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93篇
  免费   3321篇
  国内免费   3045篇
电工技术   2354篇
综合类   4032篇
化学工业   2504篇
金属工艺   1737篇
机械仪表   2163篇
建筑科学   6349篇
矿业工程   1434篇
能源动力   609篇
轻工业   1768篇
水利工程   1382篇
石油天然气   1244篇
武器工业   647篇
无线电   689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24篇
冶金工业   836篇
原子能技术   1483篇
自动化技术   2694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920篇
  2022年   1095篇
  2021年   1175篇
  2020年   1112篇
  2019年   1423篇
  2018年   742篇
  2017年   1035篇
  2016年   1170篇
  2015年   1338篇
  2014年   2254篇
  2013年   1849篇
  2012年   2101篇
  2011年   2140篇
  2010年   1967篇
  2009年   1994篇
  2008年   2375篇
  2007年   2212篇
  2006年   1748篇
  2005年   1809篇
  2004年   1545篇
  2003年   1419篇
  2002年   1136篇
  2001年   1023篇
  2000年   879篇
  1999年   719篇
  1998年   636篇
  1997年   659篇
  1996年   571篇
  1995年   537篇
  1994年   468篇
  1993年   356篇
  1992年   350篇
  1991年   365篇
  1990年   333篇
  1989年   340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针对高面板坝后期变形导致的面板破坏问题,采用大型室内试验测定了大石峡筑坝料流变力学特性,重点研究了后期流变效应对坝体、防渗体应力变形的影响。评估了各期面板浇筑前坝体沉降速率,复核了面板浇筑前预沉降时间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坝各期面板浇筑前设置的预沉降期可将坝顶沉降率控制在5mm/月以内。大坝蓄水运行后面板应力,尤其是轴向应力,较初次蓄水增加明显,存在挤压破坏的风险。论证了在面板受压区设置柔性缝的面板应力改善措施,结果表明该工程措施对削减面板轴向压应力效果明显。总体上,250m级的特高砂砾石面板坝坝体和防渗体应力变形能满足安全控制要求,通过合理的工程措施可保证大坝施工与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22.
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运动是一系列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采动岩层运动规律是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岩层运动过程的研究,揭示了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及其对岩层运动规律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采动覆岩经历了卸荷膨胀与再压实的动态过程。受关键层结构控制,上覆岩层由下向上成组破断运动,关键层破断前,阻断了上覆载荷向下方岩层的传递,导致其因卸荷而产生膨胀,包括碎胀与弹性膨胀。随着关键层破断高度增加,覆岩卸荷高度同步增大,因卸荷而膨胀的岩层总厚度不断增大;同时卸荷煤岩也受到已破断关键层载荷的压实作用,从而造成覆岩卸荷膨胀总量的不断变化。将这种覆岩卸荷膨胀总量随覆岩卸荷高度动态变化的现象定义为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进而建立了理论模型,并通过淮北海孜煤矿巨厚火成岩下采煤覆岩裂隙实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对采动岩层运动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影响覆岩关键层下离层量,影响覆岩关键层贯通破断的高度,影响不同开采条件的地表下沉系数等。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改变了对离层存在形式的传统认识,该效应的存在导致关键层下最大离层量一般小于采高的10%,覆岩可注浆充填空间并非传统认识上的“离层区”,而主要是注浆充填压力“压实”作用下将覆岩卸荷累积膨胀所转化出的那部分空间,该发现指导了覆岩隔离注浆充填绿色开采技术的创新研发及其在建筑物压煤开采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3.
对变厚齿RV传动中的少齿差行星传动进行了有限元接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变齿厚少齿差传动存在多齿弹性啮合效应,其啮合性能不同于按传统齿轮设计理论所得的结果。研究了一个啮合周期内,不同载荷下的多齿弹性啮合效应对变齿厚少齿差传动的轴向力、接触力、实际接触齿对数、各齿对间载荷分布、齿面接触应力及齿根弯曲应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为提高变厚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齿轮参数优化、变齿厚齿廓修形及零部件的强度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滕钊 《电子测试》2020,(8):44-45,135
利用电场控制电荷的自旋流与电流相互转换是自旋电子器件的关键所在,而这种控制机制在铁电半导体GeTe中可以得到实现,因为其铁电极化可以改变自身的自旋织构。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我们发现可以通过铁电极化可以进一步调节自旋霍尔电导(spinHallconductivity,简记为SHC),通过计算得到自旋霍尔电导的一个分量σxyz在带边缘附近可以达到100?/e(?cm)-1的量级,其主要原因在于电极化改变了能带结构。该研究工作为可控的自旋输运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必将推动自旋电子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5.
26.
通过构建二层沟槽织构模型,仿真研究沟槽织构表面的流体动力效应。结果表明:沟槽容积相同时,与单层沟槽相比,二层沟槽的平均油膜压力可以达到单层沟槽的2.31倍;保持二层沟槽的量纲一总深度[β]1、第一层沟槽量纲一宽度[α]1不变时,随着第二层量纲一深度[β]2的增大,平均油膜压力先增大后减小,[β]2为4.4时,平均油膜压力达到最大值;第二层沟槽的量纲一宽度[α]2从0.25增大到0.45时,沟槽内的旋涡区也随之增大,平均油膜压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7.
针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0 MeV质子回旋加速器上的单粒子效应辐照装置进行了二期管道设计,采用八极磁铁校正法对束流进行了扩束及均匀化,最终在靶上得到了一个30 cm×30 cm、均匀性好于92%的均匀分布的束斑,满足了单粒子效应实验的需求。为降低靶站处的束流能散及中子本底,采用两级降能的方案,在偏转磁铁前放置1个降能片,将能量分为100 MeV和40 MeV两档,并分别针对这两个能量点进行方案设计,束流利用率均在42%以上。公差分析结果表明,四极磁铁对靶上束斑均匀性的影响大于八极磁铁,安装过程中应优先保证四极磁铁的安装公差。  相似文献   
28.
29.
《土工基础》2020,(2):204-207
采用应变应力控制式直剪仪,研究了红黏土在27~95℃五种温度梯度下的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强度特性指标参数的温度效应都受到了含水率与干密度的影响,但含水率对强度特性的温度敏感度明显高于干密度;当低于65℃时,强度特性与温度正向增长;当温度在50~65℃范围内,φ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呈红黏土的热软化状态;当高于65℃时,φ与温度正比例增长,呈剪切硬化状态。红黏土热硬化和热软化的临界温度在65℃处。红黏土热硬化和热软化的临界温度在65℃处,对研究地下红黏土强度特性的温度影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