均大小为20nm。  相似文献   
24.
采用溶胀悬浮聚合法制备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LDPE/PS)互聚物,研究了苯乙烯(St)溶胀LDPE的条件以及聚合温度、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含量、聚合时间对LDPE/PS互聚物的影响。结果表明:St溶胀LDPE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0℃、溶胀时间150min;在聚合温度90℃、聚合时间9h、引发剂BPO质量分数为1%条件下,St转化率高达90%。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证明LDPE/PS互聚物中含有低密度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LDPE-g-PS)共聚物,其质量分数为1.21%;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PS以不规则的颗粒状分布在LDPE基体中。LDPE/PS互聚物用超临界CO2发泡,在发泡压力2.5MPa、发泡温度120℃条件下,互聚物具有良好的发泡能力。  相似文献   
25.
PNVIBA接枝聚苯乙烯微球制备与颗粒直径控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使聚N-乙烯基异丁酰胺(PNVIBA)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进行自由基分散共聚反应,得到热敏性PNVIBA接枝聚苯乙烯(PNVIBA-g-PSt)高分子微球。用投射电子显微镜对微球的形态进行观察,同时考察PNVIBA起始浓度、苯乙烯浓度、引发剂浓度、聚合反应温度和混合溶剂中水的体积分数对微球直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较宽的聚合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接枝高分子颗粒均保持球形并具有很好的单分散性,接枝高分子微球的数均直径与反应条件的关系遵循Dn=K[PNVIBA]-0 39[St]0 80[I]-0 14;微球直径随聚合温度的升高和混合溶剂中水含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6.
首次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乙烯基乙酰胺(NVA)与苯乙烯(St)的共聚物纳米微球,并使其与TbCl3进行配位反应,从而得到了Tb(Ⅲ).聚(N-乙烯基乙酰胺-Co-苯乙烯)复合体系;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以及荧光光谱(RF)对样品进行表征,得到了微球的形态、结构和复合微球的光学性能等方面的信息。实验结果证明:制得的聚合物纳米微球由NVA与St的共聚物构成,其直径在150nm左右,微球表面光滑且颗粒的单分散性较好;Tb(Ⅲ)-聚(N-乙烯基乙酰胺-Co-苯乙烯)配合物体系中,聚合物配体在紫外光区有很好的吸光性能,并能有效地把能量传递给发光中心离子Tb(Ⅲ),从而在585nm处(对应于^5D4→^7D4电子跃迁)能够发出Tb(Ⅲ)的特征发射峰,表明共聚物纳米微球配体三重态能级与稀土Tb(Ⅲ)离子的最低激发态能级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匹配,能量传递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7.
利用偶氮型聚乙二醇大分子引发剂(VPE)引发苯乙烯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得了颗粒形态规整、单分散性较好的共聚物纳米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光散射(LLS)对微球的形态、粒径大小与分布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大分子引发剂VPE用量对聚合物纳米微球的粒径和聚合物乳液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苯乙烯的浓度固定在0.385mol/L时,随着VPE的浓度从1.2mmol/L增加到4.8mmol/L,聚合物纳米微球的粒径从178nm减少到70nm,而聚合物乳液的黏度相应从1.93mpa·s增加到2.17mpa·s,说明微球粒径在一定范围内可控.由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可推测该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形成机理与传统乳液聚合体系不同,属于自组装成核,形成的微球具有核壳结构,这提供了一种简便制备嵌段共聚物纳米微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醚二醇(PPG)为主要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和乙二胺(EDA)为小分子扩链剂,采用预聚体分散法制备出一种水性聚氨酯(WPU)乳液。考察了n(-NCO)∶n(-OH)比例、EDA扩链方式等对WPU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力学性能和耐水性等影响。结果表明:将EDA先溶于水中,采用乳化与扩链同时进行的工艺,并且当n(-NCO)∶n(-OH)=1.5∶1时,WPU乳液稳定性好、粒径(14 nm)较小且分布较窄,WPU胶膜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3.683 MPa、断裂伸长率为347%)和耐水性(吸水率为19.7%)俱佳。  相似文献   
29.
聚醋酸乙烯酯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的分散共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聚醋酸乙烯酯(PVAc)大分子单体为分散稳定剂,通过分散聚合制得了PVAc接枝聚苯乙烯(PVAc-g-PSt)复合微球。用激光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PVAc-g-PSt复合微球的粒径及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外部聚合因素(聚合时间、介质的极性、聚合温度和振荡转速)对PVAc-g-PSt复合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用核磁共振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PVAc-g-PSt复合微球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所得的接枝聚合物是以PVAc为壳、PSt为核的核壳结构复合微球。根据PVAc-g-PSt复合微球表面组成的分析,计算出了典型配方(c(PVAc)=0.001mol/L、c(St)=0.1mol/L、c(偶氮二异丁氰)=0.001mol/L、n(PVAc)∶n(St)=0.01、x(偶氮二异丁氰)=0.1%、乙醇4mL、水1mL、60℃、160r/min、24h)条件下稳定每个PVAc-g-PSt复合微球表面的PVAc接枝链数为1.6×103。  相似文献   
30.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在纳米SiO2表面接枝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乙酯(EMA),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SiO2-P(St- EMA)纳米微球,并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该微球和聚丙烯(PP)基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iO2-P(St-EMA)纳米微球具有以SiO2为核,P(St-EMA)为壳的核壳结构,可明显改善纳米SiO2的分散性;当SiO2-P(St-EMA)的填充量达到1%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就有明显的提高,并可在PP中起到异相成核作用,提高PP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