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金属工艺   12篇
无线电   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用快速凝固法制备的Al90Pb10合金样品经三次DSC热循环处理前后的结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Al90 Pb10合金经热循环处理后,纳米镶嵌Pb颗粒发生了奥斯特瓦德(Ostwald)熟化,Al90Pb10合金中的位错形态也因此发生改变.也讨论了这种结构形态变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2.
孪晶片层结构在室温轧制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具有纳米孪晶片层结构的电解沉积铜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在室温轧制形变后的微观结构演变.结果表明,电解沉积制备的纯铜样品由柱状晶组成,柱状品内含有平行于样品沉积表面的纳米量级厚度的高密度孪晶片层结构,在孪晶界上缺陷很少,为共格孪晶界.形变后,孪晶片层的微观结构特征与片层厚度密切相关.粗大的孪品片层的形变行为以全位错运动为主,而细小的孪晶片层的形变行为以肖克莱(Shockley)位错在孪晶界上的滑移为主,从而导致几个纳米厚的超细孪晶片层消失.  相似文献   
23.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观察技术对纳米Pb薄膜在电子束辐照下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形态不稳定的纳米Pb薄膜,发生球化转变:转化后的Pb颗粒具有很好的可动性;颗粒的随机运动和碰撞导致颗粒之间的合并长大。Pb颗粒的合并长大速率与Pb颗粒的平均尺寸和碰撞频率有关。从热力学角度对纳米Pb膜球化和Pb颗粒团聚长大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透射电镜原位拉伸方法是研究材料形变机制的一种直观而有效的手段。将拉伸实验与高分辨透射电镜相结合,通过在原子尺度上直接观察,实时地记录应力应变作用下晶体材料微观结构的演变及位错的产生和运动等,直观地揭示材料在弹性及塑性阶段的形变机理。本文将重点回顾近年来作者用透射电镜原位拉伸方法在研究金属材料形变机制方面的工作进展。主要包括纳米金属材料的晶界发射和吸收不全位错、晶粒旋转长大等变形机制,及金属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的几种可逆形变机制。  相似文献   
25.
非晶合金,特别是大块非晶合金,以其优异的性能而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通常情况下,人们普遍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来反映非晶合金的非晶态结构特征。然而当晶粒尺寸非常小时(如小于10nm),X射线衍射技术无法将非晶态和晶态严格地区分开。  相似文献   
26.
电脉冲下黄铜粗晶合金发生纳米相变的TEM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脉冲对物态变化有重大影响的事实屡见报道,如对非晶结构的弛豫和晶化[1]等,但其影响机制尚不很清楚。电脉冲作用时间虽很短,却使材料结构和性能发生一些特殊的变化,这种非平衡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一直是材料科学界感兴趣的课题,并且有一定实际意义。本文作者首次在单脉冲高密度电流处理的常规材料H62粗晶黄铜中发现了纳米相变的产物,并作了机制上的探索,为寻找一种新的更经济更有效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奠定了初期的实验基础。本文采用工业用冷轧铜带H62,厚度为0.102mm,名义成分为(物质质量分数/wt.%):Cu61.75、Zn37.5、其余杂质0.75。将铜…  相似文献   
27.
机械合金化诱发Ni-Ag系非晶相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合金化工艺始于 196 6年 ,Benjamin和他的合作者们用于制备氧化物弥散增强合金。近年来 ,机械合金化已被广泛地用于合成各种非平衡相 ,如非晶、准晶和纳米晶等。对于机械合金化导致非晶相的研究 ,近年来多集中于具有大的负混合热的二元系统。对于具有较小的负混合热以及具有正混合热的二元体系却研究的较少。本文选择具有正混合热的Ni Ag(ΔHmix=+ 15kJ mol)系 ,研究了球磨状态下的相转变。用颗粒度均为 2 0 0目的纯Ni粉 (>99 9% )和纯Ag粉 (>99 9% )配置成名义成分为Ni50 Ag50 (原子比 )的混合粉 ,加入到…  相似文献   
28.
Cu和Nb对非晶态Fe—Si—B合金等温晶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卡计(DSCI)得到了非晶态Fe-Si-B合金加入Cu和Nb后的等温晶化放热曲线,结合X射线衍射(XRD)分析,明确了Cu和Nb在形成纳米α-Fe(Si)晶体相时的作用。此外,非晶态Fe76.5Si13.5B9Cu1Nb3等温化的α-Fe(Si)放热峰呈明显的非对称形状。  相似文献   
29.
纳米晶体Ni-P合金晶粒微观结构的研究SCI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曼龄  卢柯 《金属学报》1994,30(9):B413-B419
采用非晶晶化法制备出晶粒尺寸不同的Ni-P合金复相纳米晶体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别对样品中Ni固溶体和Ni_3P的晶格参数随晶粒尺寸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发现在Ni固溶体纳米相中P的固溶浓度增大,约为平衡固溶度的10-15倍,形成超过饱和固溶晶格结构;在Ni_3P化合物纳米相中空位浓度增加导致晶格畸变发生,而且随晶粒尺寸减小晶格畸变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30.
高密度电脉冲下材料微观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几种粗晶材料经高密度电脉冲处理后,在材料内部形成了局域纳米结构,即冷轧α-Cu(Zn)中形成α—Cu(Zn)和β′-(CuZn)纳米相;低碳钢中形成纳米尺寸的奥氏体;TiC/Ni(Cr)金属陶瓷中形成纳米尺寸的定向TiC;LC6超硬铝中形成纳米尺寸的α-A1,粗晶纳米化转变的机制可归于电脉冲下多种因素的竞争,包括高速加热,热应力、削减的热力学势垒和较大的电子冲击力等。另外,电脉冲处理后的黄铜和金属陶瓷中分别形成了许多低能的位错组态、大量的层错和孪晶.这类缺陷结构演变与电脉冲输入的电能,热能和应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