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张浩  张祥辉  逯忠斌  李玉 《农药》2008,47(7):517-518
建立了同时检测食用菌中多菌灵和噻菌灵残留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柱净化,然后采用RP-HPLC检测法测定,外标法定量.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两种杀菌剂在0.05~1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和0.9995.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9.5%~8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1%~6.4%.方法简便、快速、净化效果较好,可同时满足进、出口食用菌中两种杀菌剂残留量的检验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2.
砾石磨圆度表征对分析砂砾岩地层的沉积相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砾石颗粒截面面积和周长2个参数计算得到的砾石的磨圆度值,进一步数值标准化后进行磨圆度定量表征,以研究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砂砾岩磨圆度特征,进而分析其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①砾石磨圆度测量过程包括划分测量单元、砾石图像提取和形态参数计算等3个步骤,然后进行去扁化磨圆度定量计算,最后进行磨圆度定量分级。②玛15井第2回次取心砾石的磨圆度整体较第3回次取心好,2次取心圆球形和椭球形砾石占比分别为19.89%和38.98%。第2回次取心砾石Rdn值呈减小趋势,磨圆度整体向上变差,从次圆状变为次棱—次圆状;第3回次取心砾石Rdn值从下部向上逐渐变大,磨圆度整体向上变好,从次棱角状变为次棱—次圆状。③玛15井百二段从底到顶,沉积相从三角洲平原季节性辫状河道过渡为三角洲平原常年性辫状河道,与砾石磨圆度由次棱变为次棱—次圆的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吉林省不同地区104株玉米大斑病菌敏感性的测定,建立吉林省玉米大斑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这些菌株均未对咪鲜胺产生抗性,其中最敏感菌株E C50值为0.002 2 mg/L,最不敏感菌株EC50值为0.061 0 mg/L,测得这些菌株对咪鲜胺EC50值的平均值为(0.030 5±0.015 6)mg/L。[结论]所有菌株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可将平均EC50值0.030 5 mg/L初步定为吉林省玉米大斑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深度学习算法在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目标识别时,通常面临着实测数据部分样本缺失的情况,利用电磁仿真数据进行辅助识别是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仿真和实测数据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现有仿真图像质量提升方法更关注仿真和实测图像整体风格的相似性,忽略了面向识别的目标散射特征的重要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射特征增强的SAR目标电磁仿真图像质量提升方法。该方法在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CycleGAN)框架下,改进损失函数,一方面使用最小二乘损失函数替代交叉熵损失函数,避免了梯度消失,实现对目标纹理结构特征的迭代优化;另一方面引入MS-SSIM-L1损失函数,更好地保留生成图像的细节信息和结构轮廓,保持目标整体结构一致性,同时有效避免模型的过度学习。基于4类车辆目标仿真数据集和MSTAR实测数据集,利用目标轮廓、阴影轮廓和目标强度特征相似度指标,验证了本文方法增强了目标细节纹理和结构轮廓等散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A-ConvNets网络开展了目标分类识别实验,相...  相似文献   
5.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工作流程。研究结果表明:(1)DFS研究中最关键的3个科学问题是明确河网结构和河型演变规律、构建沉积标志和沉积模式、分析其形成和分布的控制因素。(2)DFS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形态沉积学数据库、现代沉积机理研究、分类研究、建立沉积模式、储层建模与储层预测等5个方面。(3)DFS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遥感图像的形态数据采集、形成机理的水槽和模拟实验、河网重构、顶点位置预测与河道分汊点自动生成方法、储层建模知识库平台等。(4)DFS研究的基本工作流程是先建立形态沉积学数据库,搭建数据库软件平台,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DFS进行现代沉积解剖,然后综合现代沉积调查、露头解剖和模拟实验成果,形成分类体系,总结各类DFS的识别标志和沉积模式,分层次建立储层预测模型,形成沉积结构储层预测模型的建模软件平台,从而预测沉积体系中有利储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