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综述了近5年来美、欧、亚各国润滑脂生产厂的规模、产量及品种构成情况,讨论各国润滑脂生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水力冲孔和水力压裂技术的分析,集成2种水力化措施的优点,研究了冲压一体化卸压增透技术原理,介绍了技术的适用条件,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冲压一体化卸压增透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钻孔瓦斯抽采浓度和抽采纯量,进而缩短煤层瓦斯抽采达标时间,能够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3.
何国益  罗戎  杨正宇 《煤矿安全》2015,46(3):137-139,144
残存瓦斯含量值直接影响到瓦斯含量的大小,用公式计算残存瓦斯含量时,同一矿井不同的取样点测定的a、b值差别较大,且无规律可寻。不同的a、b值计算出的瓦斯含量又有较大差别。在对吸附常数、灰分、水分、孔隙率对残存瓦斯含量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对a、b值实测统计分析确定一个需要实测的标准,既减少测定数量又保证抽采效果评判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4.
阐述了对润滑脂进行故障诊断及失效分析的必要性。探讨了如何根据轴承的不同故障现象,利用润滑脂数据库,对润滑脂进行相应的故障诊断和失效分析,并分别给出了设计框图  相似文献   
25.
水力模拟软件在供水管网规划、运营、调度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我国某城市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MIKE URBAN模拟软件在供水管网规划方案分析中的应用,通过模拟软件可对不同规划方案进行能耗分析、耗材比较,从而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提高城市供水管网规划的科学性和工程效益,为决策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6.
杨正宇 《石油商技》2006,24(1):29-32
润滑脂品种繁多,包装型式非常多样化。世界各国在不断扩大润滑脂产品的应用领域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在适时地改进包装型式,以适应发展的需要。[编按]  相似文献   
27.
在双道起坡甩车场高、低道之间插入水平直线段简化计算,采用CAD直接作图,使用回转、偏移、移动、延伸命令加快制图速度,图纸轮廓给出后,直接在图中标注尺寸,避免了复杂计算,成图速度快,所注尺寸满足设计精度。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对吉林省不同地区104株玉米大斑病菌敏感性的测定,建立吉林省玉米大斑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这些菌株均未对咪鲜胺产生抗性,其中最敏感菌株E C50值为0.002 2 mg/L,最不敏感菌株EC50值为0.061 0 mg/L,测得这些菌株对咪鲜胺EC50值的平均值为(0.030 5±0.015 6)mg/L。[结论]所有菌株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可将平均EC50值0.030 5 mg/L初步定为吉林省玉米大斑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29.
阐述了润滑脂数据库的设计思想,分析了各种数据库,提出了按结构与功能分类,可将数据库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的概念,认为高级数据库兼有数据查询和开发应用两种功能。所研制的润滑脂数据库是按照高级数据库模式设计的,该数据库具有查询、选用、代用、故障诊断与失效分析、学习、设计计算和维护7项功能。该数据库设计有9条查询渠道,可查询得到各种有关润滑脂的数据与信息。  相似文献   
30.
虚拟团队信任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传统的团队信任概念出发,首先回顾了虚拟团队背景下的信任在构思上的突破,以及信任各个内涵成分在团队发展过程中的动态特征;其次总结了虚拟背景下信任构建的一些任务策略;最后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