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以最低生产成本为目标函数,考虑刀具磨钝标准选取的不确定性及各约束条件边界的模糊性,运用模糊综合评定及模糊优化方法确定了刀具磨钝标准、刀具寿命及切削用量等参数。最后给出粗、精(略)车GCr15轴承环算例。  相似文献   
22.
针对满足国家第五阶段排放标准的排气系统,设计具有良好消声性能的消声结构。首先通过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发动机排气声源特性,发现与发动机点火频率相关的低频阶次噪声在排气噪声中占主导地位。然后基于平面波理论计算催化转化器传递损失,通过GT-Power声学仿真与阻抗管传递损失测试进行验证,分析出载体在中高频具有良好的消声性能,这种性能可以使其代替吸声棉对排气中的高频气流噪声产生很好抑制效果。基于发动机声源特性以及催化器的声学性能,设计出针对低频噪声的消声器方案,并针对长尾管的声模态共振问题,在尾管中添加穿孔管消声器,降低特定转速下的模态噪声。实验表明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消声效果,且与相同型号发动机的国四标准排气系统对比具有更低的排气背压,可提升发动机效率与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23.
时滞对车辆悬架“天棚”阻尼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时滞对具有“天棚”阻尼控制的1/4 汽车悬架模型的动特性影响。文中给出了不同“天棚”阻尼控制增益和减振器被动阻尼下导致系统失稳的临界时滞以及全时滞稳定区,通过数值方法讨论了时滞对系统频响特性的影响,指出时滞主要影响悬架系统的低频特性,导致第一模态失稳  相似文献   
24.
排气消声器的声学特性研究及其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某发动机消声器的消声量,文章依据传递矩阵法对该消声器进行结构的优化改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文章依据推导得出的改进后的传递矩阵公式,对某发动机消声器及其改进模型进行建模,对其内部声学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方案三的消声器结构可有效增加声波的反射,增大声能的损耗,使传递损失提高15dB,验证了改进后消声器消声性能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25.
在商用车振动系统中,对乘坐舒适性影响最大的是驾驶室悬置和前后主悬架。这两个参数对整车模态频率的分布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研究整车频率分布与两者的关系,本文在整车多体动力学振动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驾驶室隔振系统模型和悬上质量(驾驶室和车架)隔振系统模型,并且提出以振动能量分布来识别振型的方法,确定整车振动系统中各阶模态来源。最后提出频率继承率的概念,并以此评价识别出的对应模态间联系的密切程度。模态来源与频率继承率将为后续的优化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6.
针对目前的转向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转向技术--半主动转向系统.该系统中柔性扭杆的特性与电机的控制方式对半主动转向系统和车辆整体的动态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是半主动转向系统所需解决的最重要问题.详细阐述了半主动转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别建立了半主动转向和整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着重对半主动转向的关键部件柔性扭杆进行了动...  相似文献   
27.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接触非线性求解功能对钢板弹簧的刚度及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讨论了摩擦和大变形对钢板弹簧刚度的影响及摩擦对钢板弹簧迟滞特性和阻尼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对板簧刚度影响较小,对板簧的阻尼特性影响较大,为进行板簧的精益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8.
对某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进行了优化.以悬置系统的能量解耦为优化目标,利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悬置系统刚度进行优化设计.以信噪比为统计量,利用蒙特卡罗法对优化结果进行鲁棒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解耦性比原系统有显著的提高,主振动方向基本完全解耦,且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9.
汽车侧翻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三自由度线性汽车侧翻模型的理论分析,得到了汽车侧翻系统准动态稳定因子。与静态稳定因子进行了比较,并应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得到了汽车侧翻系统的稳定性条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得到了汽车结构参数对侧翻稳定区域的影响,并通过固定转角及变车道行驶两个实例仿真来验证,得到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